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06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 (1分)下列传统文化与文学常识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个选项是( ) A . 约定俗成的借代,如: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桑梓,古时住宅旁常载桑树和梓树,后人指代家乡。B . “五行缺土”中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旧时迷信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C . 古代计量单位,如: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称为一贯。D . 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进士。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2. (3分)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有哲理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的心灵就像黝黑的泥土,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比如,当你因忙碌而qio悴时,能静下来,品清茗的芬芳,听微风的轻吟,疲bi的心神就会有所慰藉,甚至收获绽放的心花;当你感到思想干瘪、言辞匮乏的时候,能坐下来,读古人的智慧,阅今人的风流,深邃思想的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能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1)给划线字注音。 _绽放胚芽(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obi_悴疲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在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_,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2)_,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 (3)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 (5)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7)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诗句是: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6分)4. (1分)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松柏冢累累:_井上生旅葵:_将军角弓不得控:_瀚海阑干百丈冰:_愁云惨淡万里凝:_风掣红旗冻不翻:_坐断东南战未休:_山河表里潼关路:_望西都,意踌躇:_干戈寥落四周星:_零丁洋里叹零丁:_留取丹心照汗青:_5. (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词语。 不见曦月 曦:_沿溯阻绝 溯:_飞漱其间 漱: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篇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了山的高峻和连绵,写水出突出了不同季节水的特点。B . 这篇文章有很多骈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就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 . 三峡的猿声“哀转久绝”,与山高峡长有关,因为猿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响起容易引起回声。D . 文章结尾引用了渔歌,既能让人体会到峡长、声哀,又渲染了秋天萧瑟的气氛,使文章留有余韵。五、 名著阅读 (共2题;共2分)6. (1分)请从以下名著人物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参照示例,为其制作一张人物档案卡片。 猪八戒 虎妞 鲁智深 简爱示例:人物档案卡片人物:于勒出处:羊脂球外貌特征:衣衫褴褛、满脸愁容典型情节:船上卖牡蛎简单点评:年轻时行为荒唐,后有所醒悟人物档案卡片人物:_出处:_外貌特征:_典型情节:_简单点评:_7. (1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废,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 , 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1)上面的语段出自_,作者_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应改为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你如何理解语段中的“坚强”一词? 六、 诗歌鉴赏 (共2题;共2分)8. (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臧克家我爱听人家把星叫作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子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1946年8月4日午于沪(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2)诗人用“星星”象征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9. (1分)(2012宿迁)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杨花,诗中指柳絮。(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分)10.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竞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的呼喊着追出巷子,走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都是失望和惊恐。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巴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摊倒在地。(3)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11. (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与快乐常小仙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拷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记,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完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适合第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变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段的论证思路。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1分)12. (1分)“清明”“白露”“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请仿照示例,从“白露”“冬至”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诗句,对“节气”特点加以解释。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阴雨连绵,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3. (1分)奔驰的汽车嘲笑长年站在路边的路标:“世界那么大,你长年累月地站在这里,只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永远也不可能领略世界的美好。”路标回答道:“到世界各处走走,见识不同的风景,确实是很快乐的,很幸福的。但我的责任就是为你们指示方向,虽然我不能像你们一样到处旅行,也不能见识各地的风景,但看到你们都在我的指示下顺利旅行,我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内容,选择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受,发表见解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2-1、2-2、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1、3-2、3-3、3-4、3-5、3-6、3-7、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6分)4-1、5-1、5-2、5-3、五、 名著阅读 (共2题;共2分)6-1、7-1、7-2、7-3、7-4、六、 诗歌鉴赏 (共2题;共2分)8-1、8-2、8-3、8-4、9-1、9-2、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八、 小作文 (共1题;共1分)12-1、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