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51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咀嚼/味同嚼蜡 栅栏/姗姗来迟B . 取缔/根深蒂固 逞能/惩罚C . 央求/怏怏不乐 伫立/相形见绌D . 狡黠/闻名遐迩 慰藉/解元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伧 端详 得意洋洋 惊慌失措B . 阔绰 醇厚 慢不经心 心旷神怡C . 执拗 隔漠 广阔无垠 如释重负D . 颀长 沧桑 自惭形秽 游移不绝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美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B . 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倍功半。C . 唯有倾尽全力的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守、无怨无悔的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D . 实施全民智能教育,应加强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的推广。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B . 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C .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阶段严防安全不出问题。D . 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准之一。5.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B . 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C .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等等。D . 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二、 课内阅读 (共2题;共17分)6. (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略有删改)【注释】商贾:商人。涵煦:滋润养育。(1)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阡陌交通 _便要还家_及宋受天命_而孰知上之功德_(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 处处志之B . 具答之C . 用武之地也D . 渔人甚异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足为外人道也。圣人出而四海一。(4)请用自己的话从(甲)、(乙)两文中归纳出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原因。 7. (11分)阅读上枢密韩太慰书中的片断,回答问题。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1)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对_和_的关系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气可以养而致:_充乎天地之间:_称其气之小大:_(3)下面与“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B . 公将鼓之C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D . 居庙堂之高(4)将“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译为现代汉语。 (5)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孟子善于提高_和司马迁善于丰富_的事例,说明两种不同的养气途径,都可以达到文气充沛的效果。文段中说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已经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一句话是_。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8. (3分)按要求填空。(1)_,飞鸟相与还。(2)金樽清酒斗十千,_。(3)_,儿女共沾巾。(4)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不畏浮云遮望眼,_。(6)春蚕到死丝方尽,_。(7)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应关注民生,让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买得起房。这不由得会让人想起唐代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的两句诗是:_,_。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9. (25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选自最阅读,有删改)(1)请阅读选文一段,完成下面表格。段落母亲带我到田野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A_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B_(2)选文第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请简要回答选文第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划线词的表达效果。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6)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10. (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边疼着,一边美好遇到他们,是在去南方的火车上。彼时,他们剥好橘子正要往女儿口里送时,小女孩突然调皮一笑,像个小精灵般,腰肢一扭便滑开了。对面的我,被这温暖的一幕打动,眼见旅程无聊,便和他们搭讪了起来。听他们口音,应是北方人,我便问:“年关将近,你们怎么往南方去?在南方定居?”男人摇头。他们在南方小城打工,上周好不容易买好车票,准备回北方老家过年,这刚到家第二天,便又急着返回南方。到南方后把事情处理好,然后再回家过年。什么事这么慌张?这年头买张火车票容易吗,短短两三日就要来回奔波?男人看我疑惑,刚要说话,却被他的妻子给打断了。女人指着孩子说,因为她骗了人家,他们才不得不来往匆匆。在他们的话匣子中,我才得知前后的原委:他们在南方小城打工,九岁的女儿,就在他们工地旁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男人干的是模板活,很累很苦;女人的活儿比较简单,在工地上做做饭,烧烧汤,支持家用。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棚户区,来这里的都是农民工。大家的日子过得虽然都是清苦,但相处得也是极为融洽。本来,棚户区的日子虽然平淡,但也不失幸福地继续着。但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里,一个民工兄弟的女儿却得了病,医院下的诊断触目惊心:癌。孩子在医院住了短暂的日子后,便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而回。当然,医生也曾暗示过,说这种病发现时已是晚期,不是花钱的事了。他们听出医生的弦外之音,才不得不抹着大把眼泪把孩子接回了“家”。据说,这种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谁也没敢去看她。只有男人在网上查阅过,这种病根本就没有传染性。但是,没人信他。他和妻子,几次去过那个女孩的家。尽管比较拮据,但每次去都买水果,送上几百元钱。他们能表心意的,也只能如此了。几个月后的一天,星期一。被折磨得不成样的女孩正躺在椅子上休养,对着门,对着阳光。他们的女儿上学时,正好经过女孩家门口,看到屋内的她。女儿隔院子喊,等放假了,我来看你。那个女孩反问,你来看我干吗?女儿揉揉鼻子,略微想了想,便答道,我来给你讲讲外面的世界:这几天,花开了,冰融了,水在欢快地唱歌。还有,童话书里的小熊掉进陷阱后,又被猎人救了起来。还有可恨的灰太狼,被喜羊羊捉弄得好惨呀女儿一口气将她心中所认为的美好说了出来。躺椅上的女孩苍白的面容上飞来了一抹嫣红。女孩稍微挣扎了一下,眨巴着大眼睛,说,你真的会来吗?女儿重重点了点头,做出了承诺:我说话算话的,否则让我鼻子长到天上。下周四上午我们放寒假,中午我就来看你。我讲一天,你听一天,好吗?里面的女孩点点头,脸上笑靥如花;外面的女儿也点点头,面颊上阳光朵朵。约定,本是不会落空的。只是女儿没想到,为了返途顺利,父母提前买好了火车票,且在第二天就出发了。她只好把心事压在心底,不敢跟父母言语。她也知道,现在的火车票是多么难买。回家后,她才把心事告知于父母。爸妈丝毫没耽误,决定次日就返程。我听完,鼻端酸酸,感动的同时却也问他们:“值得吗?”我知道,对于经济拮据的他们,不说来回上千公里的颠簸,光是车费怕是也不少。“值得!”男人郑重点点头,“女儿答应过她,我们不能磨灭了那个女孩心中期待的那份美好。”这时,女人也指着女儿说:“同时,我们也希望她以后也能珍惜别人对她的美好,更不希望她从小就视承诺为儿戏。”在遇到他们之前,我很难想象,世间居然有美好得诸如他们这样的人,为了孩子对别人的承诺,不惜颠簸千里之遥来兑现诺言。现在我知道,说是为了生命即将陨落前的悲悯也好,还是为了捍卫并践行承诺也罢,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份承诺,在美好得令人心疼的同时,却也熠熠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彰显着生命的尊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段的两个疑问句既写出了“我”心中的疑惑,也推动了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B . 选文第段写到男子和妻子虽然生活拮据,但每次都会去带水果和现金去看望患癌症的女孩,体现了他们心灵的美好和善良。C . 选文第段写到女儿“把心事压在心底”,可以看出他们女儿的懦弱和不守信用。D . 选文的结尾写到“这份承诺,在美好得令人心疼的同时,却也熠熠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彰显着生命的尊严”,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升华了本文的主旨。(2)文章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农民工一家人的故事。 (3)品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一边疼着,一边美好的理解。 (5)文章是如何讲述农民工一家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 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正如前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给你生活的启迪。请以“_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2. (10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下列对两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组成:前面部分是萧瑟冷清的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B . 秋曲中的景物都为动态,如“一点飞鸿影下”,此句是前后两部分的过渡,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C . 秋思勾画了一幅羁旅秋景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可以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D . 秋思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2)秋思和秋两首元曲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13. (1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1)下列文章中,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和( )A . 社戏B . 无常C . 父亲的病D . 藤野先生E . 风筝F . 琐记(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可是他的梦想却一再破灭。请说出导致祥子梦想破灭诸多事情中的两件。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4. (15分)口语交际。据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韩国申报的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持正面看法,说是这不是一件坏事,有人持反面看法,说是坏事。请从正反两面各谈点看法。正面:反面: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课内阅读 (共2题;共17分)6-1、6-2、6-3、6-4、7-1、7-2、7-3、7-4、7-5、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8-1、8-2、8-3、8-4、8-5、8-6、8-7、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9-1、9-2、9-3、9-4、9-5、9-6、9-7、10-1、10-2、10-3、10-4、10-5、五、 作文 (共1题;共1分)11-1、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2-1、12-2、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13-1、13-2、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