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42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冀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冀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 (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注释】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诸众多,一些,这些。游玩耍。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信然的确是这样。(1)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俄而雪骤_撒盐空中差可拟_尝与诸小儿游_唯戎不动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未若柳絮因风起。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3)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 . 取之 , 信然。C . 学而时习之。D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 (7分)比较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岳飞论马)【注释】骥(j):良马。称:衡量。斛(h):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介胄:披上战甲。酉:酉时,指傍晚。褫(ch):解除,解下。受大:指饮食量大。力裕:力量充沛。(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故常奇之比行百余里安求其能千里也一食或尽粟一石(2)下面各组中划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不以千里称也。骥不称其力。B . 其真无马邪? 称其德也。C . 执策而临之。介胄而驰。D . 虽有千里之能。 故常奇之3. (7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 , 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 , 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注】管仲:春秋时齐桓公的宰相。束缚:被捆绑。绮乌:城邑名。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适:正好,恰好。贤之用:用贤明的人。(1)解释划线字如子之言 _封人怨之 _遽契其舟 _拔山倒树而来 _(2)选出与例句中的划线字用法相当的一项( )例句:自鲁之齐A . 故时有物外之趣B . 是吾剑之所从坠C . 观之正浓D . 至之市(3)翻译句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4.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夫君子之行_俭以养德_夫学须静也_淫慢则不能励精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作者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4)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5. (2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义猴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 , 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注释】隅:角落。老圃:种菜的老农。适:嫁。掣(ch):牵。逸:逃跑。掩:掩埋。谢:拒绝。撷:采撷。勒:刻。(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姐引之去 引:_ 去: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3)本文中的“义猴”有哪些“义”的行为?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回答。 6. (1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_忠之属也 _虽千里不敢易也 _今日是也 _(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 . 以君为长者 , 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 .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D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 此庸夫/之怒也B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 . 臣未/尝闻也D . 下视其辙(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_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5)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曹刿_唐雎_7. (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李白经县治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注释】浮游:去游,游历。:县治:县衙。翰林:指李白。李白入朝后曾担任翰林学士。傍:通“旁”。僚佐:军中幕僚。(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初 白 游 并 州 见 郭 子 仪 奇 之 曾 救 其 死 罪。(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辟为僚佐 累系浔阳狱 (3)翻译下面的句子。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4)才子李白,一生几起几落,历尽坎坷。请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李白一生受到过哪些最高礼遇?(5)读此文后你觉得李白和郭子仪各是怎样的人?8. (6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宴,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使内外异法也B . 而或长烟一空 皆若空游无所依C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 . 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天下之事B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能谤讥于市朝C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策之不以其道D . 属予作文以记之 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段描写了洞庭湖的全景,“衔远山,吞长江”用简洁的语言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表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B . 文章段写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天气一阴一晴,心情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 . 全文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两幅鲜明的洞庭湖阴睛图,画面清晰,将岳阳楼景生动再现,让人流连忘返。D . 全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传达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解释下列划线字。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以手拂之未为简易不若燔土为余群从所得 (2)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 有/奇字/素无备者B . 若/印数/十百千本C . 用讫/再火令/药熔D .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3)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 )A . 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B .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C . 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D .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4)从下列各组里选出划线字的意义或用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 唐人尚未盛为之B . 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C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D . 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5)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 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B . 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C . 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 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D . 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6)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7)根据文意说说活板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关键是:(8)活板跟雕版相比,具有什么优点?活板到底“活”在哪里?(9)活板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10. (1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本文是一篇带有_(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3)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从文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1、1-2、1-3、1-4、2-1、2-2、3-1、3-2、3-3、3-4、4-1、4-2、4-3、4-4、5-1、5-2、5-3、6-1、6-2、6-3、6-4、6-5、7-1、7-2、7-3、7-4、7-5、8-1、8-2、8-3、8-4、9-1、9-2、9-3、9-4、9-5、9-6、9-7、9-8、9-9、10-1、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