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186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蝉蜕(du) 抽屉(t) 讪笑(shn) 伫立(zh)B . 环谒(y) 倜傥(t) 夹袄(ji) 木屐(j)C . 尴尬(g) 日扳(bn) 莱畦(q) 哭号(ho)D . 嫉妒(j) 涉足(sh) 泯然(mn) 攒聚(cun)2.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qn) 上阕(ju) 惟余(只剩下)B . 莽莽(mn) 妖娆(ro) 莽莽(无边无际)C . 折腰(zh) 稍逊(xn) 略输(稍差)D . 滔滔(to) 风骚(so)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防止不再发生水漫洪溢而造成严重的灾害,丹江口水库开闸向下游泄洪区排水。B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受水区各城市的补充水源,正在发挥重要的战略性。C . 7月4日,丹江口水库水位14131米高程,通过向中线渠道充水,使得渠道充水近一米深。D .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四省市的群众喝上了源自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4. (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干什么呀!”她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 . 对今年的城市规划方案,你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C .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D . 对联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常用毛笔竖着写。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5.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 . 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C .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D .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6. (2分)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谈生命,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B .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C . 从表达方式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D .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7.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城市发展不应抛弃老地名苗向东在城市建设中,一个个新地名横空出世,老地名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为此人们呼吁:“要赶紧保护和抢救!”如北京市旧城区的胡同,在1980年至2003年旧城改造中消失了40%。广州已有三四千个老地名在城市变迁中流失。泰州民俗专家估算,解放以来已有过半老地名从城市地图上消失。近17年来,六朝古都南京有180多个深含历史意义的路、街、巷名被从地图上抹掉。老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血脉”,是城市的重要名片之一。比如北京西四附近,有一条赵登禹路,那是纪念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赵登禹;宣武门内有一条佟麟阁路,也是为了纪念抗日将领佟麟阁。苏州现存不少唐代以前的地名,有些地名根据历史人物命名,比如以官衔、荣誉命名的文丞相弄、周武状元弄;有些以民间故事命名,如以神话命名的铁瓶巷、张果老巷这些地名无不彰显着苏州无可比拟的丰厚“家底”。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在城市地名的命名中出现了盲目崇洋和照搬外国文化模式的倾向。有的城市嫌老地名土气,与城市的高贵、洋气“不匹配”,故要起一个所谓富丽堂皇的洋名;有的城市把公交站点、道路命名权当作商品拍卖,地名、路名、站名染上了浓厚的商业味,历史文化气息则丧失殆尽。打开一些城市地图,光从很多新的地名看去,根本无从想象其历史和沿革。老地名是城市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传统地名经历过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民风民俗、百姓心理紧密相连。一个地名的湮没,意味着一段历史的割裂,让人失落无根。地名洋化、西化,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漠视和伤害。保护老地名,呵护历史,“功在当今,利在后代”。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正在推进,将老地名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刻不容缓。同时对已改的地名,通过原址恢复、移址恢复、树碑立传等方式保护和复活,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也很有必要。(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认为老地名不应因城市的发展而抛弃?(4)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城市的发展应不应该抛弃老地名的看法。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用善良做底色松韵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A狼吞虎咽B细嚼慢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1)文章开头就写到“天气冷得出奇”,极写天气之冷有何作用? (2)第段括号里A,B两个短语,你觉得哪一个更适合放在原文中,请说明理由。 (3)文中第段,面对年轻人劈柴的行为,母亲准备劝阻,而父亲却说:“让他干吧!”请结合语境,说说父亲为什么不阻止年轻人? (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划线句的理解。链接材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卸任后,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的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女孩露西。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全场的人感动不已。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9. (18分)阅读刘基的说虎,完成后面小题。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注】不啻(ch):不止。(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恒见_虎利其爪牙_寝处之_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人获而寝处其皮A .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B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C .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D . 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然 虎 之 食 人 不 恒 见(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5)本文运用_的写作手法向人们阐明了一个道理:_ 。 10.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二石兽并沉焉_ 尔辈不能究物理_盖石性坚重_ 求之下流,固颠_(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非木柿 安能辨我是雄雌B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以为顺流下矣C . 一老河兵闻之 无丝竹之乱耳D . 山门圮于河 求石兽于水中(3)翻译下列句子。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 默写 (共1题;共7分)11. (7分)根据要求默写。 (1)人生自古谁无死,_。过零丁洋 (2)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3)僵卧孤村不自哀,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_,_。 (5)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12. (5分)文化创意,魅力无限。探访小组的成员们在“2019南京创意设计周”展览上,发现以夫子庙“天下文枢”牌坊造型制作的笔架(见下图),都佩服设计师将文化元素融于生活物品的巧思。大家想办一个班级文创展,你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设计的文创作品。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3. (5分)续写诗句。要求与原诗在结构、修辞、情感等方面和谐一致。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第三样事,我仍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七、 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14.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风筝、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B . 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和“文忠”分别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谥号,这两本书都是以作者去世后的封号作书名。C .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D .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朋友,我敢保证你在过往的岁月中完成过无数的约定:相约一起在绚丽的春天去拥抱温暖,一起在似火的夏日去倾听鸣蝉,一起在凉爽的秋天去笑看落叶,一起在雪舞的冬日去追逐浪漫。而今天,渐渐长大的你想过没有,应该与明天的自己有个怎样的约定呢?请以“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要求符合题意,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作品。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7-1、7-2、7-3、7-4、8-1、8-2、8-3、8-4、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9-1、9-2、9-3、9-4、9-5、10-1、10-2、10-3、10-4、四、 默写 (共1题;共7分)11-1、11-2、11-3、11-4、11-5、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12-1、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3-1、七、 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14-1、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