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151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身试法的犯罪分子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仲裁。B . 作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革命家,毛泽东在政治、战略、军事、理论、外交等方面,均有独创的理论与实践。准确理解毛泽东,需要全面把握他在各个方面的建树。C . 秃鹤挺着瘦巴巴的胸脯,有节奏地迈着长腿,直朝人群走来。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顶帽子:雪白的一顶帽子,这样的白,在夏天就显得很稀罕,格外的显眼,使秃鹤显得鹤立鸡群。D . 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B .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C .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D . 青年应该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古诗文默写。 (1)岂不罹凝寒,_。(赠从弟) (2)庭中有奇树,_。(庭中有奇树) (3)_,志在千里。(龟虽寿) (4)树树皆秋色,_。(野望) (5)_,不见曦月。(三峡) (6)山随平野尽,_。(渡荆门送别) (7)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大漠奇特壮美风光的名句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 q_,形势紧张。在那gn g_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像春蚕在j ju_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j gng jn cu_,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 r ji zh_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阅读下面新闻,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上海7月1日电 “你这里面基本都是湿垃圾,但是使用过的餐巾纸要拿出来,那属于干垃圾。”早晨七点,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三村的社区垃圾箱前人头攒动,志愿者正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该社区于每日早晨6:308:30及晚上17:3019:30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我们6月就开始做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了,所以现在居民基本都知道该怎么分类了。”社区志愿者顾金凤介绍道。社区还有许多像顾阿姨一样的志愿者,他们有的是社区党员,有的是楼道组长,自愿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早晚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材料二:宁波网 2019年9月29日,宁波垃圾分类学院正式成立落户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据院长严俏萍介绍,与其他以培育大学生为己任的学院不同,这所垃圾分类学院不招收大学生,只为推进垃圾分类!这所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宁波电大合作共建的学院,将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贡献“宁波智慧”。学院集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宣传策划、理论研究于一体,以访学、研学、讲师团下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服务。(1)请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两则材料中共同的关注点。 (2)给材料二拟一个20字以内的新闻标题。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山故有亭 , 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 , 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注】亭:这里指岘山亭。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声:指好的声誉。(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山故有亭 温故而知新B . 太守谓谁 予谓菊C . 名之者谁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D . 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请对下面这个句子进行断句。(断3处) 广 而 新 之 既 周 以 回 廊 之 壮 又 大 其 后 轩 使 与 亭 相 称。(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4)【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 (12分)阅读下面三国演义片段,完成小题。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由一带高冈及卧龙冈也。同前疏林内茅房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并从人等来隆中_高眠卧不足_冈前疏林内茅庐中_策马前行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作歌曰A .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梵天寺木塔)B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C . 学而时习之(十二章)D .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自 此 山 之 南 一 带 高 冈 乃 卧 龙 冈 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5)选段和以下链接材料都写到“庐”,说说这一物象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材料一:三顾能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外表)材料二: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下题。知冷知热的地球彩衣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就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1)选文中“蓝色衣裳”指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2)文章第段中“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句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文章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文章第段中写道:“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做才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暴风雪后的马群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我在不同的时节看过马群,但冬天的马群,一直让我难以忘记。那个冬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从锡林郭勒呼啸而过,那就是牧民所称的白灾,无数牲畜不堪寒冷纷纷倒下。在草地这种广袤无边的疆域里,风与雪所挟带的自然力量轻易地主宰着原本脆弱的生命。我进入草地时正是黎明,在灰蓝色的天空中,雪地一片苍茫,在极远处,由于颜色的相近,几乎无法分辨地平线的轮廓,天与地相接在一起。车在近一米深的雪中开出的道路上向前行驶。两边的雪地中几乎一无所有,看不到一个蒙古包或一头牲畜,甚至没有一只飞鸟,扑面而来的只有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白色,这也许是草原一年中最苍白的季节。无边无际的单调颜色让人昏昏欲睡。终于,前方雪地中一个黑色的影子突然闪现,我的精神为之一振。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它的形象也显得越加清晰,如同一朵绽放在雪地中的黑色花朵。当车驶近时,我看清了,那是紧紧地挤在一起的一群马。车停下时,距离已经很近,但那些紧紧拥在一起的马群竟然没有出现任何的骚动,依然低眉顺目地挤在一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在同伴颈项间找到了寒夜之后温暖的慰藉。尽管它们的长鬃和尾巴在风中轻轻飘扬,宣示着生命的活力,但我已经发现了有些异样,在这种寒冷的季节里,在马群的上空我没有看到由呼吸带来的白色的雾气。草地里的朋友验证了我的猜测。这是一群已经被昨夜的严寒夺去生命的马,它们会一直站在这里,直到明年春天到来,冰雪解冻时,它们才会倒下。我面前的马群,就是曾经在夏天绿色的大地上奔跑、交配、洗浴的马群,此时安详地伫立。我不知道那是锡林郭勒的凌晨几点,灵魂终于无法忍受寒冷的可怕侵袭,留下马匹正慢慢僵硬如岩石一样的躯体纷纷飞去。这就是暴风雪后的马群,只要看过一眼就永远也无法忘记,在这些紧紧依偎在一起的,还散发着冰冷的牧草气息的身躯上,这种更接近半野生状态的马表情艰忍而平静。那只也许最早被生命舍弃的四腿细长的幼马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腹下,在它如湖冰般深蓝的眼睛里,我并没有看到一丝对风雪的恐惧。而它的母亲,正低下头颅,试着用嘴唇温暖自己的孩子。它们就保持着这种姿势凝固了。这是一组不屑风雪的雕塑。 也许你从没去过草地,或者从未真正理解冬天的含义,那么你就去看看那些马群,去冬天的草地看看那些死去之后仍然站立着的马群。它们在等待着你,像等待一个兄弟。看到它们,你会以为它们只是暂时歇息,随时准备再次驰骋大地。看到它们,你就会理解冬天就这样让大地铭记。这些马群像经过雷殛之后的巨杉,依旧挺立,就这样站过整个冬季,直到春天,当牧草铺满大地时,才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訇然倒地。 草地上的朋友告诉我,在马群倒下的地方,牧草会丰茂无比,并会呈现出黑夜般沉稳的色彩。而且,只要你相信,在盛夏某个寂静的夜晚,你伏下身去,会听到,在大地的深处,回响着马蹄星群般翻涌的轰鸣。(1)暴风雪后的马群“只要看过一眼就永远也无法忘记”,原因是什么?(2)三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分析这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赏析下面的句子。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它的形象也显得越加清晰,如同一朵绽放在雪地中的黑色花朵。(4)认真阅读文末划线句,揣摩其作用及表达的情感。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文这事真让我 _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班级字数不得少于600字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名人传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1)栏目一:“名著人物”介绍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2)栏目二:“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3-6、3-7、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7-1、7-2、7-3、7-4、7-5、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8-4、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