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051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 (共11题;共29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狡黠(xi) 强聒不舍(gu) 黎民百姓(l) 媚上欺下(mi)B . 参差(cn) 恪尽职守(k) 恼羞成怒(no) 气吞斗牛(du)C . 绰刀(co) 妒忌(d j) 麾下(hu) 恣睢(su)D . 造诣(y) 矫揉造作(jio) 刻骨铭心(mng) 涕泗横流(s)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狂澜 丰挠 浩浩荡荡B . 屏嶂 田垄 无时无刻C . 懊悔 高梁 惊涛骇浪D . 诧异 污秽 天边破晓3. (2分)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 获得冠军。B .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C .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D .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4. (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B .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C .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D .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5. (2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B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C .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D . 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6.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 .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 .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7. (2分)下列古代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敬辞“令”表示敬重,如“令郎”是对别人女婿的尊称,“令爱”是对别人妻子的尊称。B . 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C . 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等。D .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8. (2分)对大自然的语言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学。B .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C . 第二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D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把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操心的心情写得生动形象。9. (2分)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第二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物候现象。B . 气候变化。C . 物候规律。D . 四季景色变化。10. (2分)没有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是( )。A .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作比较)B .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列数字)C . (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打比方)D .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11. (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摸叶子船的螺旋桨,被渔民称为叶子。摸叶子,是指清理缠在叶片上的杂物。船行驶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常常被破渔网、海藻等杂物缠住,导致发动机熄火。于是就需要一水性好、身体壮、扛得住风浪侵袭、挡得住寒风肆虐的人,口衔尖刀,跳入海中,潜到水下,摸到叶子,割开缠绕的杂草断绳。在洋上摸叶子很凶险,因为有洋流暗潮,加上风大浪急,摸叶子的人很容易被潮流卷走,也容易被潮水挟持着,缠在叶子的破渔网、海藻里,一旦挣脱不开,就再也浮不上来了。我第一次见到哥摸叶子,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傍晚,厚密的雪粒在海岛凛冽的风中,变成锋利的飞刀,割得脸庞生疼。放学路上,我不小心滑倒了,手掌被一块碎玻璃划破了。回到家,哥用热水给我清洗伤口,还到门口扯了几片草药叶,嚼了嚼,敷在上面,又用手帕包好,然后舀热水给我泡脚。哥帮我按摩着长冻疮的脚,他粗糙的掌心抚过我的脚底,痒得我咯咯直笑。爹去世后,我很少笑了。这时忽然有人在门口喊哥,让哥去摸叶子。哥边帮我擦脚,边应了声“好”,转身拿起父亲的旧棉袄,跟着那人去了。娘收工回来,听说哥又去摸叶子了,叹了一声:“作孽哟,这大冷的下雪天!”娘顾不上吃饭,忙着煮好姜汤盛在搪瓷杯里。娘用毛巾把它层层包好,又摘下头上的围巾紧紧裹上,匆匆出门。“我也要去!”我拉住娘的衣襟。娘看着我,欲言又止,顿了顿,说:“走吧。”天暗下来,风更急了,呼呼的风声,带着响哨,雪更密了,没头没脑地打在脸上,疼极了。娘一手拢着我,一手搂着那个包得严实的口杯,顶着寒风往码头去。码头上的人,看到我们,不待娘问,便指了指离岸不远的一艘渔船。不远处,一只小舢板摇过来载着娘和我靠上渔船后尾,娘趴在小舢板上,大声喊道:“程啊,上来喝口姜汤吧!”喊了好一会儿,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哥的头冒出来,嘴里衔着一把白晃晃的尖刀,脸冻成青紫色,嘴唇灰白。哥游过来,靠在船边,把刀子递给娘,就着娘的手,喝了一口姜汤,冲我笑了一笑。娘柔声说:“再喝点,娒伢(闽南语,小宝贝的意思)。”娘的眼里闪着泪花,声音也哽咽了。我看着整个身体还在海水里泡着的哥,心里像堵了块石头,慌慌的,想哭,却不敢哭。哥对娘说:“没事,就好了,不用等我,这么冷,带妹妹先回去吧。”说着,接过刀子,游回刚才冒头的地方,消失在海面上,海面只剩下一个个起伏不定的波浪,像狰狞的兽,一圈圈打着转,仿佛在吞噬猎物。娘搂着我,紧紧地,生怕我丢了似的,眼睛紧盯着哥消失的海面,嘴里不停地轻唤着“娒伢娒伢”。摇舢板的大爷坐在船尾吸着旱烟,嘴里嘟囔着:“造孽哟,造孽哟!”哥冒了几次头,又几次消失,终于,哥又从水下冒出来,双手僵硬地划着水,缓慢地向我们游来。娘放开我,扑到船边,尽可能地把手伸向哥,哥把手搭在娘的手上,娘拼尽全力把完全脱力的哥拉上舢板。渔船上的人把哥的衣裳扔过来,娘拣出爹的旧棉袄,披在哥的身上,又解开自己的棉衣,把浑身发抖的哥搂进怀里,示意我把姜汤端给哥喝。姜汤送到哥唇边,哥好像连喝姜汤的力气都没有了,姜汤含在口中,老半天吞不下去。好久好久,哥才喝完了姜汤,我端着瓷杯的手冻麻了,杯子咣当一声掉在船板上。我用双手包住哥的手,送到唇边,使劲地哈气,哥的手冰得像冰棍,让人本能地想弹开,却又本能地想紧紧地包住。摇舢板的大爷把我们送回岸边,对娘说:“艮嫂,别让孩子做这个了,太受罪了,小小年纪,落下病可不是玩的。”娘已说不出话来,点点头,又点点头,泪,流了下来。因为娘不同意哥去做这么危险的活,哥每次都偷偷地去,每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娘就边哭骂哥不听话,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默默流泪,让我烧姜汤,拿火盆子,为哥搓手脚,直到哥不再浑身打哆嗦。就靠着哥的“不听话”,家里的日子才过得下去,娘的病才有钱治,我也才能坐在书桌前,没有跟那些贫困家庭的女孩一样,早早去打工,早早就嫁人。哥身上伤痕累累,他小小年纪,就患了极严重的风湿病,每到阴天,就痛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因为哥,一听到“摸叶子”三个字,我就条件反射似的打哆嗦,手指上、膝盖里好像有无数针尖在扎,心中有一股子寒气嗞嗞而出。(作者:施立松。有删改)(1)文章第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2)文中两次写到“摇舢板的大爷”,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文章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第段为例,具体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文章是如何讲述“哥哥摸叶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2分)12.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据新华社电 10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就钓鱼岛问题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张志军说,中国不会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张志军表示,钓鱼岛原本不是问题,也不存在什么主权争议。由于1895年日本非法窃取和霸占了钓鱼岛,才出现了问题,形成了争议。无论从历史还是法理角度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他说,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双方就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谅解和共识。此次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给中日关系带来了邦交正常化40年来最严重的冲击。针对近期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这一事件,某校九年级一班要开展一次主题班会。(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一个班会主题。(不超过10个字)(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即“话外音”)。请结合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所说的:“中国不会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说说这句话中蕴含的“潜台词”。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13.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玻璃之王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 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1)下列对文本内容、说明顺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1段写金属玻璃的诞生史B . 第2,3段写金属玻璃的形成原理与制造关键C . 第4段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区别D .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2)选文第三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下列哪一种没有运用到( ) A . 举例子B . 打比方C . 列数字D . 作比较(3)下列关于金属玻璃的形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普通玻璃相比,金属玻璃形成的关键是液态冷却时的速度要求更高。B . 金属玻璃的最终原子排列方式,仍然是混乱无序的,与液态时相似。C . 单一的金属无法被制作成金属玻璃,只有合金才可以D . 液体状态下,合金的原子更难运动,冷却成金属玻璃时更难整齐排列(4)关于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比较,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 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都是非晶体。B . 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的铸造方法相同C . 金属玻璃曾经因为不透亮被称为“愚蠢的合金”D . 金属玻璃的应用范围更广,已经涉及录音材料、高压容器和火箭、航天等领域。14. (14分)阅读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完成文后题目。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2004年12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救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仔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巨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人类对这次巨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计划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岸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生活在只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1)阅读文章,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2)第段中说“人类对这次巨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请简要概括“巨大灾难”和“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文章第段中的划线词语“约”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 (共11题;共29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1-2、11-3、11-4、11-5、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2分)12-1、12-2、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13-1、13-2、13-3、13-4、14-1、14-2、14-3、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