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043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隽逸(jn) 蛰伏(zh) 瞠目结舌(chng)B . 纶巾(gun) 分娩(min) 笑容可掬(j)C . 滂沱(png) 镂空(lu) 蹑手蹑脚(ni)D . 瞑目(mng) 堕落(du) 黯然失色(n)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根据它的俾气和对食物的挑剔,我给它起名“小地主”。B . 把它带回家,我却总怀有一种饶幸的甜蜜:它还需要我的照顾。C . 我怕热量不够才放的牛奶,我想大像都能靠喝奶长大。D . 我们宿舍为它的身份争论起来,有的说是喜雀,有的说是乌鸦。3. (2分)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父母有时会对孩子长吁短叹 , 感觉他们已经在自闭症中失去了一切,然而我坚信这是一种错觉。B . 在大义面前,在亲情面前,管家兄妹三人轰轰烈烈、几死几生地开创了闯关东的大业。C . 这篇文章拖泥带水 , 读起来索然无味。D . 如今,她脸上早已没有了刚下岗时的期期艾艾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者的自信。4.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姚明的11号战袍被火箭永久封存在丰田中心上空,是首位球衣退役的中国球员。B . 深圳南山区为了遏止乱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推出了“智能过街系统”。C . 母语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精华集聚,承载着国家的兴亡历史和前进的脚步,能否正确书写与应用是传承母语的关键所在。D . 最近,随着“综艺清流”见字如面朗读者的播出,使无数低头族远离手机,投入到这场“经典美文的饕餮盛宴”中。5.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 。 。 。 。河南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对于那些研究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又有“中原”“中州”之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也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出了以历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产资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A . B . C . D . 6. (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 藤野先生和白杨礼赞都是托物言志类散文,作者分别是鲁迅和朱自清。B . 消息是常见的新闻体裁,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C .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子的主干是:“老人喝泉水。”D .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5分)7. (20分) 工头黑三靠一位老乡的帮助,我才被带到山中工地。工地上二十几号人,从山中挖掘高岭土,挑进一卡车。老乡指着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小声对我说:“他是工头黑三。”“他也劳动?”工头黑三挑着担子走过来,这是一位满脸胡茬的40多岁的男人。老乡怯怯地眼他打招呼。他没有停下,盯我一眼,卸土回程,抹把汗,边走边说:“现在干,还是下午再来?”老乡说是计担工资。我立即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工地上生龙活虎的工友,下了工就像打了败仗的兵,无精打采。我提着只有几件衣服、几本书的行李,走在他们的后面。不超过10斤的行李,却觉得沉重。一只大手接过行李,是工头黑三。我说:“谢谢。”他连哼也没哼一声。良久,他才问我是否吃得消。我说我经常帮家里挑稻谷,干得来。工棚设在山坳里,两间草棚,住着二十五人,还有包工头黑三。饭菜端出来,工友们又恢复了生气,你争我夺,狼吞虎咽。工头黑三蹲在我身边,说:“吃得下,才做得来。”我加快嚼食速度,可是,食物总在嘴里打转,咽不下去。家里、学校的伙食没有这里好,大概是劳动强度大,我没有胃口,只吃了一碗饭。休息半个钟头左右,又要出工。七月天,骄阳当空,没有一丝风,路边的草木蔫了似的。天气闷热,人喘气都困难。在高岭土的地方已被挖了好大一个坑,像火坑。下午轮到工头黑三把锄,他力气大,两锄就是一畚箕。挑担的队伍一个紧跟一个干了两个钟头左右,我的肩膀开始红肿,挑起担子钻心地疼,双脚打颤。特别是踩上颤悠悠的木板上卡车的那段坡路,双脚颤得厉害。背后催促的声音越来越多,之后是怨言。我咬着牙。工头闷声闷气地说:“要是累了,就休息一会儿。”我说:“不!”他也不再多说,一锄下去,盛满半个畚箕。我心里祈求,就此打住。他依然又是一锄。不幸的事终于发生。我暗中使劲,以冲刺的姿态踏上木板还不到几步,双脚一软,连人带土摔下来。等我醒来,发现有一双粗糙的手贴在我的额头上。睁开眼一看,是工头里三,他吁口气,收回手,走出工棚。山区的傍晚清爽许多。工友在棚外谈农事,谈城里事。我撑起散架似的身子,拉亮电灯,背朝他们看书。只着一会儿,电灯“啪”地被拉熄。我回转头,是工头黑三。我以为他不晓得我在看书,又拉亮电灯。工头黑三走过来,黑着脸,盯着我。我赶紧合上书,他走出去,灯又给熄了。老乡拉我出去,告诉我工头黑三不让人在工地上看书,看到他侄儿看书也给撕个稀巴烂。老乡说:“这里的电费贵。”第二天中午,我想利用半小时看会儿书,书却不见了。一问,才知道是工头黑三的侄子拿去做引火材料。他管我们的伙食。我愤怒地揪住他的衣领,反被他一掀,趔趄地倒在闻声而至的工头黑三怀里。他扶稳我,左右开弓给侄儿几巴掌。我只有痛惜流泪的份儿。“什么书”工头黑三问。“是去年高考复习提纲。”一天十多个小时的强力劳动,连续干了一个多月,因为下了一场滂沱大雨,我们才休息两天。雨过天晴。开工前工头黑三嘱咐大家要小心,当心塌方。他告诉我们手脚麻利点,装满一车就收工。他第一次没有参加劳动,警惕地在工地上巡视。他只注意工人们劳动的地方,忽视了自己所站位置的危险,一块石头滚下来,他负了重伤。在匡院里,工头黑三将一大捆崭新的书递到我面前,说:“我托人为你买了书,就是你要的高考复习书,假期要过去了,你回去读书吧。暑假赚的钱,够你一年用的。在工地上,我不是难为你,干重活又看书,会累死的。”他闭上眼,我流下泪。第二年,我考上一所师范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想报答报答工头黑三,但怎么也找不到(1)文中写到了人们对黑三的误解,请说出相关内容及其作用。内容:作用:(2)体会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表现了工头黑三怎样的心理。(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工头黑三是一个怎样的人。(4)文章最后写到“我”听了黑三的话后,流下了眼泪。请你描写出当时“我”的心理活动。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李云迪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母亲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候心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的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上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用手紧攥着她那像枯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地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片阳光(1)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横线词语。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3)请结合第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9.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良心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已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我的身世让我震惊。我的狭隘让我羞愧。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1)作者以“良心”为题有什么用意? (2)分析选文第段和第段划线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选文分析这两段的作用。 (4)你怎样理解第段划线的句子?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5)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不少于50字)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节选)【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 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选自石渠记)【注释】渴(h):指袁家渴,一泉水名。箭:小竹。庥:同“休”,休息。(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民桥其上 桥:_逾石而往有石泓 逾:_卷石底以出 卷:_(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A .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B .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C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D .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风摇其巅,韵动崖谷。(4)【甲】【乙】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简要概括。(5)为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四、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7分)11. (1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请广于君。12. (3分)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_,_,_。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13. (4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人的一生需要作出许许多多的选择,正是一些关键的抉择成就了美丽人生:木兰替父从军 的勇敢抉择,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鲁迅弃医从文的明智抉择,使他成为名扬天下的文坛巨匠;_ , _;_ , 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4.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六、 默写 (共1题;共8分)15. (8分)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边塞风光如诗如画。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塞外八月的飞雪图;王维的“_,_。”展示了大漠长河奇特壮美的画卷。(4)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民生,借用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诗“_,_。”表达了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5)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朝气蓬勃的少年不会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不会沉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伤感,热血沸腾的身躯里涌动的是“_,_”(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豪迈。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母亲节这天,长期住校的小敏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她只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接到电话,妈妈很诧异,过了一会儿才说:“你没钱了?身体不舒服,还是成绩考差了?”小敏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可评判现实,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5分)7-1、7-2、7-3、7-4、8-1、8-2、8-3、8-4、9-1、9-2、9-3、9-4、9-5、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0-1、10-2、10-3、10-4、10-5、四、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7分)11-1、11-2、12-1、13-1、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4-1、14-2、六、 默写 (共1题;共8分)15-1、15-2、15-3、15-4、15-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