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同步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958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同步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同步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同步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同步训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23题;共65分)1. (2分)下列文学、文体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 芦花荡小说 孙犁孙犁文集B . 爱莲说周敦颐唐代太极图说C . 苏州园林说明文叶圣陶原名叶绍钧D . 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全唐文2. (2分)读课文丑小鸭,以下不属于丑小鸭身上的突出特点是( )A . 善良、谦虚。B . 有坚定的信念。C . 对理想执着追求。D . 胆怯、自卑。3.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是当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B .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C . 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D .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4. (2分)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 . 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C . 阿长与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D . 背影是老舍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5. (2分)对下列语病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B . 佛罗多的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删除“的生活”。)C . 现在同学们选出了组长,负责掌握同学的生活及学习的管理。(应删去“的管理”。)D . 你昨天跟老师说的,其实是过虑的想法。(应删去“的想法”。)6. (2分)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A . 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B .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打下伏笔。C . 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D . 引出杨志与厢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7.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飒飒(s) 竹篙(o) 苇塘(wi) 阴惨(cn)B . 疟子(yo) 闷热(mn) 舀水(yo) 水淀(din)C . 提防(t) 泅水(qi) 尖利(jin) 央告(yn)D . 撒网(s) 悠闲(yu) 寒噤(jn) 清爽(shun)8. (2分)(2017黔东南)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划线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诀别:不再见面的分别 自顾不暇:空闲 寻物启事:指陈述B . 臆测:主观的 金榜提名:写上 寤寐思服:醒时C . 修狭:长 美不甚收:超过 通宵达旦:天亮D . 徙倚:徘徊 因势利导:因此 正襟危座:高9. (4分)愚公移山选自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_和_。本文的体裁属于_。10. (2分)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_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 _11. (4分)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_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_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_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_12. (4分)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的描写方法。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_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_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_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_13. (1分)第5段的描写的作用是_。14. (4分)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_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_他突然转过身去,面向黑板,挥手写下了排球大的三个字:王玉琳。 _“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特别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王几何” _15. (4分)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_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_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沧鹰击于殿上。_过尽千帆皆不是。_16. (5分)给加线的字注音。仄歪_ 浸泡_泅着_飒飒_转弯抹角_17.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诽bn_ zhn_扎 d_防抱yun_18. (1分)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老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_19. (4分)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寒噤:_ 仄歪:_张皇失措:_ 转弯抹角:_20. (3分)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富有诗和画的意境。_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_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_21. (1分)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弯弯下垂的月亮,_在水一样的天上。(浮挂)22. (3分)芦花荡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_、_、_。其中前两者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23. (5分)例句: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仿照上面例句的修辞手法,以“月亮”开头,写一段话。二、 阅读 (共2题;共45分)24.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医者女儿阎荷病了,癌症晚期,离死亡只差一步,我清楚地意识到难以抵御的灾难已经降临。没完没了的检查、打吊针,像是不停地从五脏六腑里一刀子一刀子挖肉,哪儿是个头啊!关键是手术,天大的痛苦也得咬牙忍着。不错,关键在手术,可手术的关键呢?红包!我不以为然,我坚信红包不但拉人下水,而且败坏协和医院的名声,“何况,人家不会收的”。静谧的病房里,我遭到亲友们强烈的谴责。“你不硬塞,怎么知道人家不收?”“阎荷病后,床头堆满鲜花,问疾问痛者不计其数,有人专为手术送来现金。关键时刻、节骨眼上,你装什么清高?”我蔫了,说:“问问阎荷,叫她拿主意。”女儿说:“手术大夫一连几个钟头下来满身流汗,辛苦极了。作为患者,不表示点什么过意不去。”又补 充了一句,“要是郎景和大夫做手术就好了,他是林巧稚的高足。我读过他的唉,人呐!,印象非常深刻。”手术日期确定,主刀的果然是郎大夫。但是,名人重名不重利,送红包更有难度。再难也得想想法子。女儿说得对,手术责任重大,是苦差事,得把心提到嗓子眼。我找到当年我做手术时的外科书记熊世奇,这位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说话很干脆:“不可!”而且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协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风气,况且郎大夫做过协和医院的副院长,大家不是既称他郎主任又称他郎院长吗?”见我十分为难的样子,熊书记说:“有了!郎大夫喜欢写作,你们都是搞文的,跟他聊聊创作不是很好吗?”郎大夫擅长随笔写作,我们之间会有不少共同语言,包括世道人心、义理辞章、作家官司、文坛轶闻。我的上衣兜里埋伏了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随时准备着。林巧稚的画像挂在办公桌的上方,桌上堆满了外文医书,而且摞得很高。虽然电话铃声不断,但是文学的话题还是吸引了这位外科大夫。他对报告文学更感兴趣,怕是和写过她有多少个孩子的林巧稚不无关系。我说:“你的唉,人呐!我女儿印象深刻,我们家,她是您最早的读者。”郎大夫说:“我是动刀子的,也动笔,做过的手术和发表的文章都不少。”“您怎么喜欢写作?”“不怕你笑话,我小的时候就想当作家,未能如愿;到了协和,成了工薪一族,上班下班,骑车挤车,感动冲动,才冒出你女儿提到的那篇短文唉,人呐!。发表之后,有了反响,于是关于人的话题便在我的笔下逐渐生发开去。”“关于文学,你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又去接电话,然后不假思索地说:“鲁迅本来是学医的,他说,我解剖别人,但更严厉地解剖自己。一位患者问我:你能切除人身上的毒瘤,能切除人灵魂里的毒瘤吗?,我说:能,但不能光靠外科大夫,还要靠全社会做这个更难、更大的手术,这就是关于人的话题。”我的手一直捏着那信封,该出手时就是出不了手。郎大夫站起来,把签好名的新作一个医生的哲学送给我。我们告辞了。我受到家人无情的责备,谁会相信手里捏着的钱送不出去呢。女儿不耐烦了,从枕头下抽出那本一个医生的哲学,指着两个地方让我念给大家听:将近七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哦,周末了,妻儿要等我吃晚饭家属们千恩万谢。“您老可是救命恩人”又递上厚厚的信封,这更是万万收不得,好说歹说将他们请出了门。北风呼号,严寒刺骨,我拉紧了楚堕二耍着风一歪一拐嫂蹩董病家和医家都不应该将红包看得太重,大夫应该看重的是自己的责任和对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结果。关于此,我很赞赏医生和病家这样的对话:病家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不这样心里不踏实。”大夫说:“你这样才让我不踏实。你是想让我踏实地做手术,还是不踏实地做手术?”病家无言。众人无言。儿子阎力打破沉默,说:“协和医院住院处挂着公告,题目是致病人及家属的公开信,其中有这样的话:为了加强医风医德建设,保持和发扬我院优良传统,再次恳请您不要向我院职工赠送钱物,同时希望您对我院所有工作人员廉洁行医的情况进行监督。众人无言。女儿表情复杂。“手术做得很漂亮!”第二天上班,观摩过这台手术的大夫都这么说。不论是查房还是接受家属咨询,大夫们的目光都是柔和温馨的。啊,静谧而沸腾的病房!(作者:阎纲,有改动。)(1)请按要求概括文章的情节内容。起因:女儿患癌症,要做手术,家人力劝我给主刀医生送红包。经过:_。结果:手术很成功,很漂亮,病房里静谧而沸腾。(2)作者笔下的郎大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3)文中画曲线的环境描写句有什么作用?(4)文末说病房是“静谧而沸腾”的,矛盾吗?你怎么理解?(5)这篇文章始终围绕“送红包”来写,文章标题是否可以换成“红包”?25. (20分)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嘱托格鲍姆特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色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儿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愿望就更大。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起初他觉得不太好,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1)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2)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儿刚说出这几句话(3)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从本文线索或结尾段的安排进行赏析。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23题;共6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 阅读 (共2题;共45分)24-1、24-2、24-3、24-4、24-5、25-1、25-2、25-3、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