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919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12无锡)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言简意赅(gi) 矜(jn)持B . 纷至踏(t)来 龟(gu)裂C . 鳞次栉(zh)比 恣睢(su)D . 毛骨悚(sng)然 自诩(x)2. (2分)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秋风过处,白杨和柳树的叶子片片凋零,墙角下的蒿草们_。白露过后白杨和柳树洗净铅华,素面朝天。每一棵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树都是一幅生动的炭笔画。季节确实是的大师,她默默地为这酷寒的北方点染了一抹简约的韵致。A . 日渐流露出愉快的心情不动声色B . 日渐流露出枯败的容颜变幻莫测C . 日渐流露出枯败的容颜不动声色D . 日渐流露出愉快的心情变幻莫测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根据提示填空。(1)_,飞鸟相与还。(饮酒陶渊明)(2)了却君王天下事,_。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的是劳动的艰辛,白居易的观刈麦与之类似的两句是:_,_。(4)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5)冬天,雪花自天而降,飘飘洒洒,无论其外形还是内在,都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欣赏雪花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请你写出连续两句有关“雪”的诗句:_,_。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4. (3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 . 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 . 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 . 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对这首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B . 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C . 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D . 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四、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 , 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缀行甚远_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屠大窘_其一犬坐于前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五、 课外阅读 (共1题;共9分)6. (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不辩礼义而受之_是亦不可以已乎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B . 选文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身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C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D . 面对生死抉择,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7. (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1)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第段中任选一个划线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8. (2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们常说“俗话说得好”人常说:“俗话说得好。”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一句俗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俗话亦称俗谚、谚语。它该是传統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言简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韩非子有言:“古无虚谚。”由于谚语是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進会将一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谚语之天然本真,诚如唐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呈现出来的。俗谚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须是真言。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有道是,“知行合一是善”善是人心的指归。谚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千百年来,谚语保留着许多对生产生活颇有用处,对世道人心颇有教益的东西。譬如,“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生产),“凡人败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警世),等等。谚语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语的内容内涵,几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纵使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今来,谚语始终“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如知时节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即使是从未上过学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谚语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谚语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经验之谈”。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俗话说:“养儿不用屙金尿银,但能见景生情。”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其乐融融的骨肉亲情,体现的即是天伦之乐,人伦之美。俗话又说:“人是正月正,景是九月九。”老百姓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正月正乃大年初一,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有钱有闲有精神!“九月九”已入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橙黄橘绿,美景无限。此类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可以说,所有的谚语都似比喻,所有的比喻都是诗文。诗意是美,隽永是美,幽默是美, 思想是美,物我交融、情景合一是真美,朴素自然、俗中见雅是大美。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话所关注的从来是大地和人民,所深入的永远是生活与心灵。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朴实,深刻,精辟!形式上的大白话、大实话,内容上的乡土气、泥土味,正是它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的真谛所在;也是它称之为文化、融心化人的根本所在。(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先提出“俗话说得好”的观点,接着先后从俗语具有的“真”、“善”“美”等特点来说理,结尾重述观点,结构严谨。B . 文章善于运用引用材料的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名人名言、诗文诗句、日常的俗语,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加强了论述的力度。C . 因为俗语通俗易懂,父母可以用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故而,很多俗语都可以作为人性向善的向导。D . 文章告诉我们,俗语(俗谚)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所以,俗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2)根据文意,下列对俗语(谚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舌尖儿上挂着上帝,心窝儿里藏着魔鬼”(西谚)说的口是心非、言清行浊的恶人恶行,这俗语不能证明俗话“好在它的善”。B . 俗话“千两纹银万两金,难抵父母在世恩”说的人生事也是世俗事,是俗语真诚与真实的体现,所以俗语是真言,也是箴言。C . “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这句俗语,可谓是俗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名副其实的活的哲学。D . “春捂秋冻”、“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等谚语对生活、对世道人心起到教益之用。(3)为什么俗语(谚语)能够“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作文。十四五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4-1、4-2、四、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5-4、五、 课外阅读 (共1题;共9分)6-1、6-2、6-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7-1、7-2、7-3、7-4、8-1、8-2、8-3、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