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904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大海的气概,创造了开阔的意境B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人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表达了自己变革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的伤感与失望C . 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D .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2.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智取生辰纲”家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的形象,他因此成为读者喜爱的智者化身。B . “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情感”,正因为法布尔喜欢赋予昆虫人的情感,昆虫记才让读者如此痴迷。C .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这段话,体现了她独立倔强的个性和追求平等爱情的精神。D . 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他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二、 对比阅读 (共1题;共6分)3. (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1)解释下列划线字:闻子瞻至_酌酒相劳_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_(2)翻译下列句子: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3)请根据选文内容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的原因。 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6分)阅读曾业桃的父亲的自行车一文,完成文后题目。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A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B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昧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像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C“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馨;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D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根据提示简要概括。平日里:_节日里:_生病时:_上学时:_(2)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结构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文中A、B、C、D处任选两处,自选角度作批注。我选( )处,批注:_我选( )处,批注:_(3)第段划波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5. (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不畏困难人们的脚步走向成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有的人战胜了困难,最终成为事业的成功者;而有的人却畏惧困难,对事业冷冷淡淡、毫无信心,最终成为一个精神堕落的流浪汉。所以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畏惧。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袁隆平,他掀起的粮食生产业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惊了世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到取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终于在这场艰难曲折高度复杂的科学实践中脱颖而出。如果他畏惧了困难,就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而且更不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称号。还有,全身瘫痪的张海迪,由于手不能拿书,就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将书放在桌上对着镜子看到字,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成为一代楷模。这样大的困难,张海迪都能克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畏惧困难。以上事实足以证明,困难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努力克服,困难一定会被我们打败的,而且我们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努力同困难斗争一番呢?(1)第一段画线句语意不得体,应如何修改?(2)第二段画线句是一个病句,应如何修改?(3)第三段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_,应改为_。(4)最后一段中的递进句与全文有无关联?应如何修改?(5)第一段既从正面也从反面提出了人们对待困难不同的态度,可是纵观全文却没有反面的事例。如果要你从反面写出一个事例,应如何写?(不少于50个字)6. (15分)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面题目。轻轻掩门的一声轻响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看自己卧室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看那原来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响声。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卧室取了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中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离别的声息,他们决意是离开的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叶竹,那轻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正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间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结合语境,理解第段中划线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3)第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文章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5)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以方面举例谈谈感受。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按要求填空。 (1)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满面灰尘烟火色,_。(白居易卖炭翁)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李清照渔家傲) (4)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小景传神地表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的诗句是:_,_。 (6)请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8. (5分) 一天上午,巴黎街头有一个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旁竖了一块牌子:“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路人却无动于衷。一个法国诗人让比浩勒看到了,拿起笔在牌子前面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请你探究添加这几个字后这句话的魅力所在。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作文.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请以“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对比阅读 (共1题;共6分)3-1、3-2、3-3、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1、4-2、4-3、4-4、5-1、5-2、5-3、5-4、5-5、6-1、6-2、6-3、6-4、6-5、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1、7-2、7-3、7-4、7-5、7-6、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8-1、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