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考试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777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干系(gn) 勾当(gu) 谮害(zn) 恃才放旷(sh)B . 瞋视(chn) 绰刀(cho) 行事(hng) 诲人不倦(hu)C . 逞辨(chng) 腻烦(n) 佯装(yng) 精血诚聚(j)D . 省得(shng) 庖官(po) 星宿(xi) 面面厮觑(q)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悲怆 臆测 惹是生非 妇孺皆知B . 振撼 虔诚 与日俱增 轻歌漫舞C . 烦躁 诀别 铤而走险 物竞天择D . 惬意 慰藉 周道如砥 相形见绌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B . 两位参加散打比赛的少年各自使出了自家的浑身解数和本领,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C . 他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D . 飞往留学地的飞机即将起飞,弥留之际 , 这位性格内向的男孩终于喊出了“妈妈,我爱你!”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B .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C .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D .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5. (2分)阅读课文智取生辰纲,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智取生辰纲一文暗写吴用等人的定计,明写杨志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也有小矛盾。B . 施耐庵的代表作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C . 八条好汉获得全盘胜利主要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天时与地利。D . 虐待军健,性格暴躁,激化矛盾,是导致杨志失败的内部原因。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77分)6. (2分)下面对大自然的语言1到3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B . 第二段主要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 . 如果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将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D . 如果将文中“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也是可以的。7.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有温度的词汇想起她很突然。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在闹哄哄的餐厅里慢悠悠地吃饭对我来说已是最大的享受。那天我正独自吃着午饭,她仿佛就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走了过来。她是我的同学李伟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来了五六十位家长,我和几个女生负责接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进来,让座倒水,稍有空闲,我们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传递新闻。我记得其中一条是:“李伟的妈妈是北京人,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我顺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我们那时还不知道有个词汇叫“鹤立鸡群”,我们用幼稚的眼光和自己掌握的词汇得出一致的结论李伟的妈妈最有风度。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说:“我倒水时你们猜李伟的妈妈说什么?”不等我们猜,她就告诉我们,“李伟的妈妈说谢谢。”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20年前,在这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见过“谢谢”?没有。有谁仅仅为倒水这么丁点儿小事说过“谢谢”?当然更没有。“谢谢”,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汇啊醒过神儿来,女生的倒水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拿壶。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是呀,我听见了,;李伟的妈妈说:谢谢。”这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因为激动面色红润起来,害羞的样子。轮到我了,我竟有点儿心跳,李伟的妈妈面前的水杯已满,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不用了。”但我还是坚持着倒了一点儿,我清晰地听见她说:“谢谢。”我脸红着摇头匆匆走开了,那时我还不会说“不客气”。家长会后,瘦瘦高高的李伟成了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她的家庭应该怎样幸福啊。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都已过了30岁,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这样,在异地他乡突然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同学的母亲,但我知道从那时开始,他们和我一样,学着使用那个词汇。词汇是有温度的。(1)请根据本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下列序号中用“”给文章分层。(2)“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运用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我们一群女生与李伟妈妈直接交往的方式是。第段中提到了“风度”一词,前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这个词?(4)李伟的妈妈的一个词“谢谢”,为什么让几女生脸红?李伟妈妈的“谢谢”一词,对我们有什么影响?(5)你还能写出哪些有温度的词汇呢?请举出三个例子。8.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从心所欲不逾矩莫言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通过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两件事。 (2)文中第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 (3)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写到的泥人张和祖父都是俗世奇人,请说说以下两句话都运用了怎样共同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并选取一句进行赏析。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4)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 (5)结合文章,谈谈中华毛笔字的魅力所在。 9.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4)第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10. (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鱼我所欲也)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 (5分)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6个字)。瑞典文学院刚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全球文学爱好者,尤其是中国人的热烈关注。在早前的两家著名博彩公司诺奖赔率表上,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分别占据头两名。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2. (10分)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请给漫画拟个标题。(2)请写出漫画的寓意。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3.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划线词与友期行_ 去后乃至_相委而去_ 底元方入门不顾_(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4.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释】雷震,宋代人,籍贯,生平事迹不详。陂(bi):水岸。漪:水波纹。 :腔:曲调。(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文。(一)阳光、土地、空气的温度是人类生命之泉的本源,情感、文字、声音的温度是人类灵魂家园的归依请以“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二)题目:在你身边,我_(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要求: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77分)6-1、7-1、7-2、7-3、7-4、7-5、8-1、8-2、8-3、8-4、8-5、9-1、9-2、9-3、9-4、9-5、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10-1、10-2、10-3、10-4、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1、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2-1、12-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3-1、13-2、13-3、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4-1、14-2、八、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