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621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0分) (共4题;共20分)1. (6.0分)(2012南平)古诗文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 , 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_ , 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后值倾覆,_ , _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 , _。(5)木兰诗表现战斗激烈悲壮、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 , _。(6)使至塞上中诗人王维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 , _。2. (7.0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站在高山之(din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pn pi),掀起万丈狂(ln);浊流_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高山之(din )_ 惊涛(pn pi)_ 狂(ln)_(2)下划线字“劈”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pB . p(3)填入文中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婉B . 宛3. (3.0分)(2012绥化)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精神的跋涉,是一种需臾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读得一本好书,如同读出一片心灵的绿荫 , 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露,一剂医治创痛的良药,一道屏蔽尘世宣嚣的隔壁音,一座构筑人格的大厦。(1)请将下面的语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_绿荫创痛(3)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_改为_;_改为_(4)仿照前后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露,_ , 一剂医治创痛的良药。4.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A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B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C进去,C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1)第一次看壶口瀑布,作者听到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听觉:_。视觉:_。感受:_。结果:_。(2)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3)请将三个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节三处方框中最恰当的一处: A_ B_ C_(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第节在文中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二、 阅读理解(50分) (共5题;共48分)5.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的一项是( ) A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B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C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6. (1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一)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二)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注释】裒(pu):谢裒,谢安的父亲。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总角:指童年时。将无:相当于“还是吧”。阼(zu):国家。趣:通“促”,赶快。(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B . 便唱使还(通“倡”,提议)C . 转见于色 (看见)D . 望阶趋席(快走)(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 众人即承响而回 挟天子而令诸侯B . 于是审其量 其一犬坐于前C . 王之恐状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 . 乃趣解兵 凡三往,乃见(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4)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7. (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学生的精神陶行知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的精神的先决问题。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的精神大约分为三点。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了一个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了裁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必使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还怎样讲改造社会?所以我们要改造社会,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改造社会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导改造社会,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绝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下面的材料是原文中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朱棣篡位之时,使他起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诛十族。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倒方先生一笔锥。(4)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8. (6分)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选择梁晓声的一个观点,加以阐述。 文学作品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梁晓声9. (15.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雨的四季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1)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春雨的特点:夏雨的特点:秋雨的特点:冬雨的特点: (2)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了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3)句子赏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4)文章第六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2分)10. (52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匀称”。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学校要和谐,有了和谐,就多了一份书香;家庭要和谐,有了和谐,就多了一份温馨;社会要和谐,有了和谐,就多了一份安定;人与自然要和谐,有了和谐就你对“和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以“和谐”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0分) (共4题;共20分)1-1、1-2、1-3、1-4、1-5、1-6、2-1、2-2、2-3、3-1、3-2、3-3、3-4、4-1、4-2、4-3、4-4、二、 阅读理解(50分) (共5题;共48分)5-1、5-2、6-1、6-2、6-3、6-4、7-1、7-2、7-3、7-4、8-1、9-1、9-2、9-3、9-4、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2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