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2899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24分)1. (8分)下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浆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翱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_改为_改为_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立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已对。_改为_改为_2. (5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_。(3)海日生残夜,_。 (4)唐代著名诗人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到登城所望之景的句子是: _(5)“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 (6分)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沿溯阻绝_自非亭午夜分_良多趣味_与其奇者_夕日欲颓_念无与为乐者_4. (5分)仿照下面的例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写一句话。例句: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仿写: , 。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61分)5. (6分)名著阅读,根据要求解答或填空。 (1)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你能讲出诗集名称的内涵吗? (2)阅读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写出它的寓意或你的看法。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寓意或看法:_6. (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攥一把芳香的泥土厉彦林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填在表格相应的地方。人物感情爷爷_父亲_童年时的“我”_(2)文章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段中“芳香”的理解。(4)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7.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个政府也应该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的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 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B . 一个人应该讲规矩。C .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D . 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2)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B . 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所起到的作用。C . “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D . “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自然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第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8. (10分)阅读诗文,回答问题。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 (1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鸟说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官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选自戴名世集)【注释】日:有一天。官(gun)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盏:杯。掬:捧。鷇(ku):初生的小鸟儿。奚:为什么。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1)解释句中划线词。去地不五六尺_手下鸣乃已_雏且出矣_(2)划分句子的节奏。(画三处)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3)译句: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 (4)本文与马说同为“说”类文章,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与马说的主旨各是什么? 三、 写作 (共2题;共10分)10. (5分)本文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给人强烈的感受。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某个人物外貌特征的改变。 【课文片段在线】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写法分析】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对中年闰土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通过“脸色”和“手”的对比,就把少年闰土的可爱、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久久难忘。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 , 重在抓住某一点写现在 , 适时穿插对记忆中印象的描述。11. (5分)写作。花儿承受了阳光雨露,将美丽与芬芳吐露给大地;江河承受了崎岖险阻,勇往直前奔涌到海;灯塔承受了黑暗寂寞,为远航人绽放光芒指引方向。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承受。承受鲜花与掌声,我们更加自信;承受关爱与呵护,我们倍感幸福;承受挫折与磨砺,我们变得坚强勇敢;承受责任与担当,我们体会生命之厚重请以“承受”为题,完成一篇作文。写作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要求:工整,美观。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24分)1-1、2-1、2-2、2-3、2-4、2-5、3-1、4-1、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61分)5-1、5-2、6-1、6-2、6-3、6-4、7-1、7-2、7-3、8-1、8-2、9-1、9-2、9-3、9-4、三、 写作 (共2题;共10分)10-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