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0951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旁骛(w) 汲取(x) 藻饰(zo) 狡黠(xi)B . 抽噎(y) 灵柩(ji) 诘难(ji) 亵渎(d)C . 骈进(bin) 睿智(ru) 诓骗(kung) 煞白(sh)D . 慨叹(ki) 恣睢(z) 拮据(ji) 嗤笑(ch)2. (2分)下列四个选项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溃(ku)退 锐不可挡 摧枯拉朽 翘(qio)首 屏(bng)息 敛声 仲裁B . 眼花瞭乱 悄(qio)然 娴熟 镌刻 一丝不苟 殚(dn)精竭虑C . 绯(fi)红 宛如 诘(ji)责 畸形 深恶(w)痛疾 教诲(hu) 慰勉D . 藏污纳垢(gu) 蒙昧 胆怯(qu) 躁热 窒息 筋疲力尽 踱(d)步3. (2分)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A . B . C . D .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古诗文默写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郎平带领中国女排从低谷走向巅峰勇夺2015年女排世界杯赛冠军,这正如诸葛亮所说:“受任于败军之际,_。”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_ , _。_ ,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燕子来时新社,_。(晏殊破阵子)苏轼在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 , _。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5. (4分)(2016安徽)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以上文段出自_,描写的人物是_(人名)。(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_(人名)究竟是什么人?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6. (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50前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但他那“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雷锋精神”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50年来,一个又一个雷锋式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们用雷锋式的行为促进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1)【学雷锋】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分别概括主要信息。材料一: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 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 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宣传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 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 日。材料二: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由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展开,迅速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 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 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 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材料一:_材料二:_(2)【斥谬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绝大部分人认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也有个别人发出了不和谐的杂 音:“经济社会,讲的是经济效益,付出就得有回报。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了。”请你针对这种杂音,写出一条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理由,作 为反驳错误言论的论据。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7. (11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接着我静默下来,我陷入沉思或回忆,判断自己或分析别人,捕捉念头或欣赏思维,这时的思想像白纸上似是而非的显影线条,也像冬日村庄上空最先升起的炊烟轮廓,还像一朵停留在无风的秋空之间的云絮,也像寒冷天气里汽车引擎刚发动时的声响。这时候思维很美,简洁纯净而又专注、漂浮、凝然不动,有令人舒适的享受感像是一炉恰好的炭火那样,毫不费力地燃烧着,温暖着心灵。我知道这和婴儿仰脸凝视天花板时是同样的 , 我诞生了,我思故我在。单纯的思想宛如火烛一样小而红亮,它非常可爱,令人怜惜。(1)文中划线句子中的“这”指什么?(2)作者用了六个比喻句来描写此时的“思想”、“思维”,请找出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8. (20分)(2014绥化)阅读底线一文,回答问题。底线冯骥才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正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选自杂文选刊2013年第7期,有改动)(1)选文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悟。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9. (13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再:同“在”。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 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欣然从之 从:_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_归舍已三鼓矣 鼓:_(2)给下列句子断句。(断 4 处)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民 夷 杂 揉 屠 沽 纷 然 。(3)作者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本文都是在贬谪时所写,两文所蕴含的情感相同吗?结合两文说说你的理解。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7分)10.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填空:本文选自_,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写的一首词。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词有词牌,本课词牌是_“_”,题目是“_”。(2)指出词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并翻译该句。该句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翻译: (3)本文用“ , ”。两句由上阕自然转入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在结构上起到了作用。(4)下列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B . 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C .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作者都把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D .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题目:终于跨出那一步要求:字数60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4-1、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5-1、5-2、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6-1、6-2、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7-1、7-2、8-1、8-2、8-3、8-4、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9-1、9-2、9-3、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7分)10-1、10-2、10-3、10-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