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0468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6分)1.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殊,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母亲面前,使你po却一切疲bi、孤独以至恐惧。(1)根据拼音写汉字。pobi_却疲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解释划线词“漂泊”在文中的意思: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和_。 2.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90多岁的季羡林先生,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吐火罗文研究。B . 带助学生“砍断自卑的枷锁”,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C .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只有深入改革开放,择善而从 ,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D . 全校各班涌现出五个先进集体,二十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 , 成为热门话题,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B . 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 , 引起了当局的注意。C . 小王两年来资助大学贫困生本来秘而不宣,但不久东窗事发 , 他的事迹被一位记者作了报道。D . 春天是到南沙赏樱花的最好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 , 流连忘返。4. (2分)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把那把斧头的把手拿起来”这句中三个划线的词的词性都不相同B . 短语“鲜艳美丽”“十分美丽”“美丽异常”“花儿美丽”的结构完全不相同。C .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楼大厦竖起来”。D .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应该把其他生物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这个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并列关系。5.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B . 朱光潜先生在论人生的艺术化时写了一篇文章慢慢走,欣赏啊。C .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D . 一张照片又能留住什么呢?只怕岁月如梭,一生本应积累的美的意义也只化作不断增厚却常年尘封的相册吧。6. (2分)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A . 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B .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C . 我们要预防眼睛不近视。D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7.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B . 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C .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六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D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二、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7分)8. (3分)(2017齐齐哈尔)下面的征稿启事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各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 征稿启亊 为了响应“毎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我校文学社面向全体同学征集以“阳光运动”为话题的文章。文体不限,千字以内。请将稿件送至我校文学社编辑部。 此致敬礼 圆梦中学文学社编辑部 2017年5月10曰格式方面:_内容方面:_9. (4分)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孙子兵法。舆论认为,例行国宾级的赠书,一般都是赠送一些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中医药及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和现代面貌的书籍,这次胡锦涛主席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孙子兵法,多少显得有些“非比寻常”。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能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外,综合下面几则材料,揣摩胡锦涛主席赠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的深刻用意。材料一: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它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孙子在兵法中提出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注:意思是不经过战争就能取得胜利是战争的最高境界)等作战原则是其战略思想的核心。材料二: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之前,因伊朗恢复铀浓缩活动导致“伊朗核危机”,美国政府扬言欲对伊朗动武,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材料三:胡锦涛主席送给布什总统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直属)制作的丝绸精装版,其中中文版是用15 5万条紫罗兰绢丝把文字绣在丝绸上的。10. (10分)(2017泰安)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早春景色的句子,请写出三句。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诗歌,完成小题。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秋风引中咏风非常巧妙,请以“萧萧送雁群”一句为例试作简析。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12. (8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醒心亭记(节选)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 , 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注】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夷狄:边远地区。(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 A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B . 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C . 往来而不绝 沿溯阻绝(三峡)D . 而名之以见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3)【乙】文第段提到公与州之宾客“久而忘归”,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其中的原因。 (4)【甲】文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乙】文中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你觉得两篇文章中欧阳修所寄之“意”相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13. (8分)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我的读书经验冯友兰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 , ,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他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版,有删改)(1)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全文,将第段横线上的四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_,_,_,_。(2)从文章内容看,值得精读的书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3)结合第段内容,说说划线的“过河拆桥”一词的含义。 (4)找出文中两处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先要指出是第几段,再作分析) 14.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的背高巧林乡下老家的屋檐下,夕阳斜斜地照着。趴在木椅后靠背上的父亲衣襟反穿,赤裸着略显肥胖而皮肉松弛、“雀斑”点点的背。母亲操着一枚让我感到既陌生又眼熟的刮痧板,一下一下刮着父亲的背。那专注的神情一如她在菜园里耕种那一垅贫瘠而濒临荒芜的地。一道道“痧痕”显现在父亲背上,乍一看,犹如挂在西边天空中的一片片红彤彤的云霞。我一震!难道,这就是我年少时经常见到的那个宽厚壮实的背吗?第二天,经我再三撺掇,从不肯轻易花钱看医生的父亲才答应去医院就诊。我背着父亲,匆匆走向停在环村公路上的轿车。一路上,尽管父亲的身重压得我气喘吁吁,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走过村前的小路,跨过河边的小桥,我尽力让自己的脚步迈得稳健些。父亲趴在我像他当年一样壮实的背上,浅浅地呻吟着,带着难挨的病痛与满心的幸福。走着,走着,在我恍惚的记忆里,突然泛起一幕与此时此境何等相似的情景:40多年前,我目睹父亲也曾这样背着他的父亲我的爷爷,一步步地走向镇上的医院。那是夏熟上场季节的一个中午,父亲弓着壮实的背,背起一声声呻吟的爷爷。可惜那时条件差,爷爷的病又犯得重,父亲才蹲身放下爷爷,爷爷就咽气了这样幽幽想着时,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有什么办法?这是无法逆转的生命轮回啊!父亲背着儿子,儿子背着父亲,就是这样。或许,我背上的父亲感受到了我的凝重、我的伤感,也就开始一遍遍地说:“歇一会儿吧,要不,让我自己慢慢地走。”我说:“没事,我背你。”大叔大婶们见我如此背着父亲,啧啧称赞:“你看,老头有福,生了个多么孝顺的儿子。”我一听,反倒不安起来,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父亲背在自己的背上!而仅仅这一次,又何以偿还我儿时父亲无数次背着我时积下的深深父爱?孩子们也来了,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而这笑声分明因好奇而生,挟揶揄而来。我边背着父亲走,边在心里嘀咕:“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后也当上父亲或者母亲时自然会明白的。”吊了几天盐水后,父亲终于枯木逢春一般慢慢康复起来。只是,父亲那张苍白、稍显浮肿的脸依然催人怜悯、惹人伤感。中午,病榻上的父亲望着一缕温暖的阳光,喃喃自语:“我已经好久没有换内衣了,身上黏糊得难受。”我马上接话说:“让我替你擦个背,然后把你的内衣换了,好吗?”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来了再说。”我完全懂得父亲这话的意思,而事实也是这样,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人,从皮屑剥落、皱褶纵横的体肤上,或者从残牙稀疏、胡子拉楂的嘴沿边透出点什么气味来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替父亲好好擦个背的。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果然黏糊得很,让酸臭的汗液渍湿了的内衣豆腐一般贴着父亲的背。父亲有些不好意思,说:“看我有多脏。”我说:“还好。”说着,我把热气腾腾的毛巾盖在父亲背上,然后,是一阵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顿时,细面条似的污垢从父亲背上纷纷滚落。父亲问:“都生出污泥条了?”我答:“嗯。”其实,我并不在用心回答父亲,而是躲在下意识里的条件反射又让我追忆起儿时的情景或许在夏天村边的河埠头,或许在冬天镇上的澡堂里,父亲一边替我擦背,一边笑着嬉骂:“你看有多脏,那些污泥条都可以肥上三亩地啦。”我乐着,默认,而背上的那份爽快与惬意实在让人无法形容。现在,我但愿,父亲也能享受到我儿时的那份爽快与惬意。(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全文故事情节均围绕“背”字展开,可依次概括为:_,表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 (2)请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短语的含义。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段插叙父亲背着爷爷去看病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5)以文章第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 六、 写作题 (共1题;共40分)15. (40分) 作文题目:那一次,我回首往事,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感动;那一次,你长大了;那一次,你重新振作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要求: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记事要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5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6分)1-1、1-2、1-3、1-4、2-1、3-1、4-1、5-1、6-1、7-1、二、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7分)8-1、9-1、10-1、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11-1、11-2、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12-1、12-2、12-3、12-4、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13-1、13-2、13-3、13-4、14-1、14-2、14-3、14-4、14-5、六、 写作题 (共1题;共40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