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9978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一、 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干涸(h) 迸溅(bng) 倜傥(tng) 恹恹欲睡(yn)B . 绮丽(q) 阴晦(hu) 氛围(fn) 自怨自艾(y)C . 跌宕(dng) 精髓(su) 勾当(gu) 玲珑剔透(t)D . 古刹(ch) 徘徊(hui) 蹿出(cun) 拾级而上(sh)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天骄 飘逸 冠冕 忧戚B . 轻灵 沉醉 聘婷 漫游C . 惊骇 濡养 垂钓 宽宥D . 黎明 瞥见 腐烂 红装素裹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B . 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序曲。C .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 , 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就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D .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新,就在于前所未有地开拓和改变了中国知识界和青年一代的意识范畴和思维格局。4. (2分)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_,_,_,_。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是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B .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C .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接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D . 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H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6. (2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人远离故土,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共同的。B . 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C . 如果没有了“身体健康”这个前提,又何谈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所以,年轻的你,一定要记得:勤勉而不透支生命,上进也不忘给身心减压。D . 当一个人心里期盼着春天里的新生和焕发时,在他眼里,雪花带来的便不是寒冷;而是欣欣然赶来装点岁末的吉祥花朵!二、 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7. (8分)古诗文默写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抽刀断水水更流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直接表达自己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_,_。行路难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诗句是:_,_。三、 诗文阅读 (共5题;共93分)8.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一天夜间,曹先生由东城回来得晚一点。敞平的路,没有什么人,微微的凉风;静静的互土。他跑上了劲来。许多日子心中的憋闷,暂时忘记了,听着自己的脚步,和车弓子的轻响,他忘了一切。他的脚似乎是两个弹黄,几乎是微一着地便弹起来,后面的车轮已经转得看不出条来,皮轮仿佛己经离开了地,连人带车都像被阵急风吹起来了似的。已离北长街不远,马路的北半,被红墙外的槐林遮得很黑。祥子刚想收步,脚已碰到一些高起来的东西。脚到,车轮也到了。祥子栽了出去。咯喳,车把折了。“怎么了?”曹先生随着自己的话跌出来。祥子没出一声,就地爬起。曹先生也轻快的坐起来。“怎么了?”祥子摸着了已断的一截车把:“没折多少,先生还坐上,能拉!”说着,他一把将车从石头中拉出来。“坐上,先生!”曹先生不想再坐,可是听出祥子的话带着哭音,他只好上去了。放下车,他看见曹先生手上有血,急忙往院里跑,想去和太太要药。“祥子,”曹先生的手己裹好,“你洗洗!先不用说什么辞工。不是你的错儿,放石头就应当放个红灯。算了吧,洗洗,上点药。”“快洗洗吧,我怕!”曹太太只说了这么一句。祥子的心中很乱,末了听到太太说怕血,似乎找到了一件可以安慰她的事:把脸盆搬出来,在书房门口洗了脸。(1)文中提及“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请联系全文谈谈祥子的“志愿”是什么? (2)祥子辞去杨宅到曹宅干包月的原因是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9. (22分)(2017黔东南)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窑变余显斌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他开一爿(p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买家只许看,不许摸。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儿买瓷的,尤其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用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纯为交友,志同道合嘛。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由于路近,他没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轮三轮车冲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三轮车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车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钱!”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不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儿,一咬牙:“我赔!”他哼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纸箱,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那件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握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第六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B . 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C . 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子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D . 第九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2)第12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谈谈你对标题“窑变”的理解。(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摆渡老人李文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第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3)第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和_的心情。 (4)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的形象。(5)“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两个句子。示例: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11. (15分)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 .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 . 颈联妙在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 .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惆怅,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成树梨花开”以花喻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传出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诗人将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D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第一句从听觉角度,第二句从视觉角度概括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12. (24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再:同“在”。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 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欣然从之 从:_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_归舍已三鼓矣 鼓:_(2)给下列句子断句。(断 4 处)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民 夷 杂 揉 屠 沽 纷 然 。(3)作者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本文都是在贬谪时所写,两文所蕴含的情感相同吗?结合两文说说你的理解。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3. (11分)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个人成长,离不开阅读;国家、民族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阅读。青少年时期,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为鼓励同学们热爱阅读,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团委会决定组建一个读书会。 (1)你是八年级1班学生王华,你想参加这个读书会,需要向学校团委会提出申请。请你写一份申请书。 (2)读书会准备举行一次以“阅读经典的收获”为主题的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交流会发言开场白的一部分,请在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要求:紧扣主题,选取你读过的经典名篇或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作为素材;与前面的句式保持一致,构成排比句。读骆驼祥子,从祥子悲剧的一生,我了解了旧中国“使人变成鬼”的黑暗现实;读背影,在父亲肥胖的、蹒跚的背影中,我读出了一片深深的爱子之情;_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14. (5分)看了漫画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根据漫画内容、寓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漫画故事,可以描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也可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议论;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根据相关内容书写评定,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7-1、三、 诗文阅读 (共5题;共93分)8-1、8-2、8-3、9-1、9-2、9-3、9-4、10-1、10-2、10-3、10-4、10-5、11-1、11-2、12-1、12-2、12-3、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3-1、13-2、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