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8542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 .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B . 前三句全是写景,没有提到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C . 这篇作品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情绪和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D . 作品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处于动态中“流水”、“人家”,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2. (2分)下列判断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A . 比喻 拟人 反复 对偶B . 比喻 拟人 互文 对偶C . 拟人 比喻 互文 对偶D . 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3.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以赏花的过程为顺序组织材料的。B . 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深刻感悟。C .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D .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指的是泰山。中国有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泰山是“五岳之首”。4. (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令郎是对方的儿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对方的女儿。B .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句中的“汉之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C .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为会元,而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D .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如“弱冠”指男子十六岁,表示已成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5.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所撰,该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B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C . “山中宰相”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远近、高低、动静的变化传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D .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写的。文章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6.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古人常常用帝王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等。B .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C . “乡试”即乡一级考试,考中者均称“秀才”,其中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D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7.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他的小说骆驼样子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秀美山水的热爱之情。B . 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称为及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做弱冠。C .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王右丞集分别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D .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包法利夫人。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5分)8. (5分)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深山露宿( )A . xiB . sC . xi(2)整宿未眠( ) A . xiB . sC . xi(3)星宿( ) A . xiB . sC . xi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9. (7分)名句默写。 (1)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3)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 (4)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其五) (7)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 (8)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二章富贵不能淫) (9)在春望中,诗人移情于物,用“_,_”一句,将眼前景和胸中情融为一体。 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10.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崔国辅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连畏相失,并著木兰舟。【注】溆(x):指水塘边。本诗意蕴丰厚,景致优美。请发挥想象,描述“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这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11.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注】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五、 课内阅读 (共2题;共22分)12. (1分)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_予观夫巴陵胜状_薄暮冥冥_醉翁之意不在酒_佳木秀而繁阴_南极潇湘_是日更定_湖中人鸟声俱绝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13. (21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1)解释下列划线字 尊君在不 (_)下车引之(_)故人曰 (_)明日早 (_)(2)翻译下列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与家君期日/中B . 下车引/之C . 起不/食待之D . 令人/求故人(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并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4. (10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A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摆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1)节选文字出自前苏联著名作家_,A处人物是_。 (2)是什么原因使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这以后,他的人生走向如何?请分别用相关的情节概括回答。 七、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5. (16分)阅读下面的杂文,完成小题。 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阮直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学。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们却不知道。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人都把它诗化、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选自2019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段划线词语的理解。 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用的文学”是作者说的反话,其实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B . 呼唤文学的回归必将成为多数人的需要,热爱文学也会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C . 作家吴亮的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与作者观点相反。D . 中国人的文学即“人学”,它是民族精神永存的根脉,是不会消失的。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16. (5分)小明不喜欢看书,尤其不喜欢阅读名著,他觉得有些名著不好看、没意思,而且将来也用不着。请你结合试卷“积累”部分第1题的名言劝说小明,尽量改变他的看法。150字左右。 九、 作文 (共1题;共1分)17. (1分)(2017绍兴)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Q经典说说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16行;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5分)8-1、8-2、8-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9-1、9-2、9-3、9-4、9-5、9-6、9-7、9-8、9-9、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10-1、11-1、五、 课内阅读 (共2题;共22分)12-1、13-1、13-2、13-3、13-4、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4-1、14-2、七、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5-1、15-2、15-3、15-4、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16-1、九、 作文 (共1题;共1分)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