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8024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开学考试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根据红岩内容拟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阴云满天恐怖白雾绕山城”,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霉饭充饥忠于党歌乐山下B . 丹心一片染血红岩迎黎明C . 冰雪严寒方显出梅花香气D . 铁链哗哗誓死抗争卫信仰2. (2分)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 .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B . 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C . 七,八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反映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D .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3. (2分)选择标点符号填在空格内,正确的一项是( )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三种夸克A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B . 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C . 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D . 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5. (2分)下列四幅春联中符合隶书特点的一项是(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字体的发展顺序为篆、隶、草、楷、行。其中,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扁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6. (20分)阅读温暖一生,完成文后题目。温暖一生余华下岗后,我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不好,觉得前途一片灰暗。一天,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来到店门前,我一眼认出,她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我赶紧低下头去,想不让她发现。我暗暗祈祷:刘老师,您千万不要到我店里来那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虽然“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母亲一样的刘老师却被划为“黑五类”,经受着折磨。一个寒天,北风呼叫。我上学早,看见刘老师蹲在教室外拐角处的窗口下,地上有一堆被毛孩子们砸碎的玻璃,刘老师一块一块地往簸箕里捡,她的双手冻得通红。我心里一阵酸,想起小伙伴军军给我的一颗“奶油太妃”糖,我一直没舍得吃那年月,哪怕是嗅一嗅“奶油太妃”的香味,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我掏出“奶油太妃”,走到她身后,说:“刘老师,您吃糖。”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她呆滞、冷漠的双眸顿时生出光来。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我转身离去,才听到她哽咽的声音:“谢谢你,孩子。”整整一天,刘老师总有意无意地向我投来凝思的目光;整整一天,我也感到无比的快乐。晚上,军军问我:“小余子,我包在 奶油太妃里的肥皂泥是吃了还是扔了?”天啊,闹了半天,我给刘老师的是一块肥皂泥,一块包在淡淡奶油香里的肥皂泥!我竟闹了一个恶作剧,在她本就受伤的心里,又插上了一刀!夜里,我躲在屋子里哭了很久,有说不出的难过。从此,我开始害怕刘老师凝视的目光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再没颜面去见老师,那颗假糖,成了我永远的痛。“买两斤水果糖。”老师还是走了过来。我迅速打量她她真的老了,脸上出现了老年斑,但她慈祥的笑容,依然那么和善。庆幸,她没有认出我。我想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这是一个乞求她宽恕的机会!“刘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她惊异地看着我,看着看着,兴奋起来:“你是小余吗?你真是当年的小余子吗?”我含泪点点头。她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松开。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她抓一把糖塞给我,说:“来,你吃糖,你吃糖!”捧着糖,我不知所措。我有什么脸面收老师的糖果呢?见我迟疑的样子,她笑了:“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 你忘了,你请老师吃过糖呢!我记得那是一颗奶油太妃!”我语塞了,不明白刘老师的意思,是揭我的疮疤,还是为了发泄几十年的怨恨?我脸上热辣辣的,羞愧难当。老师没有觉察到我的情绪变化,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一辈子也忘不了。那颗糖,让我感觉在非人的日子里,人世间的爱没有泯灭,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只是,老师没福气消受,你走后,糖就被专案组的一帮人搜走了。我至今后悔,为什么舍不得吃掉呢?”我仿佛拨云见日,几十年纠缠在我心中的结,竟根本不是我想像的那样!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与轻松。老师问长问短,了解了我的现状,她对我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我听着她温馨话语,一股勇气在心头升起:当年,一颗搞错的糖,可以温暖老师的一生;而今,我下岗这点儿挫折,比起老师那时的处境,要好上百倍千倍,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下去呢?(1)阅读全文,根据“我”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万分难过鼓起勇气(2)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所指的具体内容。我想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几十年纠缠在我心中的结 , 竟根本不是我想像的那样!(3)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对它作简要赏析。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她呆滞、冷漠的双眸顿时生出光来。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4)联系全文内容,本文标题 “温暖一生”有哪些含义?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1)(4)题。鸭式摇步舞张秋生摇摇是谁呢?摇摇是一只小鸭子。他才出世不久,刚学会走路。他走路摇摇摆摆的,所以大伙儿叫他摇摇。摇摇的走路是和笑声连在一起的。他每走一步,大家都会在后面笑话他。他的姿势是如此奇怪,如此笨拙。小摇摇很苦恼。怎么办呢?躲在家里别出来丢人现眼吧。可是,这样会让人笑话一辈子的小摇摇想。小摇摇开始不怕别人笑话了。他每天在没人的地方练习走路,尽可能使自己走路摇得有规律些,摇得好看一点儿。而且,每天还要到热闹的地方去走一圈,看看人们的反应。后来他发现,如果自己昂首挺胸、旁若无人地阔步前进,就会有一种特殊的风度这是鸭子独有的风度。他就这样经常改进自己的走路方式。有一天,他又来到热闹的地方。一只小松鼠像发现了什么奥秘似的说:“瞧,一只多么神气的小鸭子!”“是啊,他走得真好看。”小刺猬也说。人们开始用赞赏的眼光来看摇摇走路了。后来呢,动物界盛行一种摇摇步的走法,就是模仿小鸭子摇摇走路的一种时髦风尚。在动物们跳舞的时候,还专门有一种舞步,叫做“鸭式摇步舞”。这是一种很难学、但很好看的舞步。我不说,你们也知道,这种舞步的创始人就是小鸭子摇摇。(摘自张秋生童话精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童话的内容。(2)摇摇的命运为什么会得到改变?(3)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示?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8. (15分)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齐鲁青未了”是作者乍一见泰山,惊叹“夫如何”之余的揣摩之景。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一景色。(30字左右)(2)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3)“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9. (9分)默写 (1)_,死而后已。 (2)不闻机杼声,_。 (3)当窗理云鬓,_。 (4)_,关山度若飞。 (5)_,寒光照铁衣。 (6)_,送儿还故乡。 (7)双兔傍地走,_? (8)写出你搜集到的一句爱国诗词:_,_。 五、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67分)10. (20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示例: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4)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11. (25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解释文中加点字。藐:_强:_壑:_鞭:_(2)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围绕_,记叙了_,_,_三件趣事。(3)用文中原话回答,“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4)翻译下列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神游其中,怡然自得。(5)作者观蚊如鹤,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方面的感受。12. (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注释】 陶之朱公:即范蠡(l),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侔(mu):等同。 缯(zng):丝织品的总称。(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B . 臣,鄙民也 鄙:浅陋C . 不知当狱 当:应当D . 殆未有也 殆:恐怕(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B . 臣,鄙民也 鄙:浅陋C . 不知当狱 当:应当D . 殆未有也 殆:恐怕(3)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家有二白璧 侧而视之 其径相如也 然其价一者千金A . 用法相同, 用法不同B . 用法相同, 用法相同C . 用法不同, 用法不同D . 用法不同, 用法相同(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 . 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C . 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D . 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5)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家有二白璧 侧而视之 其径相如也 然其价一者千金A . 用法相同, 用法不同B . 用法相同, 用法相同C . 用法不同, 用法不同D . 用法不同, 用法相同(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 . 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C . 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D . 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6-1、6-2、6-3、6-4、7-1、7-2、7-3、7-4、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8-1、8-2、8-3、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9-1、9-2、9-3、9-4、9-5、9-6、9-7、9-8、五、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67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