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8020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隽(jun)永 作揖(y) 时鲜(xin) 鲜(xin)为人知B . 怂(sng)恿 思忖(cn) 稽(q)首 遍稽(j)群籍C . 牟(mu)取 秀颀(qn) 发(f)怵 怒发(f)冲冠D . 踌躇(ch) 诓(kung)骗 禁(jn)锢 忍俊不禁(jn)2. (2分)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静谧(m) 蜷伏 颔(hn)首低眉 期期艾艾B . 追溯(shu) 亢奋 相形见绌(ch) 物竟天择C . 剽(pio)悍 旁鹜 即物起兴(xn) 恪尽职守D . 酷肖(xio) 慰藉 吹毛求痴(c) 不可名状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敌军。B . 愈是环境复杂,愈是杂音喧嚣 , 我们就愈是要牢记初心、彰显定力。C .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D . 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年校庆,同学们都以敬佩的目光和崇敬的心情注视着那些大名鼎鼎的校友。B . 大家都应该从这次国庆大假出现的交通安全事故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C . 小李现在还没到,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D .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5.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有误的一项是( ) A . 布封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B . 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神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终被擒,置炼丹炉冶炼四十九日。C . 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捉去当了壮丁,他趁战乱混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把它们以三十五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老头。祥子生病时说梦话透露了这次经历,得了个“骆驼”的外号。D . 五猖会描述了儿时到东关看五猖会前,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心驰神往,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禾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我”去看会。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6. (4分)按原文默写 (1)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2)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 (3)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苏轼浣溪沙) (7)当人生困顿坎坷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的“_,_”的乐观豪迈激励自己。 (8)子在川上曰: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7. (11分)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项是( ) A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B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C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D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E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谜面)_(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8. (1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上海是怎么来的?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1)第段介绍了下列信息: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_;_。 (2)第段划线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B . 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C . 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D . 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4)根据上下文,第段不能与第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软的稻草詹文格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变得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选自2008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1)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2)文章第段文字写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3)联系文章内容,就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文。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玕(lng gn):像珠子的美石。潆回: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节奏。(各划一处)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而 后 浣 花 有 专 名(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心乐之_不可久居_西折纤秀长曲_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甲文哪里出现的排比?在写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洛桥(唐)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独上洛阳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12. (1分)写作。以“带着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供参考的词语如:感恩、爱、快乐、遗憾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6-1、6-2、6-3、6-4、6-5、6-6、6-7、6-8、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7-1、7-2、7-3、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8-1、8-2、8-3、8-4、9-1、9-2、9-3、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1、10-2、10-3、10-4、10-5、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1、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