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4657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5分)1. (15分)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3)水是眼波横,_。(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4)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关关雎鸠,_。_,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6)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诗句是_,_。(7)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艾青我爱这土地) (9)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挫折或不幸,但是我们应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象梅花那样_,_。(用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词句作答) (10)月亮清冷的光辉,一直在文人的笔尖流淌,常常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请写出借月抒怀的一句完整的古诗词名句:_,_。 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83分)2. (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我希望太阳升起之时,我与大地上的万物一起苏醒,宁静安xing;我希望蓝天之下,有清风掠过,每一次呼吸都幻化成云朵,千恣百态;我希望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有真诚的朋友;敲响每一扇房门,都会有热情的笑脸相迎。正是因为_(充斥 充满)了希望,生活才如此灿烂动人。(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xing_安_掠过(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_改为_(3)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横线处。3. (27分) (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什么,“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什么?(2)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A . 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B . 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C . 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D . 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4. (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对此我完全赞同。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1)选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2)选段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第2段画线句子能否改为“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各种知识都要精通”?为什么? (4)“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是第3段中的一句,你认为它应该回归到哪一处才能使行文更为流畅? (5)发挥创造力,要具备哪些要素?你准备怎样去做?说说你的想法。 (6)请从生活中再搜集一例,证明有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尝试,就会有创造性的思维。 5. (17分)阅读理解秦始皇为何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方小向公元前215年,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就地修筑长城。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对付匈奴的难题。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古代,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1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达到了192石!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很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却无法耕种,中原王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反观匈奴,他们的作战成本却很低,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甚至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收益惊人。成本低,收益高,游牧民族怎么会不热爱劫掠战呢?得想个招儿,改变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如此一来,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防守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坚固的关隘,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先挨了一顿打。依托长城打防御战,农耕民族不用训练骑兵部队,训练成本得以降低,又因为士兵原本就是农民,有了固定的根据地,熟悉农活的士兵们在闲时完全可以就地屯垦,后勤的负担也小多了。说句实话,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选自网络评论黄生说,有改动)(1)下列是作者对秦始皇放弃北伐而修建长城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始皇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训练,同时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B .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C . 去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D . 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变为固定的战线,同时,熟悉农活的士兵在闲时可以就地屯垦,后勤也就没有负担了。(2)文章第自然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下面材料截取自本文,你认为它应该放在文中的哪个位置?比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皇帝于是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5万劳工,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低一目了然。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这就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于是,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4)小明同学非常喜欢语文,不太喜欢其它学科,于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语文学科,而其它学科,就不想去涉及,因此语文成绩都很优秀,但是其它学科成绩就很一般了。为了提高小明同学的总分成绩,你应该给他哪些建议?结合上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颔联历来受到很高评价,“阔”和“悬”用得极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帝大骇,以问准。因请帝幸澶州。曰:“若大驾亲征,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我得胜算矣。”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今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河北罢兵,准之力也。(选自宋史寇准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冬/是鱼之乐也B . 出奇以挠其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 . 坚守以老其师/其两膝相比者D . 乃引去/乃记之而去(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帝 尽 以 军 事 委 准 准 承 制 专 决 号 今 明 肃 士 卒 喜 悦(3)结合选文,谈谈为什么作者认为“河北罢兵”是准的功劳。五、 中国名著 (共2题;共21分)8. (2分)下列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乡一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时间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等情节。文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是作者本人。文章主要采取对比手法来表达主题。B .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对主人公于勒的塑造和刻画,深刻的揭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生活的凄苦,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主题。C .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三顾茅庐”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9. (19分)名著阅读。(1) 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垮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此段中描写的“汉子”是指,原著中林冲和他相斗的原因是 (2)“秦大奶奶”是草房子最感人的人物之一,她的死是因为 (3)选出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A .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后经南海观音点化随唐僧西天取经,唐僧给他取名悟空。B .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凭自己的健壮和诚实成为一流的人力车夫,可最终他还是将自己的洋车卖了,原因是为了给难产而死的虎妞办丧事。C . “粗犷的脸,又是长又是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瞩视时非常严峻,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这是名人传中对贝多芬的描写。D . 简爱中,罗切斯特家的佣人放火烧了庄园,他为了救出他原来的妻子,一只眼睛发炎,另一只眼睛被砸伤。(4)“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名著 A . 泰戈尔诗选B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C . 名人传D . 培根随笔(5)请补充完成下列对话。小林:小红,你有没有发现,从余光中到莫言,从莫泊桑到马尔克斯,优秀作家大多是男性。小红:小林:我同意,她们的确也很优秀。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原来 一直都在我身边题二:2014年春晚郝建的小品扶不扶中,笑料与金句不少,但最受观众热议的是那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想必同学们对这句话也一定深有感触。请以“心不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5分)1-1、1-2、1-3、1-4、1-5、1-6、1-7、1-8、1-9、1-10、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83分)2-1、2-2、2-3、3-1、3-2、3-3、3-4、3-5、3-6、4-1、4-2、4-3、4-4、4-5、4-6、5-1、5-2、5-3、5-4、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1、6-2、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五、 中国名著 (共2题;共21分)8-1、9-1、9-2、9-3、9-4、9-5、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