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1177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1. (10分)(2013连云港)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子曰:“_ , 可以为师矣。”(论语)_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人生自古谁无死,_。(_过零丁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晏殊浣溪沙)江山代有才人出,_。(赵翼论诗)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里的“_ , _”来赞美人们洁身自好,超世脱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4分)2. (7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半夜里听见 A (形容雨点“密”、“多”)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mn)。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pio)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dn)的,今晨却开满了, B (形容荷花高耸直立的样子)地在绿叶中间立着。(1)请给语段中的三处拼音写上汉字。mnpiodn烦_散_菡_(2)请根据意思填写对应词语。A_形容雨点“密”、“多”B_形容荷花高耸直立的样子(3)划线词“梗上”的词性是( ) A . 动词B . 名词C . 代词D . 形容词3. (7分)围绕专题气象物候,班级开展了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请仿照示例,描述并解释下边诗句中的物候现象。示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解释:更何况秋风风寒,黄叶在漫山飘飞。秋天到了,季节因素使黄叶漫山飘飞。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解释:_(2)人民网旅游频道开展了“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活动,江苏兴化、云南罗平、青海门源排在前 6 位。小华同学想了解三个地区的油菜花最佳欣赏时间,请你根据下面表格,结合所学的物候(地理)知识,向小华说明江苏兴化、云南罗平、青海门源赏花期先后顺序及原因。地点经纬度海拔江苏兴化位于东经 1194312016,北纬32403313约 12 米云南罗平位于东经 10357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平均 1480 米青海门源位于东经 102 102.5,北纬:37.53823885254 米之间(3)请筛选下边材料中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物候现象。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寄给家乡的孩子,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就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候鸟儿童”是指_的儿童。三、 外国名著 (共1题;共4分)4. (4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水浒中,得悉梁中书派_(人名)押送生辰纲上京,吴用便约集阮氏三兄弟等共计七人在_(地名)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巾帼不让须眉”, 水浒中也写到了三位女将:“_”(绰号)扈三娘、“母夜叉”_(人名)、“母大虫”顾大嫂。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5. (12分)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A)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B)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到那个时候 , 大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潘云鹤认为,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选自读者有删改)(C)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位也存在被替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2016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有删改)(1)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B . 通过“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可以断言,未来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会大大提高。C . 目前,在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包括最普通研究人员在内的大部分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替代。D .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将更加丰富,信息使用更加自由。(2)“到那个时候 , 大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这句话中的“到那个时候”能否删除,为什么? (3)谈谈你对(C)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6. (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惜春小札李国文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1)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2)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7. (25分)阅读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题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肉食者鄙 _ 牺牲玉帛_(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4)根据语段,你觉得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4月10日,菲律宾以黄岩岛的归属问题,挑起南海争端。5月11日,菲媒体报道:“阿基诺政府屡犯大错,菲律宾正沦为世界笑柄”;5月23日,菲网友在国 际在线留言,批评阿基诺政府的对黄岩岛事件处理不当;6月8日,菲律宾总统访问美国寻求军事援助,遭菲律宾民众示威抗议。请你结合材料和文中曹刿的观点, 谈谈对黄岩岛事态发展的预测及理由。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一词作了如下解释:【回味】hu wi(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1-1、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4分)2-1、2-2、2-3、3-1、3-2、3-3、三、 外国名著 (共1题;共4分)4-1、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5-1、5-2、5-3、6-1、6-2、6-3、6-4、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7-1、7-2、7-3、7-4、7-5、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