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49453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 ,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B . 登上南山,开县新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C . 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D . 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2. (2分)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B . 连日来,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 . 随着直饮水设备和知识的普及,更加方便、环保、健康的直饮水会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D . 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 默写。(1)_,江春入旧年。(2)水何澹澹,_。 (3)_,小桥流水人家。 (4)乡书何处达?_。 (5)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6)树叶子却绿得发亮,_。 (7)观沧海中最能展现诗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2分)4. (2分)结合语境解释加线的词语。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无与伦比:_上帝怒不可遏。怒不可遏: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 (2分)仿写: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_,_;若要有宽广的胸怀,请多接纳别人的忠言。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 , 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芳容泣而志之_药之可以即愈_且吾有大事未了_闻言色动_(2)下列句子中,“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告之于帝B . 贤于材人远矣C . 仓鹰击于殿上D . 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句子。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4)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7. (1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常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辍耕之垄上 山之僧智仙也B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 .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 . 徒以有先生也 以中有足乐者(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面语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公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9分)8. (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最美人瑞这样走来柳鸣九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当时我们想:杨老太这是在“刘备种菜园子”吧。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而不像某些女才人那样,相识见面言必谈学术文化,似乎不那样就显不出自己的身份与高雅。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这还了得!在批斗会上,那么多党内老资格的革命干部,哪个不是服服帖帖?于是盛怒之下的造反派对她狠加惩罚,给她剃了个阴阳头。我第一次惊奇地感到季康先生性格中的凛然。要知道,“牛棚”里有不少从火线上转业过来的老战士,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说起来先生们在浩劫中失去的,远比我们要多得多,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那个时期,我与妻子朱虹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一百三四十元,承担着抚养两个孩子与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由于业务断了路,没有半点稿费收入,生活的确相当清苦。先生雪中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人,基本上都是处境倒霉、生活拮据的青年人、“小人物”。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从“十年浩劫”的炼狱里走出来,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的学术气氛充满了“斗争”的遗风。我访法归来写的文章,结集为巴黎对话录与巴黎散记两书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希望你和朱虹同志都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专此复谢,朱虹同志均此”,还嘱咐我们注意防暑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选自最爱北京人,有改动)【注释】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第段所写的两件事。 (2)请从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3)第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_和_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先生则怀有_和_之情。 (4)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任选一个方面说明理由。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5)2016年5月25日,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逝世。杨绛的离去,无疑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消息一出网友震惊,纷纷在网上悼念,有网友感叹:“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女人能被称呼为先生了吧!”请你根据对先生的了解写一句悼念的话。9.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那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好吧,就明天。”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选自我与地坛(1)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一共写了四件事,请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0个字)。事情: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母亲不能带我看花(2)请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3)第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写母亲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4)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两个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好好儿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5)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想。“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 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 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史铁生病隙碎笔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有许多许多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问题,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八、 中国名著 (共1题;共9分)11. (9分)名著阅读。读名著回答问题:(1)西游记的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 (2)西游记主要描写了什么故事?请简要叙述。 (3)下列关于名著西游记的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B . 铁扇公主不肯借扇子给孙悟空,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使他们母子难以相见。C . 其实西天取经不止师徒四人,还有白龙马,他原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后经观音菩萨的点化化作白龙马,充当师傅西天取经的坐骑。D . 取经途中,一只六耳猕猴变成孙悟空来害师傅,真假悟空一场恶战,如来佛祖、玉皇大帝都无法辨出真假悟空,最后还是观音菩萨说出了真相。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1、3-2、3-3、3-4、3-5、3-6、3-7、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2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1、6-2、6-3、6-4、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9分)8-1、8-2、8-3、8-4、8-5、9-1、9-2、9-3、9-4、9-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中国名著 (共1题;共9分)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