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48383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3分)1. (2分)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 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A . B . C . D . 2. (2分)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_,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A . 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B . 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C . 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D . 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3. (2分)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徘徊(hu) 绒毛(rn)B . 哺育(p) 媲美(p)C . 啮齿(ni)幼崽(zi)D . 繁殖(ch)挑衅(xn)4. (2分)“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是因为( )A .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B . 怕遭到管理人员的制止或处罚C . 不愿破坏此时此地庄严肃穆的气氛D .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的心的了5. (1分)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通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_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天然的想象力有多重要,他们天然的想象力又是如何表现的。在孩子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但如此神奇和美丽的想象力,却如花蕊中的一点露珠一样脆弱,所以轻轻的一点外力,便可能摧残掉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清澈、晶莹,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常以各种名义轻而易举就把孩子那珍贵的想象力毁灭掉了。我们很多成年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常无心扮演着这个非常可怕的角色。6.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B . 在全国连续发生几起校园安全事故后,各地中小学纷纷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C .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D . 前几年下海的他现在事业有成,开了公司,手下都是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平均年龄在3050岁之间。7. (2分)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A . 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B . 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C . 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D . 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二、 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130分)8. (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秋韵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1)第段中,那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2)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第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5)第段中,那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6)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第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8)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9. (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卖杨梅!”“玉麦粑粑!”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椒盐饼子西洋糕!”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云南的一个地名)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556532椒盐饼子西洋糕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556532捏着鼻子吹洋号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原文有删改)(1)文中有好几种叫卖声,请你分别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在写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之前,作者还写了好几种叫卖声,这些描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关于卖糕饼孩子的吆喝声,作者说“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并以音乐简谱的形式将其标注了出来,请你说说这一表达形式的妙处。 (4)文中卖糕饼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的结尾很有味道,作者说当那个孩子“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0. (30分)阅读阳作华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文,完成1-3题。河水川流不息,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再踏进时,又来了新的水,所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拿地球来说吧,海洋变陆地,陆地变高原。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根据他所作的地质考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论证了华北平原是由河海泥沙淤积而成的。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1975年,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队在冀中地区发现了任丘古潜山等高产油田,说明了华北平原由沧海变桑田的地壳变化,也有力地证明了沈括的上述论断。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但你可曾想到,它原来也是从汪洋大海中钻出来的哩。根据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队的科学考察,大约在20亿年到6亿年以前,古海变为陆地。到了大约1000多万年前的新生代新第三纪的末期全部露出水面,经过地壳的强烈变化,喜马拉雅山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高峰珠穆朗玛峰仍在继续升高。每千年约升高70米。人类居住昀地球,不仅地壳在不断变化,而且各种生物也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永远处于不断的进化、变异之中。至于社会现象的运动和变化,比自然现象的变化就显得更加明显。人类社会五种形态有规律地依次更替,人们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不必细说了。总之,“一切皆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3)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5)假如用以下文字作为选文的结束语,请说说这样处理的好处。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果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队的危险。(6)假如用以下文字作为选文的结束语,请说说这样处理的好处。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果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队的危险。11. (18分)阅读李本森的丰碑一文,完成下列小题。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要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夜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城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1)小说的情节发展一般包括四个部分。请仿照示例,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开端:_发展:处长冻死高潮:_结局:_(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第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阅读第段文字,说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军需处长的什么特点?(3)“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链接】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选自王愿坚草)有人认为本文第段与链接文字中运用的描写手法都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12. (17分)阅读美德就是我们的“日用品”一文,回答小题。美德就是我们的“日用品”前不久,一位朋友遭遇尴尬事:骑完共享单车后,她忘记关锁结账,等再次使用时,才发现已被他人“免费”骑了900多分钟。“一开一合”的举手之劳,却在有意无意间被忽略和遗忘。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不绝于耳,在诸多怪现象中,这位朋友的遭遇可能算不得奇葩。我们关心的是,简单的善行缺位背后,关乎美德修炼的课题。或许有人会追问,关锁事小,有必要小题大做,牵扯上美德吗?中国自古有诚信知报、见利思义、仁爱孝悌等十大传统美德,法国教育家斯蓬维尔把正义、宽容、感激等概括为人类的美德,这些品质如灿烂星空,听起来有些高高在上,很多人也因此认为美德二字离己甚远。实则不然,佩利说过:“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古今中外的美德内涵或许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指向“日常的德行”。看见腿脚不便的老人,路过的警察“临时”执勤,护送老人通过路口;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私家车主们在上班早高峰的高架桥上,主动让出一条生命通道当“世风日下”的感叹频频出现,这些温情的瞬间触及了人们内心的柔软,也让我们相信,美德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散落于生活的各处细节中、闪耀在每个普通人身上的“日用品”。要真正理解美德的内涵,需要从意识到行为的过渡与统一。笃信美德的“至高无上”,美德的概念才能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认识到美德的“弥足珍贵”,邂逅美德才会让人们倍加珍惜。但发于心,还需践于行,留意举手投足、日常点滴,才能留住美德、拓展它的疆域。世界瞬息万变、理念愈发多元,然而美德不会贬值,对美德的追求也不会停滞。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望向美德的方向,那么朝之迈开脚步,便是接下来最好的选择。(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王璇,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议论文结构来看,本文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B . 在提出正面论点并进行论述之外,本文还有驳论的成分。C . 文章开头是以朋友的一件小事说起,引出论题。D . 本文在强调美德重要性的同时,更强调用行动来实践美德。(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表述上有怎样的特点?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除了文中提到的美德外,请再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 三、 综合性学习 (共4题;共22分)13.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长期推广儿童诵读经典教育。目前,全台湾接受读经教育的中小学生已增加到100多万。他们学习的主要是千字文、孝经、唐诗三百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和春秋等,接受儒家、道家文化的熏陶。各民间团体经常举行“过五关”、“读经比赛”、“共同过关”和大型会考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体会学习的欢乐。王教授认为,读经不仅能提高语文水平,陶冶人的性情,更重要的是能延续中国文化血脉。目前,大陆有不少地方也开展了诵读经典活动。(1)假设王财贵教授到大陆访问,来到你的学校作一次以“走进经典”为主题的报告。在与王教授的互动环节中,请你用简练、得体的语言向他提一个你最想问的问题。你说(问):_。假设你们学校也开展这项活动。为了促进读经活动的开展和检验读经活动的成果,学校决定在秋季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古典诗文朗诵比赛。(2)为了渲染比赛活动气氛,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作为横幅悬挂在校园内。要求用上上述千字文等经典著作的名称或其中的内容。例如:吸收孝经精华,继承中华美德。 (3)请你就如何使全校同学都参与朗诵比赛活动,向学校活动组委会提两条建议。 14. (3分)请你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主持人: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幅画的内容吗?嘉宾:_。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嘉宾:_。主持人:你觉得孩子应该做些什么?嘉宾:_。15. (5分)下列划线词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 , 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16. (3分)悼念玛丽居里文章开头提出论点:_。紧接着从_、_、力量、热忱等方面分别作具体阐述。最后发出呼吁,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四、 语言表达 (共6题;共20分)17. (2分)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生不在成就了多大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其中挺拔的一棵;_;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了云彩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_;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18. (8分)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供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抖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坠落,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径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中来的。错别字_改 正_19. (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使文段语意连贯、完整。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包括他的父亲。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下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顺便买了一袋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 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眩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年轻人还是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父亲哈哈大笑:“是啊,_”20. (2分)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_;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束灯光,爱是_。21. (2分)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始终保持敏感的好奇心,唯如此,才能时时捕捉到鲜活的生活素材。我们大家很清楚,作文无它途,唯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到生活中去,才能找到写作的广阔天地。当然,我们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思考,用思考去像磁铁一样吸附生活中那些有意味的事物,使之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只要我们做到了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我们就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我们还要把眼睛和心思放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感兴趣的方面上,这样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内容空洞、思想贫乏。A . B . C . D . 22. (5分)展开想象和联想,从下列词语中任选3个词语,扩展成30字左右的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花朵 点缀 旋律 绽放 妩媚 沉甸甸 千姿百态 心旷神怡。五、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23. (5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目: 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诚信、善良、正义、坦荡等)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更在生活中。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水、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阅读亲情、友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选择,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20 页 共 2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3分)1-1、2-1、3-1、4-1、5-1、6-1、7-1、二、 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130分)8-1、8-2、8-3、8-4、8-5、8-6、8-7、8-8、9-1、9-2、9-3、9-4、9-5、10-1、10-2、10-3、10-4、10-5、10-6、11-1、11-2、11-3、11-4、12-1、12-2、12-3、12-4、三、 综合性学习 (共4题;共22分)13-1、13-2、13-3、14-1、15-1、16-1、四、 语言表达 (共6题;共20分)17-1、18-1、19-1、20-1、21-1、22-1、五、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