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71306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张秀敏虽说王逸在其楚辞章句离骚序中对“香草美人”进行了解析,但是对于“香草美人”的理解是众说纷纭。闻一多先生只用一句“男人说女人话”对“香草美人”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解释,虽然这种说法不十分精确贴切,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种艺术手法所具有的特点。令人疑惑的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种男人说女人话的现象并不只是个人行为,却是极为常见的,“香草美人”作为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继屈原之后备受文人喜爱。许多文人都进入屈原香草美人的话语系统,以女性的角度来进行诗词创作。先秦文学中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便以盛装的女性盼望男性的欢爱来隐喻对君王恩遇的期待,其核心便是弃妇衍生的闺怨情结。在离骚中“借男女以喻君臣”:“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这里屈原自比为女子,因为佩戴香草而加罪,众多女流嫉妒自己美丽的双眉,而对自己造谣中伤。这些诗句,都是以女性口吻所作,即“男人说女人话”,从女子心理角度出发,自喻为女子,来抒发作者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周乐诗曾列举屈原、宋玉、曹植、辛弃疾诗词中男人说女人话的许多例子,关于辛弃疾,他说:“即以豪放风格见长的辛弃疾也有如许忸怩的词章:长门事,准拟佳期误,娥眉曾有人妒(摸鱼儿)”。周乐诗从理论上说明:“自拟闺中少妇娇媚幽怨的诗词,频频出现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当我们进入封建等级社会秩序时可以发现,因为他们受到王权统治中心的压抑,这种压抑的处境使他们被贬入以女性作为象征的客体地位,因而男性作家被迫使用受压抑的女性话语。”那么,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男人说女人话”的现象呢?这是与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结构有关系的。父子、男女、君臣是维系家庭、家族和国家的基本社会关系。但父子之间是血缘关系,君臣、男女之间是非血缘关系,因而在主从关系上产生了相似性:男女是家庭的君臣,君臣是国中的男女。班昭在女诫中云:(女人)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这样,男性诗文中君臣之遇的关系,便与表现男女感情的各式主题形成对应意义:渴望报效-相思;怀才不遇美人迟暮;为臣王重用宠幸;受冷落薄情;遭排挤打击弃妇。男性作家在君臣关系中被统治受压抑的处境,与女性在夫妻关系中被统治受压抑的处境相同,所以易于通感。男性作家作为男性,在强大的社会秩序中,能找准的位置就只能是统治压抑之下的女性的位置。(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备受文人喜爱,但是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不尽相同。B闻一多先生对“香草美人”的“男人说女人话”的解释比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的解析更为准确。C屈原香草美人的话语系统对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都借女性的角度来进行诗词创作。D“男人说女人话”就是自喻为女子,来抒发作者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这实际就是一种弃妇闺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一多对“香草美人”的解释为“男人说女人话”,文章便是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分析的。B文章提出“男人说女人话”的观点后,分别选用了屈原离骚和辛弃疾摸鱼儿的例子加以佐证分析。C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这种“男人说女人话”现象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结构。D在作者看来“香草美人”既是带有特殊隐喻的意象,同时又是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一多先生“男人说女人话”的解读,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仅为一家之言,还值得商榷。B屈原在离骚中自喻为女子,实际是“借男女以喻君臣”,抒发不得楚怀王恩遇的苦闷与无奈。C男性作家被迫使用受压抑的女性话语,所以他们在社会秩序中只能对应女性位置,被贬入以女性作为象征的客体地位。D男女与君臣的主仆关系非血缘关系,相似性源自君臣、夫妻等组成的二元对立的统治与被统治的等级压迫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百年震柳梁衡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xx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行到谷底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柳树,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人民日报xx8月,有改编)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段形象地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B文章第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对震柳能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传说,进一步丰富了文章内涵。C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D文章用磅礴大气、酣畅淋漓的文字写地震,文采、史料、哲思相结合,将可贵的“震柳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来荡气回肠。5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段。(6分)6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百年震柳”的深刻意蕴。(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以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的文学讲稿小说课为底本的音频节目毕飞宇和你一起读经典,xx12月28日在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同步上线。毕飞宇将阅读红楼梦水浒传杀手包法利夫人等13部中外文学经典的心得体会娓娓道来。该音频节目一共75期,价值129元,这也使其成为音频知识付费的最新话题。近来,各种音频知识付费的产品不断涌现,似乎成了互联网产业的新爆点。但相应的,各种批评也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传播的只是二手知识,甚至不算是知识。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会成为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如毕飞宇,他便认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用眼睛“看”来攫取知识已到极限,“该到了耳朵唱主角的时代了”。材料二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现阶段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罗辑思维、蜻蜒FM等平台均已布局音频知识付费领域,同时还包括米果文化等在内的内容创作商,持续瞄准音频领域推出相关产品。米果文化于去年6月推出的付费音频节目好好说话,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超过16万的付费用户,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蜻蜓FM总裁钟文明曾公开表示,通过从相关维度测算,“xx音频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亿元,并将出现单个音频付费节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案例。”材料三听书当然有它独特的益处,但听书不能代替读书。有人读书的时候喜欢做批注,每有所得,就写在旁边,听书显然没有这个功能。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有感触了,可以停下来慢慢思考;听书虽然也能做到,但显然比较麻烦,翻来覆去地倒退、快进,也容易让人失去兴趣。从情感上看,读书的时候人更加理性更容易反思。而声音更感性,听书的时候更多是情绪的体验,同时也更容易被朗读者的情绪所感染和带动,甚至被讲解者的情绪所裹挟。这两种方式很难说哪一种更好,但听书终究代替不了阅读,听觉的感受也代替不了视觉的感受。材料四互联网时代,电子屏幕吸引了人们绝大多数的注意力,眼睛早已经不堪负累,相对来说,听书就比较好,不耽误做别的事情,既能陪伴人度过枯燥乏味的时光,又能给人愉悦的感受。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忙碌,时间被割裂成一个个碎片,让每个人都拿出大块的时间去阅读,确实不太现实,听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承认,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提升自我的学习模式。在高校、研究机构中,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才华、有思想的老师,但一直以来缺乏很好的传播渠道。作为一种知识经济,听书模式的流行,让他们可以通过讲课来传播自己的知识、思想,一堂课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听,那些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也更有用武之地了。7下列关于音频知识付费产品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种音频知识付费产品,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的音频节目毕飞宇和你一起读经典引起了人们的关注。B对于音频知识付费产品,各种批评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其传播的只是二手知识,甚至不算是知识。C各种音频知识付费的产品不断涌现,成为知识传播的新途径,“该到了耳朵唱主角的时代了”。D各种平台均已布局音频知识付费领域,持续瞄准音频领域推出相关产品均证明了音频知识付费蕴含的市场价值与潜在空间。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分析角度完全不同,材料一关注于个体事件,材料二则侧重于音频知识付费领域现在的发展状况和将来的趋势。B阅读时人更理性更容易主动思考,而听书的时候更感性,更侧重于情绪的体验,易被朗读者或讲解者的情绪所感染和带动,甚至裹挟。C材料三与材料四对于听书看法完全不同,材料三认为阅读比听书更好,而材料四却认为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D在互联网时代,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让很多非常有才华、有思想的老师找到了用武之地。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听书这一形式的优缺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慢,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让不受。帝亦推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曰简懿侯。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节选自北史薛聪传)【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B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C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 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D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B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如升级叫左迁,降级叫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D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聪为人清高,博学多才。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深入研究前人的言行,擅长辞藻辩驳与应对。B薛聪官运亨通,敢于直谏。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起点很高;他任书侍御史,敢于弹劾豪强,连孝文帝都敬畏他。C薛聪深得信任,受到重用。他被孝文帝视为心腹,总是陪伴侍卫在其身边参与谋划;他长期担任直阁将军,宣武帝登基后又任都督等职。D薛聪任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5分)译文:(2)帝欲进以名位,辄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4.下列对此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小令通过描写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再现了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B.“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脊檐上的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C.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淡”字表面上是指江南秋天景色的悠闲、恬淡;而实际上是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的反映。D.作者的情感含而不露,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15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3)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随着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被消于无形,在阳光下拉伸。这起牵动万千家长、亿万群众视线的事件,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纵观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真相尚未弄清之前,大家都是以“爱的名义”加入到转发、声援的行列中来,但我们惶然不知,我们转发的那些 的言论、 的图片,都是在 之后“P”出来的。而真正的真相,却还在路上。( )在那些所谓的真相面前,一些“我们”便走出了家门,成为其中的围观者甚至参与者。虽然只是一度“年轻”,但却可能无限期地不成熟。我们现在或许终于知道,是“我们”构成了这个 的社会,“我们”怎样这个社会就怎样,“我们”成熟了,这个社会就成熟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骇人听闻 不堪入目 改头换面 斑斓多彩B骇人听闻 夺人眼球 移花接木 形形色色C耸人听闻 不堪入目 移花接木 斑斓多彩D耸人听闻 夺人眼球 改头换面 形形色色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随着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在阳光下被拉伸,消于无形。B随着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在阳光下被拉伸消于无形。C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随着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被在阳光下拉伸,消于无形。D随着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在阳光下把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拉伸消于无形。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意间,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充当了“假相”的传播者,谣言的扩散者,有的甚至成为其中的发布者。B无意间,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充当了其中的发布者,“假相”的传播者,有的甚至成为谣言的扩散者。C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传播“假相”,扩散谣言,甚至成为发布者。D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发布“假相”,传播假相,甚至扩散谣言。20下面是某商品网络购买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5分)21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几位作家和作品人物形象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6分)人物:曹操 王羲之 陶渊明 巴金 爱斯梅拉达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青年演员翟天临一直在微博晒自己硕士和博士的身份,用心营造学霸的形象。但在一次直播节目中,竟然问出“知网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令人大跌眼镜。在网友的追查之下,翟天临学术论文涉嫌大量抄袭,其求学经历、学位等存在虚假宣传的内容都被挖掘出来,最终翟天临不得不公开道歉,随后北京电影学院撤销其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令其退出博士后流动站。对此,有人认为他涉嫌学术不端,咎由自取;还有人质疑:翟天临的论文既然存在大量抄袭的情况,那么当初他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是谁通过的?也有人认为,翟天临的问题绝不是个例,透过这个事件我们要思考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1届第二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B“更为准确”错,原文只是说“闻一多先生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解释”,并未比较二者谁更准确,无中生有;C“后世文人都借女性的角度来进行诗词创作”错,原文为“许多文人”,扩大范围;D“这实际就是一种弃妇闺怨”错,闺怨情结不等同于闺怨,偷换概念。2【答案】C【解析】C“原因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结构”错,以偏概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和封建伦理结构有关,也与封建等级社会秩序中王权的压抑有关(原文第三段)3【答案】C 【解析】C因果倒置。“男性作家被迫使用受压抑的女性话语”是结果的表现。4(3分)C(C项“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错误,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5(6分)词语选用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动词“翻翻拐折”,写出了道路的艰难,烘托了地震破坏的严重;拟声词“嘎嘎嘣嘣”生动地写出了地裂对柳根的撕裂。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如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的丑对比,突出了地震的巨大破坏力。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命历程,增强了气势,使文章更有感染力。(每点3分,答对2点即可)6(6分)“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百年震柳”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在巨大灾难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是脆弱渺小的,但震柳历经百年依然顽强地活着,生命又是顽强的;“百年震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历经磨难、傲然而立的再生精神是新形势下我们民族拥有的高尚而强大的助推器;“百年震柳”启迪人们:战胜灾难唯有坚守,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答案】C 【解析】判断过于绝对,原文为“可能会成为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并且“该到了耳朵唱主角的时代了”只是毕飞宇的一家之言。8【答案】B 【解析】A材料一不只关注了毕飞宇这一个体事件,同时第二段也从面上谈到了音频知识付费领域的争论,所以与材料二的角度并不是完全不同。C“阅读比听书更好”的分析有误,原文中“这两种方式很难说哪一种更好”;D“找到了用武之地”的分析有误,原文为“更有用武之地”。9(6分)【答案示例】缺点:缺少了批注功能。缺少了思考的时间。让人趋向于感性的情感体验而缺少了理性的思考。优点:听书同时不耽误做别的事情,既能陪伴人,又能给人愉悦的感受。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提升自我的学习模式。给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传播自己的知识、思想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渠道。(缺点共3分,每点1分,答对其中两点得满分;优点共3分,每点1分,答对其中两点得满分)10【答案】D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11【答案】C(“左迁”是降级)12【答案】B“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果倒置。13(1)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5分,关键词语有“父忧”“庐”解释出动词性即可,“酸感”各1分,句子通顺2分)(2)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5分,关键词语有“让”“相”“体悉”各1分,句子通顺2分)参考译文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即使在看不见人的房间,也整天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精力过人,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太和十五年,开始做官,担任著作佐郎。在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也只能担任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的人评论称赞他。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即使是强横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时想宽恕人,薛聪就据理争辩。孝文帝常说:“我看到薛聪,不能不感到害怕,何况是其他人呢?”从此权贵外戚都不敢妄动。屡经升迁到直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之职。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亲信禁卫之兵,都委任薛聪管辖统领,所以整个太和年间,薛聪一直担任直将军。群臣退朝以后,薛聪总是陪伴侍卫在皇帝身边,谈话直到夜深人静,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劝谏皇帝的过失,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他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行迹.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对他说:“你的道德修养已经很高,本来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又任命他为羽林监。孝文帝曾和朝臣议论天下姓氏的地理位置和人物,对薛聪开玩笑说:“世人都说你们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吗?”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着说:“你自己说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还要挖苦我呢。”薛聪于是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了。孝文帝说:“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这种程度。二十三年,跟随皇帝到南方征战,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为都督、齐州刺史,执政简约平静。在齐州去世,官民都怀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来纪念他,赠为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号简懿侯。魏前二年,追赠薛聪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14【答案】D(D项“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述错误,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15(6分)(1)流水生烟,山岚耸翠,动静相映,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画檐相连,残荷丛生,安静恬淡;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画船驰来,酒旗招展,宁静之中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16(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17【答案】C(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强调有意为之。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夺人眼球,很能吸引人的目光,表示惹人注意。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斑斓多彩:色彩错杂灿烂,丰富多姿。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18【答案】B( “随着”位置不当,应放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前,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排除A C;“被”位置不当,应在“拉伸”前,排除C;D项缺主语。)19【答案】A(递进关系,“发布者”性质更严重,应在“甚至”之后,排除BD;结合前文“我们惶然无知”与后文“在所谓的真相面前便”,这里需要有“无意间”,语意才更连贯,表意更准确,排除CD。)20(5分)客服接到买家的大宗购买订单后,向法务提交审核,如审核未通过,该交易终止。若审核通过,则提交折扣申请,申请未通过,按原价销售。折扣申请通过,确定打折销售,再派专人跟进该订单。21(6分)【示例】王羲之生命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话,只有参透了生的意义,才能(冲破精神的枷锁)获得灵魂的升华。巴金生命就是一只黑夜里追寻光明的小舟,只有以爱为桨,才能拥抱明天的太阳。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