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17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案 岳麓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870743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17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案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17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案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17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案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学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设计思路说明: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子目,一是“九二共识”,二是新世纪的两岸关系。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6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课由于学生对海峡两岸现状有一定了解,因此本课将着重于讲述大陆和台湾同文、同根、同种的血脉联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与台独势力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两岸交往信息,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的内容,主要讲述台湾和大陆两岸同胞的交流。是第16课“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继续和拓展。本课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以两岸由隔绝到缓和再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为主要史实,介绍了60多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缓和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肩负起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行为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与能力目标】1.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2.掌握“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概况。3.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2.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3.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正确理解。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窄窄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播放乡愁的朗读音频。教师设问: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最后一句“一弯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这种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1)思念故乡,渴望统一的情怀。(2)台湾海峡。 (3)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的状态。 (4)渡江战役后蒋介石带领残余部队撤往台湾,从此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开来。教师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有些台独分子叫嚣,台湾是独立自主的。同学们,你们能回击这些台独分子吗?谁能告诉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一)“九二共识”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我们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我们有哪些史料可以证明?提示: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老师通过展示表格与图片,增强学生的印象:历史时期史料三国时期东吴派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州即台湾元朝时期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明清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史料展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开罗宣言教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也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大国的认同。教师:台湾最后与祖国分离与前两次分离以及香港、澳门与祖国的分离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提示:前两次分离以及港澳的分离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2.对台政策史料1如图:史料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史料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实行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史料4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四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神圣使命。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下收集的史料填充下面表格,归纳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采取了哪些不同的方针政策?学生: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3九二共识教师: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史料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史料2台胞回家探亲。教师:台湾当局调整对大陆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史料3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教师:“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达成这一共识有什么意义?学生:“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二)新世纪的两岸关系1.和平之旅史料1 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在大陆进行8天7夜的访问。连战大陆之行被称为“和平之旅”。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告别长达70年的恩怨史,在新的条件下开辟了两岸“党与党”对话的新篇章。史料22015年11月7日15: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教师:“和平之旅”双方达成了哪些共识?有何历史意义?学生: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教师:xx年的“习马会”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学生: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两岸三通,两岸交往史料1台湾商品行销大陆。史料2两岸“三通”。史料32018年1月5日,“台海中华文化交流中心”日前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正式成立。该中心致力于海峡两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推进海峡两岸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举办两岸教师、学者互访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两岸青少年游学互动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以中华文化作为纽带,把两岸人民紧紧连接在一起,同心同德,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与伟大复兴。教师: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指导方针是什么?两岸交往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实现“三通”,高层往来不断,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一)出示材料并讨论史料12017年12月25日,据香港中评社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余克礼日前参加第三届中华文化论坛时就蔡英文当局的“实质台独”政策主张发表看法,余克礼认为,从蔡英文执政一年多来各项政策意向的观察,余克礼认为蔡英文当局的“实质台独”基本路线已臻于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及“维持现状”包装“台独”,为避免重蹈陈水扁急进“台独”的覆辙,采行李登辉的“实质台独”路线,推动“台独”进程。史料2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教师:数不清的事实证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可是为什么祖国统一的步伐却是如此的艰难呢?请同学们思考: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学生:“台独”势力作梗和美国、日本等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教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学生讨论回答:(1)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2)反对外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教师:台湾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请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学生1: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两岸之间的力量对比越来越有利于大陆。学生2: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很大的作用。学生3: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学生4:和平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海峡两岸人民都希望统一。学生5: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教师:海峡两岸和则两利,分则无益,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二)本课总结教学反思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一)“九二共识”。(二)新世纪的两岸关系。本课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继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又一重要内容。就教材内容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来看,本课在回顾史实、理解政策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给学生一个强烈的爱国情感的熏染和祈盼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心灵共鸣是本课较难达到的一个高层次目标。因此本课设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课程资源整合,就可以更好的来达到这一教学效果。通过把直观、生动的图像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祖国统一问题的领悟。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与他人合作,乐于探索,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材料分析、问题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