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69371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一、课内文言文巩固(每题2分)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ru)以为轮金就砺(l)则利智(zh)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o) 须臾(y) 驽(n)马 C.善假(ji)于物跬(ku)步 金石可镂(1u) D.跂(q)而望 骐骥(j) 爪(zh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7、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8.下列选项中的“而”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蟹六跪而二螯9.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 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青,取之于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冰,水为之君将哀而生之乎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 B. C. D.11.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2.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n) 六艺经传(zun) 贻(y)B句读(du) 苌弘(chng) 聃(rn)C阿谀(y) 授之书(su) 蟠(fn)D或不焉(fu) 谄媚(chn) 嗟乎(ji)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B不耻相师 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1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16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7.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18.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D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9.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 贻:d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阿谀,奉承2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晋军函陵 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鄙(偏僻)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22、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3、选出“以为”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虎)以为且噬己也。24、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君知其难也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吾其还也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5、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何厌之有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26、选出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 )A、秦伯说,与郑人盟。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27、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2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你放弃郑国,认为他是东道主,出使的人往来经过,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什么害处。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既要在东边册封一个郑国,又要往西扩大边界。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就更不能干什么了。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因为别人的力量而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国,是不知道的;用混乱代替整齐,是不符合武德的。29、下列对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秦晋大军围郑的紧急情况下,佚之狐进言郑伯,应该请烛之武去见秦君。烛之武开始时还推辞一番,最后答应了郑伯的请求。B、烛之武见了秦伯后,先分析了亡郑对秦国没有益处,只能是增加邻国的土地,也就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放弃攻打郑国,放弃与晋国的联合,与郑结盟,是有益而无害的。C、烛之武进一步谈到,秦国对晋国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强据守,且占领了郑后,晋会进一步扩张领土,对秦不利,这样,就分化瓦解了秦晋结盟。D、烛之武围绕“阙秦”“利晋”这一中心,说服秦伯,终于使秦伯与郑人结盟。我们从中看出左传善记外交辞令,有理有节,机智横生的特点。二、下面三段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每题3分)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端而言,蝡而动:端,微言;蝡,微动。意思是极细微的言行。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兰槐:一种香料。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之学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輮使之然也C、入乎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故君子居必择乡 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1.对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32.对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若把它浸入臭水中,那么君子就不愿接近,平民就不愿佩戴。B、若把它浸入臭水中,那么君子就不愿亲近,平民就不愿服用。C、它浸在臭水中,君子不靠近它,平民不用它作服佩。D、它浸在臭水中,君子不靠近它,平民不佩服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秋九月,楚子围宋。宋人使乐婴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 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子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何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微。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选自左传,有删改)(注)犀:申犀,申舟之子。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辞。考死:意为完成使命而死。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B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C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D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鄙我,亡也鄙:以为边境B 遂致其君命致:传达C 筑室,反耕者反:造反D 敝邑易子而食易:交换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申舟出访齐国,担心自己路过宋国会被杀是因为他曾在孟诸战役中得罪了宋国。B 宋被围,求救于晋,晋侯听从伯宗的劝告没有出兵,而是派解扬通知宋国投降。C 解扬认为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尽管他违背了诺言,楚庄王还是放了他。D 宋人害怕楚国长期围城,派华元连夜潜入楚营与子反谈判,签订盟约,宋楚讲和。四、默写。(每空1分,共20分)(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 _,_ _,_ _,如是而已。(2)师者,_ _。(3)是故无贵无贱,_ _,_ _,_ _。(4)彼童子之师,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_,惑之不解,或师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6)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 。”(7)故不积跬步,_。 (8) _,善假于物也。(9)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10)_,作师说以贻之。(11) 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12)_,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13)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五、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2分,共10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不拘于时,学于余。 3、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夫晋,何厌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