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63932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第六节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1 一 生平及著作 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一生主要从事国民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 倡导 全人教育 的思想 被誉为 德国教师的教师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第斯多惠一生著作繁多 出版了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835 教育年鉴 和二十多种各类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 阿道尔夫 第斯多惠 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 1790 1866 2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作者 第斯多惠译者 袁一安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年 2001 5 1 3 二 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天资 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第斯多惠认为 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 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 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 教育 变可能为现实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激发 教育 外部条件 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自主自由 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均须注重个人自由自主的发挥 必须注意个人自主学习的进行 4 三 论教育目的 在第氏思想中 占主导地位的是 完人 或全人 all roundeducation 教育的思想 人生的最高目标在于完善教育 发挥人的天资 智力与主动性 人固有的本质在于主动性 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 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即和谐全面发展 5 四 教育的基本原则 1 自动性原则第斯多惠认为 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 感觉 思维 语言等 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的特性 即自动性 它是个人发展和教育活动的主观条件 但是 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 内容空洞 人可以自动地趋向于善 也可以自动地趋向于恶 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使人的自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全人 必须将自动性和真善美结合起来 6 2 自然适应性原则所谓自然 即指人的天性 适应自然 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 文化适应性原则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 现代文化 特别是祖国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教育的两大规律 即遵循自然与遵循文化 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7 五 教学理论 一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1 在历史上首次将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相提并论 认为所有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 二者都很重要 都是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2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 年幼时倾向形式教育 稍大转向实质教育 3 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采用正确的教法 可使二者并行不悖 相得益彰 4 形式教育热衷古典教育 实质教育强调现代教育 8 二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 教学原则A 遵循自然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 B 遵循文化原则 文化适应性原则 C 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9 2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发展的教学方法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两个因素 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征 第斯多惠将教学方法分为两种 学科的方法和基本的方法 学科的方法是满堂灌的方法 基本的方法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真知 基本的方法也被称为发展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式教学 第斯多惠反对学科的方法 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才是教师应当选择的唯一方法 10 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 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第斯多惠 11 联想 古今中外还有那些教育家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 12 六 论教师 1 注重自我教育 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2 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13 七 历史地位1 丰富和发展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尤其是在教学论方面创新颇多 2 强调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明确论述了发展性教学的思想 3 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4 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 为培养德国青年教师和师范教育的革新贡献了毕生精力 赢得了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和 德国教师的教师 之美称 14 第斯多惠的名言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 他知道 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通过你知道什么 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 拥有一切的聪明和知识 如果你不努力进修 即按照我们的定义 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活动 那末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 但决不会属于能 推动人类前进 的人们的行列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15 谢谢大家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