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本命年的回想》导学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862283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本命年的回想》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本命年的回想》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本命年的回想》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命年的回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思路,理清结构。2.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难点】1梳理思路,理清结构。2.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自主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烙饼( )簸箕( )大吃大嚼( )吆喝( )腌渍( )骚扰( )2辨形组词。栗()薯()抠()粟()署()呕()3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样写的意图是 4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今年岁逢丙于,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5你知道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吗?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6、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俗称“过年”。那么过年有什么习俗呢?7、朗读课文第4段,读后思考这一段写了过年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写上小标题。【自主合作探究】8、课文记叙了过年十件事情,这十件事是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能从课文的原话里找到答案吗?9、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那些期盼?10、作者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回想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呢?11、课文所写的作者家乡过年的十件事,你最喜欢哪一件?请你发挥想像,具体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反馈检测】(20分)1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秫()穿()疙()门()()家 灶()箕( ) 打()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小沈阳的表演幽默可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14、课内阅读(14分)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全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选文第一段中说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3分)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这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是奶奶在新年到来前表达的美好的愿望。B这是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奶奶的心情是愉快轻松的,因为能为亲人祝福是幸福的。D奶奶这是无知的表现,迷信思想过重。请你想像一下,“土炕烫得能烙饼”这一细节表现出当时怎样的情景?烘托了怎样的气氛?(4分)就你自己的观察体验,描写你的家乡过年时的风俗。(4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2. 进一步理清结构,感悟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重点难点】1.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2.进一步理清结构,感悟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自主导学】1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烙饼( ) 糖粘儿( )磕头( ) 浸渍( ) 邪魔鬼祟( )16.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装在簸箕里,到院里凉脆。( ) 吃得我食火上伸,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 灶王爷走了,门神也该换岗了,便在影璧后面竖起天地杆儿。( )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 )17.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适当的成语。 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不停地自言自语):“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 小米、玉米糁、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看到美好的前景而心情愉快),舍不得吃。( )买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自卖自夸。( )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由衰老恢复青春)之感。( )18.根据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将下面加点的字代表的节气名称写完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 ) ( ) ( ) ( ) ( )【自主合作探究】19.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本命年的回想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读完全文,谈谈你真切的感受。20.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行文思路。21.语言品析。 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预热”“增温”“红火”“发烧”这四个词用的精妙,试作分析。)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既“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试体会“抠”“抹”“叮嘱”这三个词的意味。)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这句话意蕴很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反馈检测】(20分)22.校园是大家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常看到如下提醒: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悄悄地来,悄悄地去。请你选择校园的某一场所,参照上面的示例,你出一则广告语。(3分)2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这段文字写了过大年的两件事情,请你概括出来。(4分)先找到拜新年的祝福语,然后对之进行赏析。(4分)根据这段文字内容,分析一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寄托了怎样的期盼。(3分)你能将你在大年初一或年夜三十夜晚的活动写出来吗?要求不超过个字。(6分)答案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1 2略3以诗的语言尽数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华夏文明扑面而来,下面被衬托的春节就不能不更加引人注目了。(意近即可)4好运气。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身,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身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5、比喻夸张拟人对偶6、示例: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发压岁钱、挂灯笼等。7、炒年货 吃腊八粥 买糖果 调绒花 杀牲畜 备糕点 送灶王爷 换门神 守岁 拜年8、课文内容是按过年的时间顺序写的,而文中所写的这些事情靠过渡句将它们联系起来了,这样文章就显得线索清晰,结构严谨。9、五谷丰登,家家富裕,个个发财,人人健康,祝愿平安,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奔前程。10、作者对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的回想,是想表现对传统文化和童年欢乐生活的热爱之情。11、略12.秸 梭 瘩 槛 阖 膛 箕 更13.14.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等D突出了土炕的“热,烘托了人们喜迎春节的热烈气氛。略15.su16凉晾伸升璧壁采彩17.念念有词赏心悦目此起彼伏返老还童18.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19.本文是作者在本命年对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的回忆,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20.课文开头以二十四节气衬托春节,说春节最有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然后由“我”将春节尊称为“过年”或“过大年”,引入对家乡过大年的回忆。最后一段,点题,本命之年忆往事。21.这四个词基本上是属于同一类型,但逐步升级,程度有异,显得协调而精确,生动传神地概述出家乡愈来愈浓的过年氛围。“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节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吃起来又没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也吃不过瘾,吃了还想吃。这样写真实又富有情趣。(意近即可)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滑稽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由幽默在其中,表想了父老乡亲的可爱而又可笑。今日大年,含义丰富。充满了热烈、纯真、虔诚、企盼和对生活的热爱,全没有孤独、欺诈、戒备和失望。回顾起来,似乎老成、世故不见了,身心轻松了,童心复萌了,自然就有了返老还童之感。用此句作为文章结尾,余味无穷。22.不设统一答案,要求所写告示语适用于学校某一场所,语言简洁,有一定说服力。23.除夕守岁和新拜年“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凝聚着人们内心的喜悦和祝福。合家团聚,增进友情,密切邻里和整个村落的人际关系,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和和美美奔前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