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定律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37509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定律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定律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定律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节光的反射定律同步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夕阳不是光源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医院的病房常用红外线灯灭菌B.人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变大C.绿光照射到蓝裤子上,我们看到裤子颜色变成了绿色D.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在玻璃幕墙上发生了镜面反射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阳光下人的影子B.雨后彩虹C.神奇的日食现象D.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4.如下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日食形成B.放大镜把图案放大C.观看镜子里人的像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墙上的手影B. 放大的眼睛C. 水中弯折的铅笔D. 天鹅在水中的倒影6.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树荫下的光斑B.墙上的手影C.水中的“倒影”D.“折断”的铅笔7.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影子的形成B.月食的形成C.平面镜成像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8.如图所示,下列情境中市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阳光下的“影子”B.筷子“折断”C.水中“倒影”D.变大的“花”9.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B.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10.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物理原理是()A.小孔成像B.平面镜成像C.光的色散D.光的散射11.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影子的形成B.山的“倒影”C.海市蜃楼D.铅笔“折”了12.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雨后天空出现彩虹C.月食现象的形成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1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镜子中京剧演员的脸谱B.皮影戏幕布上的影像C.喷泉喷水时出现彩虹D.筷子没入水中的部分向上弯折1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月偏食B.赵州桥在水中的“倒影”C. 幕布上的皮影D. 用放大镜看地图1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1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深水看上去变“浅”了B.水中“断笔”C.水面“倒影”D.物体看上去变“大”了1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D.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8.某地海洋公园主雕塑“帆影”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帆影”顶端距水面34.9m,“帆影”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水中“帆影”像的顶端与雕塑“帆影”頂端的距离为_m。19.手机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华为、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1)手机是利用_传输信号实现通讯的。(2)小红手机中有一张她站在湖边的照片,小红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当时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小红的“倒影”和小红本身的大小_(填“相等”或“不等”)。(3)“小米4”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石墨烯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点,用石墨烯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_(填“导热”或“导电”)性能。20.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PO为法线。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是_(选填“OB”或者“OC”)。21.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_(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22.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填序号)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2)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能沿NO翻折,实验过程中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这样操作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_内。(3)小明实验后记录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小梦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具有普遍性,给小明提出了实验建议:_。ir7070(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2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1)硬纸板的作用是:_和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3)小成还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B蜡烛的烛焰高_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四、作图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24.如图,A为A在平面镜中的像,AB为从A点射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25.完成反射光路,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26.如图所示,清澈平静的湖水下有一射灯(用点A表示),湖边有一路灯(用点B表示),小明眼睛(用点C表示)既能看到水中的射灯,又能看到路灯在水中的像,请画出:(1)水中射灯射出的光进入小明眼睛的合适光路图:(2)路灯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明眼睛的光路图。2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MN是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请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和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8.如图S是发光点,S是其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P是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该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29.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3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里,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1.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反射和折射光线。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定律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1.D2.D3.D4.C5.D6.C7.C8.C9.A10.B11.B12.A13.A14.B15.B16.C17.C18.反射;69.819.电磁波;反射;相等;有;导热20.OC21.漫反射;所有;凸透;倒立22.C;同一平面;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光路可逆23.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可逆;8;较暗;不可能;3024.解:先连接AA,在线段AA垂直平分线上画出平面镜,延长入射光线AB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OA并延长为入射光线AB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25.解:首先过入射点做出法线,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26.解:(1)从水面上看水中的射灯,看到射灯的位置比实际的要浅,这是由于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射灯射出的光线折射时偏离法线,所以小明看到的射灯的位置比实际的要浅。水中射灯A射出的光进入小明眼睛C的径迹如图所示:(2)过水面作出路灯B的对称点B,即路灯B在水中的像,连接CB与水面相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则OC为反射光线,路灯B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明眼睛C的径迹,如图所示:27.解:图中MN为界面,虚线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角为90-60=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也为30,据此在法线上侧的玻璃中画出反射光线;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8.解:连接S、S,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则镜面位置在SS的中垂线上,作出平镜面后,光线SP与平面镜相交于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与入射点的连接画出反射光线即可。如图所示:29.解: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30.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31.解:先过入射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解析】1.解:A、夕阳能够发光,是光源,故A错误;B、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C、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C错误;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故选:D。(1)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电灯、燃烧着的蜡烛等都是光源。(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2.解:A、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人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像和人永远是等大的,所以人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不变,故B错误;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绿光照射到到蓝裤子上,我们将看到裤子颜色变成黑色,故C错误;D、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当光照射到它们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能量强亮度大,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故D正确;故选:D。(1)紫外线有消毒作用,红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2)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和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此物体发生了漫反射。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紫外线,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属于中等题。3.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因此日食形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D、白云在水中飘动,平静水面上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4.解:A、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了全部或部分的太阳光便为全食,故与题意不符;B、用放大镜看图案时,图案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观看镜子里人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5.解:A、墙上的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用放大镜看眼睛时,眼睛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D、平静水面上天鹅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6.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小孔成像形成的,因此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与题意不符;B、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平静湖面上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7.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月食是由于地球转到了月亮和太阳中间,即照到月亮上的光线被地球挡住了,故该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D、从池边看池中的水变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8.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C、平静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D、用放大镜看花时,花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9.解:A、平静水面上丹顶鹤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皮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故与题意不符;C、从水中钢勺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D、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10.解:“天在清溪底”是以天为景物,以水面为平面镜成像在水中的,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B。首先明确天在清溪底反应的物理知识与形成原理,然后与下面的四个选择项中的反应的物理知识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本题考查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现象,明确不同现象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11.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平静湖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B。(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2.解:A、平静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月食是由于地球转到了月亮和太阳中间,即照到月亮上的光线被地球挡住了,故该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D、从水中钢勺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3.解:A、镜子中京剧演员的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皮影戏幕布上的影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喷泉喷水时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D、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4.解:A、月食是由于地球转到了月亮和太阳中间,即照到月亮上的光线被地球挡住了,故该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B、平静水面上赵州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皮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图片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故选:B。(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15.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B。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6.解:A、水看起来很浅,是由于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D、凸透镜成像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而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因此通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C。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原理和光的折射原理是解答本类题型的关键所在。17.解: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线被遮挡而形成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A错误;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属于光滑的表面,因此会发生镜面反射现象,故B错误;C、很厚的玻璃变薄了是由于光线通过玻璃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缘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D、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2)镜面反射是指光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现象;(3)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本题综合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镜面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理解不同现象的原理是正确解答的根本所在。18.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可知,当“帆影“顶端距水面34.9m,水中“帆影“像的顶端离水面的高度距离也是34.9m,则水中“帆影”像的顶端与雕塑“帆影”頂端的距离为34.9m+34.9m=69.8m。故答案为:反射;69.8。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并会分析实际问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点。19.解:(1)手机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实现通讯的;(2)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因此小红的“倒影”和小红本身的大小相等;(3)石墨烯是晶体,因此有固定的熔点;用石墨烯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可迅速将热量向外散发。故答案为:(1)电磁波;(2)反射;相等;(3)有;导热。(1)手机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其速度与光速相同;(2)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其特点是像物等大、像物等距、虚像;(3)石墨烯是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有良好的导热性。本题以手机相关的知识为背景,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晶体特点,解答时要求我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全面的掌握。20.解: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AOP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已知,COP等于60,则反射角是COP,所以反射光线将沿OC射出。故答案为:OC。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本题的设计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尤其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个知识点,题目考查方法灵活,引导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运用和落实。21.解: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粗糙的白幕布表面因为粗糙,利用漫反射,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个座位上的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屏幕是白色的,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能使同学们看到多彩的画面。人眼是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呈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漫反射;所有;凸透;倒立。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到晶状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多媒体教室里,我们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这个过程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白色而粗糙的屏幕、光的直线传播等等,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正确回答问题。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好题。22.解:(1)为了能够在纸板上显示光路,实验应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C正确;(2)使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O点,然后把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的不足: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改进: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4)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1)C;(2)同一平面你;(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4)光路可逆。(1)实验中应将光线紧贴纸板照射,这样才可以将光线显示出来;(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4)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3.解:(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是由于硬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从图中可以很清晰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即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会发现反射想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3)因为蜡烛A的烛焰高8cm,根据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可知,B蜡烛的烛焰高也为8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平面镜成虚像。蜡烛B实际上是没有点燃的,只是蜡烛B的位置和蜡烛A的像重合,感觉蜡烛B好像点燃了,实际上蜡烛B没有点燃,所以B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能被点燃;由v=,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5cm=15cm,B蜡烛与A相距15cm2=30cm。故答案为:(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可逆;(3)8;较暗;不可能;30。(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平”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2)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据此回答;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上的烛焰不会烧伤其它物体;利用公式s=vt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24.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平面镜;将入射光线延长至平面镜,找到入射点,再根据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画出反射光线。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关键知道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过发光点的像点。25.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26.(1)小明看到水中的射灯,光是从水中折射入空气中进入了小明的眼睛,当光从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光看去,好像是从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来的,比实际位置偏高。(2)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据此画出路灯B在水中的像;反射光线好像从它的虚像上发出的,连接CB与水面交于一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从而画出看到路灯的反射和入射光线。作图时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用实线画,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另外光线箭头很容易画错。27.(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由于题目已经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2)光的折射作图,记住角的大小关系:由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小,由水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即空气中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总是大的。28.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入射反射光线。也可根据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像点来画反射光线。本题考查了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作图,要知道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像点。作图要规范,光线用实线画。29.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30.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31.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要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分布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两种介质中,分布法线两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