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

上传人:都** 文档编号:5826762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论文 课题名称:浅谈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学生姓名:邢宝军 指导教师:徐 士 兵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5年 10月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姓 名邢宝军校外学习中心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 号913933477证 件 号15263019870909721x批 次201309层 次业余专升本专 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徐 士 兵课题名称浅谈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第3稿)指导教师评 语 终 稿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浅谈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分享改革红利、集聚社会正能量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也带来了诸如就业困难、贫富悬殊、流浪乞讨、犯罪吸毒、群体性事件以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一系列复杂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已难以适应,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实践证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方法是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社区服务 问题研究 对策分析目录:一、 社区的内涵、分类和主要功能(一) 社区的含义(二) 社区的分类(三) 社区的主要功能1、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存困难2、协调社会关系3、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4、促进社会和谐二、我国社区建设现状(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1、初步构筑了新型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2、初步形成了社区建设新的工作运行机制3、初步构筑起以社会互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体系4、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工作者队伍5、初步形成了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二)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1、探索农村社区设置形式2、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培育农村社区服务功能4、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5、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三、当前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较多偏重于管制而忽视服务(二)社会管理的协调能力有待提高(三)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规范性不够(四)法规制度建设落后(五)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六)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七)社会事业组织发展落后,还不能有效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八)社会事业发展缺乏专门人才四、几点建议和对策(一)提高社区建设参与率必须立足基层(二)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必须付诸实践(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四)协助完善立法(五)为社会力量参与创造条件(六)有效整合资源正文浅谈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分享改革红利、集聚社会正能量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也带来了诸如就业困难、贫富悬殊、流浪乞讨、犯罪吸毒、群体性事件以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一系列复杂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已难以适应,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实践证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方法是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一、社区的内涵、分类和主要功能(一)社区的含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包括人口、城域、组织结构和文化四个要素。(二)社区的分类在我国,可以将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大类。因此,社区的建设可以按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两个板块建设。城市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社区功能,解决农村社区问题,改善农村社区服务,合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三)社区服务的主要功能社会工作在扶危济困、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1、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存困难解救危难、保障服务对象的生存权历来都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使命。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可能会陷于危难之中,基本生存、日常生活出现困难,维持自身或家庭正常生活的能力受到严重削弱。我国目前有城市低保对象2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2600多万,残疾人口8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620多万,孤儿71.2万,每年受灾人口达1亿多次。社会工作在帮助这些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解决生活困难方面负有职业上的责任。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动员和协调各种资源,帮助这些服务对象获得物质支持;可以通过个案辅导、小组工作以及社区活动,帮助这些服务对象恢复信心,增强能力,获得社会支持,从而能够自立自强、自力更生。2、协调社会关系在考察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的时候,社会工作一般采取“人在环境中”的分析视角,也有社会原因,是两者之间不适应、不协调而导致的。因此,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需要从个人改变和环境改变两个方面着力,促进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的良性互动。例如,帮助迷恋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消除网瘾、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等,都涉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调适,一方面,要协助服务对象增强能力和发挥自身长处,有效应对社会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消除环境中阻碍服务对象社会功能正常发挥的因素,调动环境中各种资源,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多支持。3、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带来了许多复杂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已难以适应,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实践证明,社会工作具备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解决群体问题和个体问题的专业能力,是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和方法。社会工作者分布在基层一线,贴近基层,面对群众,能够深刻体察社会心态和各种矛盾,通过及时提供经济资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专业服务,增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有助于把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阶段,从而使社会工作者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4、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助人的职业,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以建立一个人们相互关怀、相互支持、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因此,社会工作者是和谐社会的追求者与促进者。社会工作通过专业的服务,并且通过引领社会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倡导服务理念和慈善精神,有利于构建平等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塑造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有利于推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二、我国社区建设现状城市社区建设是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城市管理,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化管理水平,改善社会环境,帮助社会困难群体排忧解难,解决失业者再就业问题,加强城市人口管理,缓解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的社会冲突,弥补市场经济带来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实践证明:社区建设是城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内在需要。(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1、初步构筑了新型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一是探索社区党建新的组织形式,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覆盖面。各地在社区整合及培育过程中,做到同步调整设置社区党组织,加强了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步伐;加强了对社区离退休党员、流动人口中的党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居民自治制。目前,全国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已普遍建立,社区民主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全国大部分社区建立了志愿者组织、残疾人组织和老年人组织,所有社区都有一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2、初步形成了社区建设新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城市基层政府本着重心不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增强了指导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推动政府行政功能和社区自治功能的协调互动,并取得了成效。二是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建联谊会等党建协调制度,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三是初步理顺了社区内部各类组织的关系,社区自治组织与其他社区社会组织、物业管理服务机构、业主委员会和驻区单位等普遍建立了指导、协商、互补、监督机制。一个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3、初步构筑起以社会互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社区公共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截至2009年一季度,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已达14.1万个,社区服务中心10016个。二是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许多地方在推进社区建设工作中,把社区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改造、同步建设,并广泛开发社会资源,多渠道解决社区建设资金问题。三是社区服务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全国许多地方在街道层面开展“一站式”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办事服务。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通过推进项目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等社区服务新形式,改进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向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的方式,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全国60%的城区已建有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网络,大大提高了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4、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各地紧紧围绕社区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注重选人机制、用人机制、育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建设,一支以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干部为骨干,专职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干部队伍初步建立。我国现有社区志愿者组织已达27万多个、人数2000多万人。5、初步形成了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经过多年的努力,城乡社区日益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平台、服务居民的平台和开展社会工作的平台。重视社区、研究社区、引导社区建设健康发展,逐步成为党和政府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优先领域。认同社区、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正在居民群众中高涨。协同力量、资源共享、共驻共建逐渐成为驻区单位的共识。(二)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我国提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社区保障”、“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并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中以重申和强调。1、探索农村社区设置形式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便于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各地探索制定农村社区布局和建设规划,形成了“一村一个社区”、“多村一个社区”、“一村多个社区”等多种社区设置形式。2、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许多地方积极引导一些市场主体到农村投资,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周围兴建了日用品超市、幼儿园、洗浴室、饭馆等商业性服务设施。3、培育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一是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重点推进医疗卫生、人口计划、社会治安、司法调解、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文教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进社区,把政府公共服务送到农民身边。二是以农村党员、社区志愿者协会和专业经济技术协会会员为主体,大力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三是以日用品超市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等为主体,用市场化方式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四是根据农村社区特点,建立健全为生产服务的科技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4、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通过全面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做好教育、文化、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工作,实现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全覆盖。乌兰察布市因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多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牧区剩余人口多为老弱病残者,土地撂荒严重。近几年,乌兰察布市因地制宜,根据各县、乡、村的立地条件,大力支持组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十个全覆盖”规划建设配套设施为农牧民加入合作社创造了有利条件,既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又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可谓一举两得。现如今,各旗县分布有大量种植养殖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从而使农牧民劳动力出现大幅返乡流。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乌兰察布市广大农村牧区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前的垃圾场变成人们休闲娱乐的小广场,雨天坑洼泥泞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残破土墙变成了红砖砌垒、宣传政策的文化墙,过去雨天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破旧土房变成结实保暖的大瓦房,夜晚道路两旁亮起的一盏盏路灯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无不让老百姓喜笑颜开,村民农闲时都愿意到村广场上扭秧歌、或是聚在便民超市里闲聊逗趣,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问题入手,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十个全覆盖”工程充分考虑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合理确定建设任务,坚决杜绝盲目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真正满足群众需求。5、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在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同时,积极在社区、协会、专业合作社里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在农村基层工作的覆盖面。各地普遍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为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提高能力提供场所。通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按岗承诺、党员奉献日等活动,为普通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农民群众提供了平台。各地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村中选拔村干部,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到村组织任职创造条件。三、当前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我国社会服务和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事业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政府较多偏重于管制而忽视服务。虽然党政领导负责人反复强调要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构建服务型政府,但一些政府部门仍然习惯于运用行政权力对社会组织及公众进行管制,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在现有政绩考核制度下,政府部门主要偏重经济业绩,而忽视社会责任和社会管理。对城市街道社区的管理,行政目标考核责任过重,而弱化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制约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行政目标考核是必需的。没有考核,没有硬性指标,很多要求难以落实。当然,设计具体的服务指标很难。但只有经济任务、硬件建设、形式要求,考核的意义就不大。一些社区的管理中心宣传栏做得很好,宣传资料摆放很整齐,但社区成员感受到的服务有限。(二)社会管理的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基层政府的内部分工不明确,责任主体不清晰,各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的沟通和协调,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从而使社会管理的成本增加,管理效率大打折扣。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政府派出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矛盾出现在乡街基层社区,而问题往往涉及政府职能部门,乡街无力单独解决。在面临群众大量利益诉求时,乡街组织只能向上级职能部门反映,无法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如遇到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必然导致越级上访,而最终责任大多又落在乡街社区。(三)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规范性不够。目前,只有少数基层政府部门推出听证会制度和公众满意度测评制度,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中,公众参与还没有成为必经程序。公众参与的程序不规范,很多时候体现为一种动员性和配合性的参与,因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作用也表现得有限。没有公众对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参与,政府的社会管理就可能是一厢情愿,有可能违背人民的本意,这也不符合善治的要求。(四)法规制度建设落后。社会救助法等很多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至今没有出台,公民的基本社会权利难以得到申明和有效保障;一些规章制度严重落后,难以有效调节新的利益矛盾,在面临一些新的利益冲突时甚至出现了制度缺失。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实现通过法律法规调节规范各种社会关系和行为,在社会管理领域实现依法治国。(五)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不足。虽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社会服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趋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很多基层社区在做工作时感觉困难,原因在于缺失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下降,“无钱办事”的矛盾日显突出。除此之外,农村的社区管理也存在着问题:村委会干部知识更新不够,他们不懂得社区管理方法,没有掌握现代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特别是实行村民自治以来,一些村委会组织甚至家族势力操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村社区作用的发挥。(六)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在社会服务和管理领域,政府职能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加速改革和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模式,理顺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需要进一步从一些传统的管理领域中撤退出来,将更多的领域交给社会去管理。(七)社会事业组织发展落后,还不能有效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等社会事业组织直位承担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但相对于我国企业组织运行机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进度而言,我们各类社会事业组织还缺乏适当、有效的外部监管,内部运行机制的传统色彩也相当深厚,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不能适应快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八)社会事业发展缺乏专门人才。没有高水平的专门人才,社会事业的发展就会失去人力支持。和经济技术人才的培养相比,我国目前对于社会事业发展人才的培养有很多不足,存在专业设置不全、分类过粗、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人才培养层次偏低、人才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四、几点建议和对策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和建设是扩大居民参与、深化居民自治区的有益探索,是社区服务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和再街口这,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细化和深化,对新形势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夯实群众基础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一)提高社区建设参与率必须立足基层广泛的社区参与是一个直接决定社区建设与治理民主民主化程度的本质问题,它是社区建设的深厚基础,也是社区治理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在解决居居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参与结构失衡的难题,需要进一步打造公共交往平台,扩展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必须立足基层,进楼入户,以人为本,面向群众。(二)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必须付诸实践社区居民的自治是建立在一定区域内的城市居民对公共利益的共同关心以及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基础上的。实行社区居民自治就是要动员社区居民积极行动起来,依法处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决定自身的共同利益,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家园。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必须在“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原则的指导下,把楼院建设作为搭建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平台,作为实现居民自治的有益实践(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居民群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主要依靠集体经浊和农民供给,公共财政的投入比较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后,在设施建设等各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捐赠起了示范作用。(四)协助完善立法社会救助立法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任何国家都必须认真履行这项职能,以确保公民的社会救助权利。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视角看,专门的立法模式就是“多法并行”模式,即在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分别立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在构建之中,根据国家的立法规划,先于社会救助法列入立法议程的社会保险法采用的是专门立法模式,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只能采取专门立法模式。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可以根据社会保障制度中各个具体项目的难度大小和实际进展情况,先分项制定法规,再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五)为社会力量参与创造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培育了许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既有百万富翁,也有普通人。在乐于参与和奉献的同时,他们也需要社会的认同和鼓励。海门市之所以在吸引社会资金方面比较成功,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从物质地、感情、心理、舆论、人际网络等各个方面,采取了有力有效的措施,给了捐资者丰厚的回报,对于吸引和激励社会捐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六)有效整合资源在打造社区建设“两公里服务圈”的过程中,注重整合资金、资源、人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比如,在建社区服务中心时,不盲目地进行新建,而是因地制宜,改建、扩建各种形式一起上,较快地实现了服务中心全覆盖。因此,要注重吸引各部门的项目集中建设在社区,各项服务设置在社区,形成资金、资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建设。附参考文献:1李立国社会服务与管理,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7月2张平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7月3黄树贤、欧阳淞基层民主建设,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7月4仇保兴城乡规划与管理,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7月5李学勇自主创新,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