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2《正比例》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826754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2《正比例》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2《正比例》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2《正比例》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2正比例word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4.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正比例。2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难点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观察思考课件出示:在一家商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绳子的长度和总价的表。长度/m1234567.总价/元3.16.29.312.415.518.621.7.(1) 表中有哪两种量?(2) 长度变大,总价怎样?若变小呢?(3) 相对应的总价和长度的比各是多少?比值呢?当学生回答完第二个问题后,板书:3.1:1=3.1,6.2:2=3.1,9.3:3=3.1.然后进一步问:这个比值实际上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总价:长度=单价(一定)二、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一)情境一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4正比例关系: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5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四)想一想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师小结:(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请你也试着说一说。(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爸爸的年龄/岁3233(1)把表填写完整。(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二、练一练。1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4 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四、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并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附送: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4.4反比例word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反比例的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教学目标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2、能力目标: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四、教学过程:基于以上的各种分析和设想,我将按照以下环节进行课堂教学:一、故事导入,导课揭题:讲财主和帽子的故事 ,引出新课。 如果总布量一定,每顶帽子用布量和帽子的数量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 (板书课题:反比例)(设计目的:以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初步感受反比例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加法表”和“乘法表”,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初步感知理解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不同。设疑:这两种量是不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反比例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再解答,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题目。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自行车客车小汽车速度/(千米/ 时)104080时间/时12 提示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b.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c.你还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板书 速度 时间 = 路程(一定)3、出示“分果汁”的情境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完成本题,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果汁的总量不变,当杯子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每个杯子分到的果汁量有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板书: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一定)4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反比例的意义。(1)综合例2、例3的共同点。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2和例3,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及判断反比例的方法。5、讨论“加法表”和“乘法表”是否成反比例 。6、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财主和帽子的故事是否成反比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合作、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反比例的概念,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最后对加法表和乘法表两种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解决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名回答)(1)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2)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3)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4)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需天数。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反比例的例子。(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发比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的认识,又巩固了正比例的相关知识。最后,通过找一找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反比例的例子,请同学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这一过程,是知识的再现的过程,又是再次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五、板书设计: 反比例 速度 时间 = 路程(一定)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一定)六、教学反思:本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我是在教学完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教学的,通过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三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让学生容易掌握也容易判断两个是否成反比例。第二、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学生从中发现第3小题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引入课题。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也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第三、注意首尾呼应,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两重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理论用于实际,然后再回顾课前所呈现的两个表,和是12的加法表和积是12的简洁表,让学生去判断这两个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让学生有一个首尾呼应的感觉,使课堂条理清晰一气呵成。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环节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跟着老师走,感觉有点放不开。2、在提问方面,过多照顾了学习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困生知识的拓展训练太少,要多关注全班学生。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题,编问题,让学生己去探索,自己去提问,自己去发现,这样的教学才是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更专业一些的境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上,再来一些革新,更加放手让学生去做,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