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825028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北师大版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局部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参与了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以和他们维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方法、机智勇敢的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平安无恙的保管下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情报的过程。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示能力。教学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示出的冷静、机智、勇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迸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身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说)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 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外乡,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 60 个。二战中有5000 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越3500万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 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掌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2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示。 语言: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师点评:虽然同学们的朗读处置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身的口吻表达出来吗?。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示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交流杰克的表示。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示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 再读有关句子。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3过渡:(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孩子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瑞德夫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孩子杰奎琳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5设疑讨论: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假如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瑞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发给谁?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定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六、安排作业,课外延伸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扮演。看哪一组扮演得最好。将评选最佳编剧、导演和演员。板书设计:生死攸关的烛光半 截 蜡 烛一波三折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吹灭 端走 端上楼教学反思备课时,我想,要让学生弄明青丝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必需让学生搜集有关“二战”的资料,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当学生汇报后,我又加以补充,使学生了解了“二战”,从此激发了学生想了解法国一家人是如何维护秘密情报的意愿,对课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阅读。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自读感知,小组合作抓重点语句感知,有感情朗读感知,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考虑时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扮演母子三人是怎样利用机智、勇敢、冷静的品质去面对危急时刻,想尽各种方法来维护这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学生明白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心。加之让学生想象,使学生真正体会母子三人的伟大精神。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精神。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局部内容,作者首先概括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参与了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以和他们维护情报采取的方法,接着祥细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方法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课文紧紧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了一个惊心动魂的故事。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非零起点的,本篇篇幅不算太长,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学生读了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大意,感受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做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简洁地表达内容后,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外静内急”的心理,为学生个性化体验创设条件。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学生的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对话”的结果必定也不会完全相同。采用对话模式,尊重和挖掘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人智斗敌人的表示。2感悟法国一家人爱国的感情。3读出课文表达的感情。教具准备自制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录像,激情导课同学们,xx年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0周年。在60 多年前,迸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放录像,大家看录像。)1931年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亿人被卷入战争,战争导致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二战中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同盟,这些国家里的广大人民、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身家园,都加入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二、初步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三、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学生谈自身的谈感受,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五、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盟、档、揉、芯(会写的字)六、交流预习卡七、学生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文我们对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1伯瑙德夫人维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绝密。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维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巧妙的方法?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考虑:当危险步步迫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身的感受。3小组交流。4小组汇报。“她看着两个脸色惨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请大家认真读读,看看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示怎么样?抓住“急忙”、“轻轻”和说的话,体会伯瑙德夫人的镇静和急中生智。危机似乎过去,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国人又把蜡烛重新点燃。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板书:紧张,恐怖。指名朗读有关句子。)结合前文理解“不可思议”的意思,以和“不可思议”的后果。从描写雅克的段落中体会雅克的从容镇定和冷静。继续运用刚才抓住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教师小结: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带着这份感动和钦佩再读句子。教师渲染:蜡烛越来越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蜡烛微弱的烛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重点体会“娇声”一词。杰奎琳利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他对孩子的思念。指名读杰奎琳的话。师生合作读课文:“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蜡烛即将熄灭,时间不允许她听故事了,她仰起小脸高兴地说:“”(学生读课文)杰奎林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道过晚安,上楼去了。端起烛台的她会想什么呢?5句式训练:教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扣人心弦的战斗中,勇敢机智的一家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说一两句话。伯脑德夫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儿子雅克孩子杰奎琳三、复述故事1请学生自身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协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 (怎么做的)。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和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四、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原本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布置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身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扮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3组织学生交流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扮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标明什么?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扮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和人们的机智与勇气。五、教师总结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家人都为维护情报站冷静冷静和敌人周旋,这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紧张得几乎窒息又非常感动,就让我们一起记住他们,记住这些在二战中为捍卫祖国、反抗法西斯而斗争的平凡伟大的普通人。六、作业设计想一想,猜一猜:下一次的绝密情报会藏到什么地方?教学反思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排演。但我们的教学绝不能仅局限于热闹的排演,还要引导学生说说自身所扮演角色的特点,所想表示人物的思想情感等。通过读、说、演等形式,让课堂活起来,也让学生有收获。 这是一篇情节曲折故事,读完后仍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感受。在讲课时,并没有完全把这种紧张的气氛渲染出来。要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活动,从一个细小的语言中,从一个特别的动作里。课文后有这样一道题,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仨人会说些什么?我觉得很局限,我把它换成,下一次的绝密情报会藏到什么地方,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关注,效果非常好。总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对话”的结果必定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地?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综观老师教学会发觉教者“对话”教学理念在行为操作中的有力跳动与良好掌握。片段一和片段三其实透视了多元解读的辩证性。“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发明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因此,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的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等的一种契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老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置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显然,这是教者的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之间相互关联的辩证规律。教者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抵触,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善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表示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时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时深入。“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可以看出,老师的实践是着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时拓展、学习战略的适宜点拨以和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随同着“对话”进行的始终。就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辩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介绍 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紧紧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按记叙顺序分为两局部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参与了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以和他们维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方法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会写四个生字,正确读写“暗淡、厄运、生死攸关、不可思议”等词语,懂得“生死攸关”、“不可思议”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机智地应对。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的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2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四个生字,正确读写“暗淡、厄运、生死攸关、不可思议”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3以课文为载体,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9年,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迸发了!第二年,德国主力军突破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身的祖国,法国人民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一页,去感受他们那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的音。不理解的词查查词典。第厄普市 马奇诺防线 伯瑙德夫人 杰奎琳横档 暗淡 重新 厄运 从容 生死攸关 不可思议2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反馈,理清文章层次四、资料交流1第二次世界大战2马奇诺防线五、口语交际结合自身看过的影视作品或读过的文章,谈谈对“情报”的认识。六、安排作业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自身的感受。记下不懂的问题。2誊写生字,积累词语。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机智地应对。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的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2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备课反思我曾经以为,自身对备课驾轻就熟,但经历了一次赛课,才发现自身需要提高或改进的地方太多了。一、以前,每课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我从未花费心思考虑过,教参上怎么写,我便怎么确定。然而,在一次次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教学目的的重要性。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公开课教案!教学过程就是要落实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参是面向大多数教师和班级,具有普遍意义,但具体到每一个教学班,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教学目的实际是一种定位。二、对问题的整合,实际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前,总希望将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传达给学生,于是,课堂上教师问得过细、过碎,一步步牵着学生鼻子走。一堂课下来,感觉很累。对学生的过高期望和缺少宽容,让学生感觉也很累。在试讲过后,老师们指出了问题所在。在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将问题进行整合,将几个问题变成一个问题:在危急关头,伯瑙德一家人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身的感受。学生有了自身读书、考虑的空间。课标指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这必定会成为一种积极因素,促进课程的改革。而在此过程中,我也懂得了适时隐藏教师角色,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