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797661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识记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培养翻译课文的能力。 2.学习文中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赏析叙述中插入议论的妙处。 3.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过程与方法1.了解“说”这种文体。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教学重难点】1.了解柳宗元。2.积累文言词汇,在诵读中感受本文整散结合的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法。【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毒蛇”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提起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阴狠”“恐怖”这些词语,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你们想知道天天面对毒蛇,而且将捕蛇作为自己的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千多年前永州捕蛇人的奇特生活。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2.背景链接唐朝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巧立名目,无限制地搜刮人民的钱粮,使人民不堪重负。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10年。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的悲惨景象,他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仁政。“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代的杂文大体近似。或借一件事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的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3.语基积累(1)生难字啮(ni) 腊(x) 挛(lun) 踠(wn) 瘘(lu) 疠(l)几死者数(j shu) 谨食之(s) 嗣(s) 蹙(c) 踣(b)死者相藉(ji) 以俟夫(s) 曩(nng) 隳(hu) 恂(xn)当其租入(dng) 莅(l) 缶(fu)(2)古今异义黑质而白章(古义:花纹;今义:条目,条理等)若毒之乎(古义:痛恨,憎恨;今义:病毒,毒害)可以已大风(古义:麻风病;今义:风力很大的风)向吾不为斯役(古义:假使,假如;今义:方向,对着等)可以已大风(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许可)虽鸡狗不宁焉(古义:即使;今义:虽然)永之人争奔走焉(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义:处处;今义:时常,经常)(3)一词多义观 今以蒋氏观之(动词,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动词,考察)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动词,吃)谨食之(动词,喂养)毒 若毒之乎(动词,痛恨,憎恨)赋敛之毒(名词,祸害)得 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捕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动词,得到,了解)弛 则弛然而卧(动词,放松)弛担持刀(动词,放下,解除)焉 争奔走焉(代词,捕蛇这件事)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助词,可不译)赋 岁赋其二(动词,征收)复若赋(名词,赋税)去 去死肌,杀三虫(动词,去除)停数日,辞去(动词,离开)若 貌若甚戚者(动词,好像)更若役(代词,你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介词,比得上)若毒之乎(代词,你)(4)词类活用君将哀而生之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去)谨食之,时而献焉(名词作状语,到规定时间)岁赋其二(名词作状语,每年)而乡邻之生日蹙(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得而腊之以为饵(名词用作动词,把蛇晾干)以尽吾齿(形容词用作动词,过完)竭其庐之入(动词用作名词,家里的收入)(5)特殊句式判断句苛政猛于虎也(“也”,判断句标志)省略句黑质而白章(省略主语“蛇”)余将告于莅事者(省略宾语“这件事”)倒装句则何如(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则如何”)苛政猛于虎也(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苛政于虎猛也”)三、布置作业:课后继续读课文尝试理解文意,将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二、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捕蛇者说”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2.分层解读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捕蛇原因。 第二部分(第24段):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第3段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第4段蒋氏自陈心曲。 第三部分(第5段):点明全篇主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三、深层领悟1蒋氏的话哀而不伤,却最终使作者“闻而愈悲”,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的理解。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2本文是怎样层层埋下伏笔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本文主旨是揭露赋敛之毒,而开篇却先从蛇有剧毒、永州人“争奔走焉”写起,接着再写蒋氏三代专捕蛇之“利”,可谈及这件事时,他却“貌若甚戚”;当作者提出要“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竟“大戚”“出涕”,并发出“君将哀而生之乎”的呼告。 这样层层设伏,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有致,能够引起读者的关切和期待,这便是蓄势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3永州之野产异蛇,毒性剧烈,那么蒋氏捕蛇是明智之举吗? 观点一:是明智的。在当时那个战乱年代里,苛捐杂税繁重,蒋氏如果不捕蛇的话,可能就会像他的乡邻们那样“非死则徙”,他现在的生活状况比他的乡邻好,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观点二:不明智。他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而蒋氏每年要两次冒着死亡的危险去捕毒蛇,简直太不明智了。连性命都不保,还何谈“甘食”“熙熙而乐”啊。 观点三:蒋氏捕蛇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一定不会选择捕蛇,因为捕蛇太危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死在这件事上,他本人也多次差点被蛇毒死,但在当时赋税那么繁重的情形下,他别无选择。他现在靠捕蛇为生,既没有像乡邻们那样搬走,也没有死去,日子过得有“甘”有“乐”。跟当时社会上的很多人相比,他还算是过得比较好的。【结束语】 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税的记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地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板书设计】捕蛇者说 柳宗元捕蛇原因当其租入自述遭遇 捕蛇之险 专其利三世 几死者数矣提出建议更役复赋自述心曲 旦旦有是 熙熙而乐点明主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苛政猛于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