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苦糖 2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84135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苦糖 2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苦糖 2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苦糖 2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苦糖 2教案 长春版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童年往事的回忆性的文章。本文以“苦糖”为中心线索,记叙了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往事。 “糖”本来是甜的,而本文作者却说是“苦糖”,这强烈的反差又是为什么呢? 可想而知,“苦糖”必然承载了一个孩子儿童时代一段深沉而又苦涩的记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还是孩子的“我”对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甜甜的、神奇的滋味促使“我”鼓起勇气,开始了让“我”一生都为之难忘偷吃白糖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近乎着魔的“我”在一个多月后用自己的小手蘸完了罐子里的最后一粒糖。端午节到了,当母亲小心翼翼地从屋梁上拿下那个空罐子的时候,此时的“我”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早已为一顿饱打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或许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我”的心里更好受一些。可出人意料的是抱着空罐子发呆的母亲,对“我”竟然连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于是在那一刹那曾经令人陶醉的神奇的“甜”使“我”的全部身心变得近乎苦涩,也是从那一刻起母亲的沉默深深地撼动“我”的心灵:“我”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这个信念在“我”的心中成了永恒,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回到故乡,“我”总会带一些白糖,而自己却从那件事后很少再吃白糖。糖是甜的,是“我”曾经向往的、令“我”陶醉的神物,却带给了母亲伤害,带给了“我”一段苦涩的童年回忆,这就是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用“苦糖”做文题的原因所在! 文章自始至终以作者的口吻叙述,并没有太多直接描写母亲的语言,但母亲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朴实而又伟大的母亲!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3.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课件。2.感悟母爱。(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 “挨”是多音字,表示“遭受”之义。“梁”字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忽略刀字旁边的两点,同时注意与“高粱”的“粱”区分开。“罐、蘸”这两个字结构都比较复杂,要注意指导书写。“舔”要注意最后的两点。2.朗读指导 课标中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然落实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应有不同的针对性。就本文来讲,应着重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例如:可以让学生把“我”在整个偷吃白糖的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语句找出来,分别读一读:“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在嚼咽的时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读一读,那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悟就不言而喻了。3.阅读教学(1)对词语的理解,除了运用工具书外,更重要的还是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放在文中去理解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如:“咕噜一转”“缩了一下”“怔怔地”“发呆”,这些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评价文本。学生在学过本课之后,一定会有许多想法和做法,如:想象多年后“我”拿着白糖回家探亲的情景,想象母亲抱着空罐子时的内心想法;还可以不同人的身份说话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各抒己见。(3)本文对母亲的直接描写并不多,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和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推想课文中词句表达的深刻性,感悟母亲的内心世界。这一步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题目,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4.活动提示(1)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读感悟母爱这一本书,并畅谈各自的感受。(2)设计一个心理沟通卡,并让学生填写后交给妈妈。5.课时安排:建议23课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对于文中出现的“在”和“再”应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辨别字义。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重点理解“苦”字的含义。相关资料 糖的秘密:人们都喜欢甜味,甜味与糖是联系着的。蔗糖、麦芽糖等是大家熟悉的糖,它们不仅味道甜,而且还是供应人体能量的物质。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苦糖 3教案 长春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爱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基础知识:一、生字拴:shun用绳子等系在物体上,再打上结。拴着(拴住)梁:ling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屋梁(桥梁,津梁 )凳:dng “几”部 有腿没靠背的专供人坐的家具。凳子(方凳,板凳)挨:i 遭受,忍受 挨打(挨饿,挨时间)拈:nin用两三个手指头夹。拈轻怕重 拈香撮:cu量词 一小撮(一捏盐,撮合,搓弄 ) 二、正音字血xi 拴shun 亲戚qi 晶体jng 砖头zhun 塞满si 而r 扔了rng 缩su三、多音字挨 i挨打 i挨紧 血 xu鲜血 xi出血四、区别字 梁( ) 拈( ) 撮( ) 在( )粱( ) 粘( ) 最( ) 再( )五、解词探望:(远道或专程)看望陶醉:快乐如醉激荡:受冲击而动荡怔怔的:发愣,发呆责怪:责备怪罪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看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二、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四、齐读课文五、作业: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内心情感。教学过程:一、指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什么了?2.指名读2、3、4、5自然段,说说事情的经过,划出“我”在整个偷吃白糖的过程中行为表现的句子。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讲一讲。重点理解:“咕噜一转”“缩了一下”“怔怔地”“发呆”等词语。体会作者每次偷糖吃时的情感。理解:为什么母亲发呆,为什么没有责怪我?她此时心里可能想什么?3读6、7自然段,这件事对作者有怎么样的影响?二、想象一下,作者多年以后,拿着白糖回家时的情景。他会和母亲说什么?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联系我们今天的生活,谈一谈你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你有类似经历吗?如果有,说一说。板书设计 13苦糖 咕噜一转 心缩了一下 偷吃白糖 怔怔地 苦 糖 发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