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鄂教版科学四下第5课《茎往哪边长》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82204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鄂教版科学四下第5课《茎往哪边长》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春鄂教版科学四下第5课《茎往哪边长》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春鄂教版科学四下第5课《茎往哪边长》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鄂教版科学四下第5课茎往哪边长word教案教材分析茎往哪边长是在对植物怎样发芽、生根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观察之后的又一个观察主题。前几课是研究植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生长特性,本课则是研究植物在地面上层的茎的生长特性,全面观察植物由土壤环境到地面环境,生长成一株株参天大树的知识奥秘。教材第一部分,首先告诉学生植物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和向水性,并提出问题,植物的茎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特性?同时指出到校园或大自然中去,观察树的枝条生长有什么特点,向阳处和背阴处植物生长有什么不同。课文出示了一幅公路两旁树木生长情况的图画。通过课文的提示唤起了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萌动,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想说一说自己的所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科学不能凭经验、凭一张图画来下结论,应亲自到实地观察。老师应选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树枝让学生观察,并把学生的观察引向科学的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茎的生长有什么特征。教材第二部分是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事科学的观察活动。从小学生的观察习惯来看,进行观察往往只“用眼看”,而且看到的常常是一些局部的不全面的现象和特点。“大家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发现了什么,再来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做实验观察茎的生长特性呢?”首先应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第二,各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谁想的办法好。第三,老师也可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并经讨论、汇报、商定出应选两株生长良好,生长较快的植物的幼苗进行实验。分别用大小适宜的两个盒子把它们罩起来,并在每个盒子的一边侧上方开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孔(各小组开孔方向可不同)分别罩住幼苗观察。教材最后是根据课外实验记录的情况,让学生总结出茎生长有向光的特性。教师在授课时可结合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农业倡导的合理密植等知识进行拓展教育。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对于植物根的向性的探究,学生基本了解了对比探究的方法。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动手实践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需教师适时引导。学习目标1.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2.到校园或大自然中细心观察植物茎的特点,推测茎的生长特性,并能自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记录的事实归纳分析出茎的向光性。3.通过对茎的观察、推测、实验、记录等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品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难点:植物茎的生长特点。评价任务通过设计、实施对比试验,认识植物的茎的向光性。教学准备1.课前对每个观察小组的观察内容做一个大致分工。2.向阳处生长繁茂的树枝图画或照片。3.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4.小组活动材料:硬纸盒、白纸、剪刀、小尺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和向水性。那么,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呢?2.平时生活中你对树枝的生长情况有何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光线好的地方树枝生长得好些,光照不强枝叶生长得不好。)二、观察树枝生长情况1.划分小组观察区域。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注意安全。不伤害树木。3.组活动。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茎的生长有向光特性。三、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研究茎的向光特性1.提问: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观察到茎的生长呢?2.讨论:我们应选用什么幼苗作为观察的对象?(可先用生长较快的黄豆苗等)用什么材料做盒子罩住幼苗?用多长时间来观察?怎样保育幼苗长得更快更旺?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得更好?3.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实验,如:盒子能否选用木板制作?盒子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打孔打多大,孔打在上端什么位置好?每次浇水、观察后应注意什么?记录表怎样设计?老师要适时评价,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4.小组讨论:为了能更有效地研究发现茎的生长特性,应怎样实验效果好?(引导议定出应选择两株生长得较快的植物幼苗做研究对象如豆苗。分别用纸盒子把他们罩起来,并在盒子一边的侧上方开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孔。罩盒子时,注意让一个盒子的孔朝左,另一个盒子的孔朝右,并注意浇水,保养,每次观察和浇水后,注意马上用盒子按原样罩住幼苗。)5.课外进行实验观察研究。6.指导做好观察记录表。四、总结与拓展1.整理记录并分析出茎有向光性。2.农业种植倡导“合理密植”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有条件的学校可实地观察并请农业科技人员讲解)3.植物茎的向光特性对植物自身生长有何意义?你有何启发?板书设计茎往哪里生长植物的茎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教学反思本课实验对比性较强,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培养过程中条件的控制。试验后,应要求学生学会有目的,有顺序,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用多种手段去观察,观察之前应做一个观察计划,观察计划的制定应简单实用。教材已提供了一个表格,学生可从观察时间,不同幼苗在不同盒中生长的情况等方面做好记录进行观察实验。附送:2019春鄂教版科学四下第9课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word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实验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感知其产生条件。2、能实事求是、准确地测量并记录实验现象。3、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能解释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出示一根接力棒)看,老师这儿有根接力棒。请两位同学上来,他们各自用一只手各握一端,使劲儿往自己这边儿拉。谁先拉过来谁就赢。谁来?(点一高个子男生和一矮个子女生)咱们先来预测一下,他倆谁会赢。(学生预测男生赢)好,比赛开始!(学生游戏,女生获胜)师:出乎意料吧!为什么呢?男生:我这端太滑了,握不紧。师:(问女生)你这头儿呢?女生:我这端有橡胶套,握得很紧,一下子就把他拉过来了。师:(举起她手中的接力棒)哦,原来这头儿有个橡胶套。(板书:橡胶套)评析:这根接力棒一端套了一个橡胶套,另一端涂了润滑剂。这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当高个子男生握住光滑的一端,是绝对拉不赢握着橡胶套这端的女生。但是学生并不知情,所以都预测男生会赢,结果出乎意外,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师:谢谢你们的参与!来,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两支笔。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你们发现这两支笔有什么不同吗?生:一支笔上有橡胶套,一支笔上没有。师:是啊。这个橡胶套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教师完善课题,板书:笔杆上 的作用)评析:参加游戏给予奖励,引起其他学生的极度羡慕。奖励给学生的两支笔,恰好就是今天学习内容要用到的材料。一步步的衔接,让环节间的过渡显得自然无痕。二、学生动手做滑笔、推笔实验,感知摩擦力。师:(出示两支笔)同学们,同样的两支笔就放在大家面前的小纸袋里。还等什么,赶快拿吧!来,咱们先拿出没有橡胶套的这支笔。用一只手捏住笔的一端,另一只手从上往下滑动几次。试试有什么感觉。好,再拿出有橡胶套的笔,用同样的方式再滑动几次,有什么感觉呢?生:没有橡胶套的笔,滑懂的时候快一些。有橡胶套的笔滑动时慢一些。生:没有橡胶套的笔很容易就滑下来了。有橡胶套的笔滑动时比较费力。师:是这种感觉啊。现在,把这两支笔同时按在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前推动,再试试,又有什么感觉呢?生:有橡胶套的笔很难推动,没有橡胶套的笔很容易向前推。生:没有橡胶套的笔一下子就推过去了,有橡胶套的笔在推动的时候,好像有一种力在阻碍它前进。师:刚才大家感觉到的这种滑动起来比较费力的现象叫做摩擦现象。推笔的时候呢,感觉有一种力在阻碍着笔的前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板书:摩擦力)师:(课件展示摩擦力概念,边读边做动作演示)来,伸出双手,咱们一起边读边把摩擦力的概念演示一下。这种在两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它是摩擦力的一种。(板书:滑动)评析:通过动手滑动、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一种力在阻碍着手往下滑。推笔时,感觉有橡胶套的笔滑动得慢一些。这种感觉到的力就是摩擦力。有了感受,就给下面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作了铺垫。通过边读边做动作,更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三、讨论摩擦力产生条件。师:那么,产生这种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呢?(板书:产生条件)生:我觉得是要动起来。生:还要有两个物体。师:(演示手与黑板不接触)大家看,老师的手放在这里,与黑板之间有这种滑动摩擦力吗?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没有接触啊。师:(手接触黑板但不滑动)这时候有吗?生:没有。师:为什么?生:没有滑动。师:(手接触黑板并滑动)这样呢?生:有。师:现在,谁来总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生:我认为要产生这种滑动摩擦力,要有两个物体,它们要互相接触,还要在接触面上滑动起来。师:你真善于总结啊。(板书:两物体接触 滑动)评析:知道了摩擦力的概念后,还要知道怎样才能产生摩擦力。学生先试着自己说说产生条件,老师再通过演示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通过清楚的演示,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的。这两个条件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四、小游戏:找找身边的摩擦力。师:同学们,摩擦力可是无处不在的!咱们再来玩个游戏找找身边的摩擦力。男女生轮流抢答,两分钟时间,看谁找得多。注意不能说重复了。好,比赛开始!(学生抢答,老师计数)生:写字时,笔尖与作业本之间有摩擦力。生:游泳时,水与我们的身体之间产生了摩擦力。师:时间到。比赛结果,男生获胜!女生把掌声送给男生。恭喜男生。评析: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把游戏贯入到学习之中,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男女生间的比赛更是竞争激烈,大家争分夺秒,思维活跃极了。通过游戏检验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五、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大胆推测师:大家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摩擦力。那,你认为不同物体,摩擦力大小相同吗?生:不同。师: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影响因素)咱们先来推测一下,你认为?生:我认为和物体的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生:我认为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生:我认为和速度有关系。师:大家推测有这么多因素影响着摩擦力的大小。现在呢,咱们就选定其中的一项进行探究。(板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介绍材料,设计方案师: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呢?先打上一个问号。科学不能靠猜想,要尊重事实。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出示器材)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玻璃、木板、砂纸、毛巾、小木块,还有弹簧测力器。根据这些材料,你准备怎么做呢?打开实验箱,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想出办法?(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师:那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做?生:我们准备用弹簧测力器拉着小木块分别在玻璃、木板、毛巾和砂纸上匀速前进,然后看测力器上的刻度是多少,就知道摩擦力是多少了。师:你们小组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生:很好。我们也是准备这么做的师:哪个小组还有要补充的。生:我要提醒一下大家注意,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好。师:谢谢这位同学的提醒。咱们就这么办。那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注意事项)3、学生做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师:好了,现在做实验吧。(学生开始实验)4、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生:我们用测力器拉着小木块在玻璃上匀速前进,测出的摩擦力是1格,在木板上是3格,在毛巾上是12格,在砂纸上是18格。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有关系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师:还有哪个组汇报?(投影展示)师:其他组有不同结论吗?生:没有。师:大家的结论是一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确有关系。问号可以去掉了。什么关系呢?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板书: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师:那,我要是想让摩擦力变小,可以怎么办呢?生:可以让接触面变得光滑一些。师:让摩擦力变大,又可以怎么办呢?生:让接触面变得粗糙一些。评析:学生推测有很多种原因会影响到摩擦力的大小,只要是积极思维得出的,都是值得表扬的。但到底是哪些因素呢,由于时间有限,不能一一作答。所以,确定好一个研究对象、介绍完实验器材后,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小组同学根据材料互相讨论,得出方案并认真做实验。体现出一种合作互助的意识。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发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猜测-探究-发现的过程。发现原理后,反方向推理,运用原理来解决问题,为摩擦力的应用打下基础。六、摩擦力的应用、拓展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你们能发挥聪明才智,为蓝猫和淘气解决一件麻烦事吗?请看视频。蓝猫他们为什么会滑倒爬不起来呀?生:是因为地板太光滑了。师:快想想办法呀!让蓝猫他们能够站起来顺利地通过?生:可以给它一双鞋。鞋底很粗糙的。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生:还可以在地上铺一层沙子,也是增大摩擦力。师: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增大摩擦力。冬天,汽车在雪地上行驶,为什么要上防滑链呢?生:是为了让接触面变得更粗糙,从而增大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防止汽车打滑。师:饮料瓶的瓶盖上为什么要制造花纹呢?生: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容易扭开。师: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增大摩擦力?生:不是,有时候要减小摩擦力。师:你知道滑滑梯的表面怎么这么光滑?生:让接触面变得更光滑,减小摩擦力。师:工人师傅为什么要在机器的活动部位加润滑油呢?生:是为了减小摩擦力。让机器运转得更快些,防止磨损。师:所以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大有益摩擦力,减小有害摩擦力。师:现在,请参加游戏的同学上台来。(问男生)你知道为什么会输吗?男生:是因为我这端涂了润滑油,比较光滑,摩擦力太小了。师:(问女生)你又胜在哪里呢?女生:我这端套了橡胶套,摩擦力增大了。师:原来是摩擦力的原因啊。(出示有橡胶套的笔)那,笔杆上的橡胶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生: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让我们写字时握得更紧一些,不至于滑落,方便书写。评析: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事例,证实了学习目标已经达到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以提出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整节课更显完整。七、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我知道了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生:我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生:我知道了怎样增大摩擦力。师:当然了,摩擦力的大小不仅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咱们以后再接着研究。评析: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谈收获,是在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结尾处的问题,引起学生更多的探索欲望。总评本课是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在具体执教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内容为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学习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延伸,增设了寻找身边的摩擦力及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扩展了摩擦力的应用。整节课构思新颖,以充满趣味的游戏开课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亲自动手实验中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在激烈的比赛环节中巩固摩擦力的无处不在,在积极的思维中探索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理论与应用的结合中,检验学习效果,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以提出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结束,整节课的设计流程体现了一个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高度统一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