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80231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二次备课教学重点、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准备:师:阅读了解送别诗相关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书写要出示的知识)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正确朗读古诗,感知古诗大意。2.搜集关于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3.搜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二、合作交流(一)导入新课。1.由背诵以前学过的赠汪伦、别董大导入。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二)检查预习。1.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指名朗读全诗,正音。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借助注释等方式了解诗的大意。集体交流:(1)指名概述诗的大意。(2)引导学生质疑。(重点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三、品读体验(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结合注释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里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温馨提示: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是乘舟自西向东而行,所以辞行时自然是面向西和李白辞别,作者用到 一词,准确精练。后两句中“尽”和“唯”字用得特别好,说明朋友的帆影已消失了,作者还在翘首凝望,朋友情深自然流露。用自己的话写出对后两句的理解: 2.整首诗前两句主要是叙事,后两句 ,情景交融,成为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名篇。3.指导朗读。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李白的情谊读出来吧。4.结合刚才的理解,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最先背下来。(二)送元二使安西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1.古诗的前两句,从 字可看送别的时间,从 一词可看出地点,从 一词可看出当时的天气。2.后两句中一个 字,使人不难想到临别时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留恋,担心,祝福,“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更是有意拖延时间,好让朋友多待片刻。(板书:情深)3.引导学生想象:老朋友再次相逢,举起酒杯,旧时的点点滴滴都如画面一般浮现在眼前。也许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他俩泛舟碧波之上,一同也许那是在温暖的灯光下,两人促膝而坐也许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们可能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用美的语言来表达。)4.和同桌交流诗句的意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指导朗读:把王维的千言万语融在你的朗读中吧。6.生练习背诵。四、巩固延伸1.和小组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首诗。2.男女生分组开展背古诗比赛。3.想象难舍难分的送别情景。选择其中一首编写一个小故事,并试着配一幅画。4.办一期以送别友人为主题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景美 、情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教学反思: 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田园诗情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感受荷兰这个著名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风情,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时测评学生用书。【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读、悟、议、演结合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过程】一. 释题导入1. 谈话导入: 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课件播放荷南美景图片)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4. 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14个,其中“刍”“牲”是翘舌音,“尊”是平舌音。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仪态 尊重 偶尔 舒服 骏马牲口 光芒 珍贵 踢开 奶桶2.再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巡视。三.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第二部分(2-5):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第二部分(7):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南”总结全文。四.学习第一部分(1)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和作用(2)理解“仪态端庄”“尊严”“反刍”“极目远眺”。“碧绿的丝绒毯”是什么样的?“仪态端庄”本来指怎样的人?(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现在呢?(评:词语中也藏着温情。)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引读前两句,谈感受)(3)仿写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是( ),( )也是( )。(4)“牛羊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边看录像边说一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品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想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骠悍强壮”这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骏马?“赞许”的反义词是什么?“悠然自得”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评:生活在绿色草原上,绵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一边读文,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2.默读3、4自然段,突出了一个什么字?(静)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这份“静”呢?先自己读读,再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宁静?(生读,师扣住“静”字评价。理解“万籁俱寂”并造句。积累好句。(1)仿写句子。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只有( ),才(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齐读最后一段。找一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课外扩展:沉醉于荷兰的牧场,内心无限安宁,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历荷兰之后也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三.小结素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白天辽阔无垠,宁静和谐;夜晚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这一派如诗如画的独特景象真让人难忘。【板书设计】田园诗情牛低头吃草仪态端庄马彪悍强壮鬃毛飞扬羊悠然自得 真正的荷兰傍晚安静【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针对讨论主题“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的理论,我先从理解内容入手,然后再从写法上指导,让学生从写法上来谈,感受语言的优美,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自觉摘抄并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