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S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73895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S版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课时两课时。 字词导读 登 鹳 雀 楼 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里指落下。白bi日r依y山shn尽jn,黄hun河h入r海hi流li。译文:红日依傍着青山落下,黄河向东海流去。 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再。欲y穷qin千qin里l目m,更n上shn一y层cn楼lu。句导读: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译文: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字词导读 古 朗 月 行小xio时sh不b识sh月yu, 呼作:叫作。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这里用来比喻月亮又圆又大。呼h作zu白bi玉y盘pn。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作白玉盘。 疑:怀疑。又yu疑y瑶yo台ti镜jn,飞fi在zi青qn云yn端dun。译文:又怀疑是天宫里的明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1.学习古诗登鹳雀楼,认识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有很多有名的建筑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座有名的“楼”。出示鹳雀楼的图片:你知道这是哪座“楼”吗?你们觉得怎样?2.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作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著名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而去,他兴奋不已,便写下了这首诗。(板书:登鹳雀楼)3.齐读题目,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登”字?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三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1.借助汉语拼音把古诗读通顺。2.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四反馈自学情况1.这些生字你都记住了吗?比一比谁记得准。出示生字卡片:登楼依尽入穷千层2.朗读课文。(指导朗读,齐读)五感悟诗意,指导朗读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请你一边读诗,一边把诗人看到的景物画下来。(学生画简笔画,不必与文中插图相同。画出夕阳、山峰、黄河就可以)2.展示图画,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的语言不一定规范,老师待学生说完之后可以简单指导)学生:太阳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流向大海。老师:远处,太阳挨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鹳雀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3.同学们用画表现了诗的意思,你知道“依”“尽”是什么意思吗?4.群山、夕阳、黄河,多壮观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老师示范读出夕阳西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让学生反复练读。5.眼前的景象吸引着诗人,他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还要怎样做?读下一句。学生自读诗句。学生: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老师:诗人想看到更远处的景物,他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6.诗句中“欲”的意思,你知道了吗?(想要。)7.指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六指导书写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河:要注意“可”字第一笔“横”的起笔位置。黄:“艹”下面的“横”要稍微长一些,找准“撇、点”的起笔位置。1.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应该很熟悉了,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只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对诗中的一些字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更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这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在理解字义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更要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2.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儿,他们喜欢主动发言。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图画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理清诗的大意,为理解诗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打下基础。3.在写字这个环节中,利用游戏形式即“看谁找得对”来指导学生写字,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看看有点儿像,比比不一样,就差一点点,错了就变样,写时要注意,仔细想一想。”学生的兴趣较高,觉得很有趣。1.学习古诗古朗月行,认识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一谜语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枝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2.出示月亮的画面,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眼中的月亮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三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四反馈自学情况1.这些生字你都记住了吗?比一比谁记得准。出示生字卡片:朗识玉盘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五感悟诗意,指导朗读1.观察图画,说一说: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学生甲:月亮圆圆的,像白玉盘。学生乙:月亮圆圆的,像镜子。2.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自己读诗句,找一找。学生甲:诗人说月亮是白玉盘。学生乙:诗人说月亮是瑶台镜。3.老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展示)镜子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在哪里?学生:飞在青云端。4.你知道“瑶台”是哪里吗?(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月亮就像仙境中的一面镜子。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6.你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吗?连连看。六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行:“彳”的两个“撇”长短有变化,注意“亍”第二个“横”的起笔位置。玉:注意中间的“横”最短,最后一“横”最长。识:注意“点”的位置和“只”字中“撇”的收笔位置。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集体评价。 登 鹳 雀 楼唐代王之涣日群山黄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古 朗 月 行唐代李白不识月白玉盘瑶台镜宁静飞在青云端美好1.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在范读古诗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接着指名读。在指导朗读时,使学生掌握五言古诗的停顿规律“2/3”式。学生耳熟能详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吟诵,想象自己是在宁静的夜晚欣赏圆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2.在识字的时候,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将学生学字的兴趣大大地激发起来。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任选这些字创编小短文、小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神话、佳作、成语等,唤起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关注,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1.选字填空。时识(时)间认(识)(识)字(时)候2.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试着写一写。(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圆圆)的月亮像(玉盘)。(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淩,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他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主要是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不过流传下来的只有六首,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最为有名。李白(701762),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对,博学广览,并好行侠。25岁出蜀,曾在宫中任职,受排挤,弃官离开长安。后曾入狱,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一带),途中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病死在安徽当涂。他的诗歌抒发进步理想,抨击权贵,爱憎分明,气势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深入浅出,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二鹳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外形像鹤的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到宋以后被水淹没,水退后,失去往日的繁华和兴盛,于元初毁于战乱。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的文人学士常登楼赏景,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三人们对月亮的认识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美丽的神话传说。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就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无论怎么砍都砍不断,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西方人则把月亮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自从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以后,我们才知道了月球真正的样子。月球上基本没有水,也没有声音,人跟人之间讲话是听不见的,到处是一片寂静。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