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738857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材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中的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主要从了解的角度认识生物学,本节内容可分为三个内容:第一,认识生物圈;第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认识生物的特征。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入充满魅力的生命世界,领略生命的连续性、多样性、同一性的魅力,区别生机勃勃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非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以积极的态度去感受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物知识,认识和熟悉一些生物,其中有些学生还饲养过小动物、养过花草、参观过动植物园等。学生虽然知道生物多种多样,但对生物多样性理论还较为陌生,有待系统的理论学习。另外,一些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看电视等途径已经能够初步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但对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就很难表达清楚,有待进一步总结生物的特征。三、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3、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4、初步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四、重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 解决措施:1、视频、图片等感性材料,以及小资料中的大量数据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各个层次。2、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探究。难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概念解决措施:举例分析,得出概念。五、教法和学法教法:视频导入法、讨论法、归纳法、列举法、直观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感性认识化为理性认识、学会总结。六、课前准备教师:尽可能多的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视频等,创建讨论组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了解一些熟悉的生物。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放一小段视频,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引入相关生物学概念。提问:这些动物和我们都生活在共同的家园中,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家叫什么呢?二、引入生物圈概念: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三、介绍生物的多样性。课前小活动:试着将你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与小组的伙伴们交流,出去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与班上其他小组交流统计结果,并统计增加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总共列举了多少种生物。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活动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并对每组进行适当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讨论。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 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从而引出物种多样性这一概念。(一)物种多样性:小资料说明物种多样性。(二)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例:狗的不同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2、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海洋生态系统四、介绍生物的特征:生命的表现生物的基本特征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例:含羞草受触碰叶片收缩。2、生长发育: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例如小朋友的长高和长大。3、繁殖:例:母鸡生蛋、熊猫产仔等。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才有生长、繁殖、应激性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方面:1、情境导入及板书的时机要契合。2、提问的方式方面:设问的广度、深度、时机和内容要合适。3、要注意语言的转换,注意变化技能的合理运用。4、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得体。5、板书要美观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