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导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3694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导学案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分辨课文中哪些事实在实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作用。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准备:教师:多媒体、钢琴曲月光曲、选择题,课堂检测题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贝多芬的资料。自学导航:一、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1、温馨提示:读课文时应注意读准的多音字的读音:“茵”“霎”“券”“曲 ”“佛 ”“散”和“啊”的变音 ,还要看准“粼”的写法,并把这些字用中括号标出来。2、我先读了一遍课文,读的时候,遇到生字我先是读准了它的音,又认真观察了它的字形,然后尝试组词用横线画出来。我把自己学习的字词记录在下面。 生字 读音 组词 ( ) ( ) ( )3、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茵()激()腊()粼()徽()菌() 缴()蜡()鳞() 微()盲()霎() 普()键() 括()育() 霞() 谱() 健() 恬()4、我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课文的好多词语,并能通过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传说: 幽静: 纯熟: 清幽: 微波粼粼: 恬静: 陶醉: 苏醒: 莱茵河:5、试着分辨近义词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熟练”“恬静安静”“陶醉沉醉”6、有不懂的词语提出:( )二、问题引领,细心读书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2、月光曲是谁谱写的?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好简单的批注。3、了解贝多芬4、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5、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6、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分辨本段中哪些事实在实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三、语言积累: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课堂学习:一、导入激情,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一起来了解这个传奇故事。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月光曲二、展示交流字、词预习情况1、检查学生对多音字及生字的掌握情况:读“莱茵 ”“霎时间”“入场券” “钢琴曲”“仿佛”“散步”和“啊 ”的变音读法。读写生词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提出不理解的词语。3、分辨部分近义词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熟练”“恬静安静”“陶醉沉醉”余下的可在品读时相机辨析。三、分组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将上述第二项六个学习任务口述平均分配到六个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四、集体交流,重点品读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展示。(一)交流贝多芬为姑娘弹奏第一首曲子的原因,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2、月光曲是谁谱写的?说说对他的了解。教师出示补充贝多芬资料: 3、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4、精读示导,重点品读:姑娘说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该多好啊!”-教师引领学生适时重点体会兄妹俩的对话,体会兄妹俩及贝多芬的内心情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5、引导学生小结贝多芬为姑娘弹奏第一首曲子的原因.感受贝多芬的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二)、重点品读第八自然段,明确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凑第二首曲子的原因,和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重点品读: 第六自然段中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以及贝多芬回答的句子,了解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进一步感受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重点品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教师引领学生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品读感悟: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三)、入情入境,欣赏乐曲,重点品读,910自然段内容,点拨提升1、播放月光曲,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想象描绘的景象。找一找,找出来画上“”。2、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分辨本段中哪些事实在实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3、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用心感受曲调的变化后读中感受曲调的变化。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想象出不同的画面。4、有感情地朗读。试读、抽读、范读、再抽读、配乐读。教师随机示范,师生评读。引导学生小结。(四)了解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谱写月光曲。1、读第十自然段,理解“谱写”“陶醉”“苏醒”的意思?2、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去谱写月光曲?3、学生小结谱写的经过五、总结扩展1、学生说说贝多芬的月光曲创作经过2、聆听月光曲,写下自己看到的画面,课后可以上网听一听贝多芬的钢琴曲。3、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联想到的景象写下来。课堂检测:一、1、看拼音把词语写正确,相信你是最棒的!。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茵()激()腊()粼()菌()缴()蜡()鳞()微()谱()盲()霎()徽()普()育()霞()瞎()恬()键()烛()割()括()健() 蚀()三、根据句子的意思,概括词语,相信你能行!(1)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 )(4)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四、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B迫切C诚恳、热情D体谅、安慰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贝多芬朔:“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sh ch时间洒 、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突然,海面上刮、乱起了大风,卷jun 、jun 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地、的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像,月亮照耀下的( )的大海。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词语。2、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画上“”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4、听着贝多芬的乐曲,皮鞋匠联想到了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教学反思: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内容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课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教学时,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灵美,能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二、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章美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例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三、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应该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应该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附送: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灯光word教学实录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二、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三、教学实录: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灯,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生1:晚上,我们要在灯光下写字、看书。师:你一定是个爱学习的孩子。生2:夜晚,灯光可以为行人照亮道路。师:你一定和路灯一样懂得默默奉献。(这些评价充满赏识和鼓励,使学生满怀喜悦,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习惯等。)师小结:是啊,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灯光。(教师指板书,学生齐读课题。)3、释题质疑:师:(手指课题)请大家再读一读课题,(生读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了街道两旁整齐的路灯。(师点头表示肯定。)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一盏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师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生3:我仿佛看到了音乐广场上那五彩缤纷的灯光,使广场显得那样美丽!师:(陶醉地)我也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的美丽的广场。(生3听了这话显出得意的神情,其他孩子们似乎也被这美丽的灯光给吸引了。)生4:我仿佛看到了大年夜,我们一家人在灯光下团聚的情景。师:(深情地)一家人在灯下团聚,是多么幸福啊!(孩子们仿佛也都想起了这幸福时刻,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师:(手指课题)请你们再读一读课题,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你的感觉。(生读题)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1: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生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什么事?生3: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写灯光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师:学贵有疑。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可是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课文了。(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他们的提问,又鼓舞了学生探究的勇气和信心,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教师巡视)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觉得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生2:课文写灯光是为了怀念郝副营长。生3:郝副营长是那样伟大,他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师:你们都很会读书,因为你们已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看到同学们这么能干,我还想考验考验同学们,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此评价的前半部分是对孩子们回答的肯定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满脸的自信与成就感;后半部分重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说一说: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第1、2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样的叙述顺序就是倒叙。)(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自己先想,然后同桌交流,再请几个学生汇报。)生1:我们围歼敌人的一次战斗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他自己却牺牲了。师:你把关于灯光的往事概括的很准确,但全文可不仅仅写了往事噢。生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我就想起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往事。师:你用上了“每当就”的句式概括得很简洁,可如果能把“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往事”说得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这样评价既保护了发言同学的积极性,又启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充分发挥了对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具体的导向作用,。)3、再读课题,初步把握文章情感。师: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生1:我仿佛看到了战斗中一位伟大的战士。生2:我感到很伤心,因为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师: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感受,你们已经走进了课文。但只知道课文的这些内容还不够,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这些评价语言,充分发挥了激励导向的功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一)精读“往事”部分内容: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并用笔勾画下来。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并指导讨论交流和朗读感悟。(1)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我”心头就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呢?(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千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2)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为什么沉思?他可能在沉思着什么呢?生1:他在思考书中的一个故事(师启发:这可能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叙说故事。)生2:他可能从中得到了一个启发(师又问:那可能是个什么启发呢?生想象发言。)师: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比较合理。我也感到了你们和他一样爱读书,爱学习。(这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对他们思维能力的训练,评价对他们创新以激励。)(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吗?生1: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师启发:你的理由是 生说理由。)生2:我感受到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师启发: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说理由。)师:你们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这样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赞赏,更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憧憬”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说:希望、愿望、梦想)师:有时用近义词也可以解释词语的意思,你们的方法不错。师:那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生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获得这次战斗的胜利。生2:他还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电灯。师:你们的想法就是郝副营长会的想法。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这样的评价指导,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那伟大的郝副营长了,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呀!)(4)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重点讨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师: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2)交流自学情况: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应该理解为什么呢?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然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学生的感受有:我很伤心,我很感动;我很敬佩郝副营长 老师此时要引导学生说:你为什么感动,为什么敬佩呢?)其中一生回答说:我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就是郝副营长啊!这怎能不让我感动啊!师:是啊,说得太好了!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吧!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齐读,在用引读的方式来读。)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一下,(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并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生1:我感受到把“他”改成了“你”,感觉好像不一样了。(师问:有什么不一样呢?生1有点犹豫的样子,而生2此时高高举起手。)生2:我感觉到这样就像在和郝副营长面对面地说话一样,很亲切,也很感动。师:你体会得太好了,就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可敬的战士倾诉吧!(师生齐读句子。)3)师小结: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此时,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郝副营长及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5)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师总结: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所以,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这部分内容。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69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