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5装满昆虫的衣袋.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2581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5装满昆虫的衣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5装满昆虫的衣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5装满昆虫的衣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5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体会法布尔“背者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 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的原因。2.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写描写动物的片段。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5、 教学课时:2课时6、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 谈话导入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里,说一说你们的衣袋经常装些什么?(学生说一说)师:现在有一个人,他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感觉奇怪吗?2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打开书。师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个别读、齐读)(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出示词语:纵横穿梭蠕虫闪烁 厉声 兴致勃勃裤兜殿堂垃圾圣莱昂纺织娘鼓鼓囊囊 (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描述农村的景象。3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先自由的读,再四人小组读,要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重点检查指导2-10自然段。 齐读重点段,理解难懂的词语, 如 金属光泽 鼓鼓囊囊 痴迷(3)再次自由练读这几个自然段。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简单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聚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七个字,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用人物话语做题目、用人名做题目)给本课换个题目。(学生集体讨论)比如: 谁的衣袋装满昆虫呢?他的衣袋里为会装满昆虫?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1着迷出现在哪个自然段阿?(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因为村子里跑来跑去)这就为法布尔对小虫子着迷提供了一个环境。出示:关键词语 小溪纵横 花草丛生 鸟栖虫居 小动物跑来跑去 学生领会。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他成为昆虫学家的影响。)法布尔生活的环境里,“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为法布尔接触、观察、研究小动物提供了条件。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用直线画出来。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指名读句。这一句话是统领全文的句子,全文是紧紧扣住这句话来写的。齐读这一句。齐读第一段,体会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程度。 2过渡:法布尔是一个昆虫迷,法布尔是怎样对小虫子着迷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到十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是个昆虫迷?(1)自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之间交流一下。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出示:妈妈,我在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2)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找到的?(三天)(3)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找到虫子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终于”,一词,体现了法布尔的探究精神。)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可见纺织娘的声音是多么动听,对法布尔的诱惑是多么大,令法布尔苦苦寻找。 (4)法布尔捉到了漂亮的纺织娘多高兴呀, 男生一起读一读。(出示图片)这就是纺织娘。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样子。(5)法布尔用了三天的时间捉到了纺织娘,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锲而不舍、坚持不懈)3过渡:除了这件事还有哪件事情也表达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呢?在书上做上记号。 他的任务是放鸭,当他一把小鸭赶进池塘后,他就去观察、研究昆虫了;在他的眼睛里,螺壳十分“漂亮”,连蠕虫也是“五彩缤纷”的。“”省略了什么?作用是什么?(小法布尔对其他事都不怎么感兴趣,而对昆虫情有独钟,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上。)指导朗读,读出渴求了解生物世界的愿望。出示:“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谁来读?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小甲虫,在法布尔眼里却是那么漂亮,它长什么样?(点击 图片)再出示: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发亮呢!再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耀眼呢!我们一起来。(1)用“。”标出法布尔捉甲虫动作的词语。 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好好欣赏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法布儿高兴极了,喜欢极了!法布尔对纺织娘的迷恋跃然于纸上,对小甲虫真是呵呼备至啊!)(2)有感情朗读体会法布尔捉甲虫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甲虫的珍爱。(3)用你学过的词语来概括法布尔对甲虫的珍爱。(如:爱不释手、如获至宝等)4小结: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更进一步领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了,他回家以后遇到了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再讨论。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4分角色朗读610自然段,(1)法布尔受到父母的责骂,那父母又是如何责骂的呢,指名读,这里父亲是怎么责骂的,(怒气冲冲的)读出这种语气(指名读)出示句子:“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男生读一读。出示句子: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拣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女生读一读。(2)那母亲又是怎么做得呢?(厉声的责备),对了,那请个同学用这种语气来模仿一下母亲,指名读。很好,老师听出了父母都非常生气。(3)被父母责骂后,法布尔心情怎样?(难过极了)从哪可以看出来呢?(“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4)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四人小组讨论(爸、妈你们怎么这么不理解我呢?这些宝贝可是我的珍爱呀!你们认为这样就可以阻止我了吗?我不会放弃我的梦想的。)再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法布尔的感情随着虫子而变化,刚刚捉到时的欣喜,被迫扔掉时的不舍,最后又兴致勃勃地拣昆虫,可见他对昆虫真的是“一往情深”哪!5 老师小结:父母责骂虽然暂时迫使他放弃了小甲虫,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昆虫的迷恋,他的衣袋仍是鼓鼓的。齐读6到10自然段。6学习第三段(1)出示句子,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2)引读:后人为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这句话点名题意,告诫人们一个人只有执著的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激励我们培养自己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钻研的精神。)(3)思考:法布尔的衣袋里除了昆虫,还装有什么?法布尔的衣袋高高鼓起,除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_。(对科学的执着、美好的梦想、昆虫世界的憧憬、好奇、痴迷)小结:法布尔对昆虫热爱只能用“痴迷”这两个字来形容了。这些小昆虫们就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小法布尔的手,引领他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无垠的科学殿堂,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并用毕生心血写了巨著昆虫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引导学生初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 自然段)生活环境第二段(第210 自然段)非常着迷 第三段(第11 自然段)引进殿堂全班交流段落。 (五)借助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拟写复述提纲,练习复述课文。(六)拓展小练笔。根据提供的场景,使用课内外积累的描写动物的词语,写一段话。(以下任选其一)场景一:观察一种昆虫,记录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完成一篇小作。(要求:描写细致入微;表达准确生动。)场景二:妈妈误会了我的想法,我很苦恼。星期六,我独自一人去公园玩。场景三:法布尔的雕像屹立在法国的,如果现在要在雕像的底座上镌刻一些文字作为介绍,你想应该写些什么呢? (七)板书设计: 5. 装满昆虫的衣袋抓“纺织娘” 三天前 终于 一心一意捉甲虫 叫 扑 捉 放进 包上父母责骂 难过极了 很不情愿 锲而不舍对昆虫的痴迷进入科学的殿堂 附装满昆虫的衣袋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我会识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我会读,我会做。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2. 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 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鸟栖虫居 鼓鼓囊囊 垃圾 纺织娘 昆虫 宫殿 蠕动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3.多音字。 di chun w 逮 传 恶 di zhun 三、我会思考你做到了吗?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具体写了法布尔的哪些内容?这个故事中的法布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本课时,根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法布尔抓住纺织娘;二是法布尔捉“小虫子”。作者重点描写的捉“小虫子”的情况。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法布尔的那种对昆虫着迷、迷恋、痴迷的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读课文时去感受文章的美。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做到了消灭文中的拦路虎,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这样朗读起课文时较有激情,体会到了作者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精神。不足之处:部分学困生平时不爱读书,往往把长句子读破句,理解上就有了困难,课堂上在四人小组讨论时不够积极,提出问题回答的不是那么具体。学生对文章的掌握不是很到位。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着迷、迷恋、痴迷的同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体现语文学科“文”“情”“趣”合一的特色,结合本班的学生实情恰当地进行小练笔的拓展训练。 附送: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6变色龙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绘声绘色”“名副其实”等词语,并恰当运用这几个词语练习说话。2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音像资料等,较细致地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捕食过程。3在朗读感悟过程中,增强对动物奥秘的探究欲和保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进入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变色龙外形特点和捕食特点及其变色的特点。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2.学生课前搜集变色龙资料。教师:1了解变色龙的有关知识 。2准备多媒体课件。3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 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美丽描述中,营造出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生又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并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接下来,我们要透过文字随作者去非洲见见那只变色龙了。但有几个拦路虎我们得先解决掉。一起来看: (出示课件:绿莹莹 指手画脚 凶相毕露 绘声绘色 刹那间 名副其实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解决这些拦路虎? 指读(纠错) 强调多音字、以及字形易错的字。(课件中用红色显示的字) 齐读 3现在我们可以去见变色龙了。 (设计意图:集中扫清阅读障碍,教给学生在语境中确定读音的方法)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后的提示,我们清楚知道刘梦熊先生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记叙了他们发现、端详并放回变色龙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 发现(18) 端详(915) 放回(16) (2)再浏览915自然段,看作者要引领我们从哪些方面去端详变色龙? (外形、捕食、变色 。) (3)小结过渡:我们对这次观察行动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随作者找到变色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推进,脉络清晰) 5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课文围绕“变色龙”写了变色龙的什么?(板:外形、捕食、变色)(2)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注意标有关外形、捕食、变色特点的段落。(设计意图:着力推进默读训练,注意关注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调度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把每一方面读明白,这样就初步建立了对课文的整体印象。)(3) 你会按课后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吗?(培养学生分段能力)(4)再次默读课文,作者笔下的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交流:课文中的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概括课文大意。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精读感悟,发现变色龙 1小声读读18自然段,初遇变色龙,它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怪 (板书) 2. 学生边品读边交流。(设计意图:此处不是课文重点,所以大胆取舍,学习时略处理, 学生点到为止,体会到那种惊异之情即可。突出“震惊了寂静的田野”“怪物”“怪蛇”“冷冰冰”) 3过渡:到底它的哪些地方长得特别怪异,让我们如此震惊?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二)精读感悟,端详变色龙之外形 1从你的发言中我知道,大家都关注到了第9自然段。那请1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得怪呢? 指读交流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头部:头(圆形) 嘴(三角形) 眼(凸起) 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 背部:(隆起似龟) 腹部 :脚(短) 尾巴(尖细) 变色龙身体的各部分各具特色,与众不同!长得多奇怪啊!那就读一读,读出你的好奇吧!(教师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指导读书) 2多奇怪的小生灵啊!找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件图片,一起随作者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端详变色龙的样子。 3自己读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 4自己看着图片,有顺序地说说变色龙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处是课文重点,描写有序、特点鲜明,让学生品悟用词的妙处,结合图片领悟表达的有序,感悟变色龙特别的外形特征)5.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有序地端详了变色龙怪异的外形。接下来刘先生又要带领我们去观察它的捕食和变色。大家对哪一部分比较感兴趣呢? (三)端详变色龙之变色 1让我们一起来见识大家最感兴趣的变色龙之变色! (喜欢捕食部分就先学习捕食)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所以教学宜顺兴而教,也是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2读读相关段落,变色龙的变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简单写写感受。 3交流 (1)变色多: 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它能变出那么多种颜色,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 “名副其实”!真了不起!自己读读吧! 它还能变出来别的颜色吗?可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它真是太厉害了!让我们来大声夸夸它吧!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理解读、想象读,传情达意地读等方式,层层递进,读出层次来,让每次读书都有不同的收获。)(2)变色快: 还留下什么印象?快有谁知道它每变一次颜色到底有多快吗? 20秒 20秒,到底是多长的一段时间呢?以我们非常认真的书写态度来些“变色”二字。学生写字 同学们,当你写完变色二字的时候,变色龙已经结束了一次变色!真是太神奇了!快让我们端起书来,郑重地夸赞一下它吧!(设计意图:抓住时机(此时学生都露出惊讶、赞叹之情),指导学生读出神奇、惊讶、赞叹的语气来。) 我们文中介绍它3次变色,那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1分钟!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达我们的钦佩与赞叹! (设计意图:掌握时机,掌握火候,适时补充手中资料,适当拓展,引发想象,深化了教学内容。另外实地让学生用写字来感受变色所用时间,运用体验式理解使形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四)端详变色龙之捕食 1刚才见识了变色龙的变色,最后来观察他的捕食。默读11、12自然段,看,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把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出来。 2交流: (1)捕食快: 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快速标划:刷、刹那间、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刹那间”具体指多长时间呢? 1/25秒 运用不同形式再读,体会它的捕食之快! (设计意图:精读细品,咬文嚼字,从中品出语文味来)(2)捕食准: 还留下什么印象?读读相关的句子。 准。 为什么这么准呢? 眼睛可以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用手来做眼睛,做一做动作,感受一下变色龙如何用眼睛 灵活观察的。 多神奇啊!让我们大声读出你的惊奇。 这么快,这么准的捕食,着实让人惊叹!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从中品悟出变色龙捕食之准。) (五)放回变色龙 谜团一个个被解开了,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刚才,我们一起端详了它的样子又凶又怪;目睹它捕食又准又快;实验了它的变色又快又多。它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特别!你喜欢这条变色龙吗?作者他们也喜欢它,可最后还是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这是为什么呢? (师生小结:变色龙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家,放它回家是对它最好的珍爱;是啊,珍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保护大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能像变色龙一样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呢? 拟态(竹节虫、枯叶蝶)、装死(负鼠)、自切(壁虎)等等 (设计意图:意在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语文和综合课知识有机融合,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整合性,践行大语文观。)(七)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八)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九)板书设计: 6.变色龙发现外形特点 端详 捕捉食物 放回变 色附6变色龙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我会识会写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大声读一读。 豆荚 弥漫 迟钝 连续 准确 依然 窥探 伺机 判断 距离 介绍 香蕉 棕色 椭圆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3.上面这些词语你不明白的有哪些?请联系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 说一句话。 三、我会思考初步朗读了课文后,你对变色龙有哪些了解?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哦。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拿出来交流,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交流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在精读课文时分三部分进行的 :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学生对课文记述顺序更加明确。重点抓住变色龙特点引导理解,教学重点突出。在讲变色龙外形特点、捕捉食物、变色时,让学生从文中去找,圈画找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感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简单介绍。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较高。为了更直观理解,我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变色龙通过“变色”来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变色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吗?等方面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资料,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包括学生纵向思维的一些发展,都为他们喝彩来激励他们,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足之处:本篇课文的写法是非常值得借签的,但是没有当堂让学生在读、看、思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模仿动笔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教学建议:教学时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方法,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一些关于习作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慢慢积累起来,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习作中才会学以致用,学生才会不知不觉地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