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 苏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72454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5.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时重点: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时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初步了解“最后的姿势”。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1、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3、.课前让大家搜集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现在能交流一下吗?1、回忆5.12大地震。2、看图片,谈感受3、交流收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课前准备了课件,利用图片唤起学生对5、12事件的印象,为下文教学进行铺垫,预设情境。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1、读课题2、交流有关谭千秋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谭千秋生平,以便学生初步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知道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到底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自读课文,划出相应的语句。3、检查自学情况1、模仿谭老师最后的姿势。2、自读课文3、认读词串,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1)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2)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3)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四、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是如何记叙这件事的呢?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2)第二段:环境烘托(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1、学生尝试概括主要内容,预设: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2、尝试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引导学生梳理文脉,抓时间划分,理清故事情节。五、作业布置1完成习字册课文6的描红。2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6、最后的姿势谭千秋第二课时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课时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1、说说课文主要内容。2、说说对谭老师的初步印象。3、默读课文第一节,圈划重点,然后交流。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1、这样一位用生命诠释师德灵魂的人,张开双臂这一最后的姿势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展现的呢?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的无比景仰再次走进那悲壮的一幕。请同学样拿出笔默读课文四七节,画出描写地震来临时房屋变化的句子,并作批注。2、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四七小节,画出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并认真做批注。3、在学生交流时,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4、过渡:谭老师那最后的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大家小声读课文第三段。5、组织学生交流,进行这样的句式训练:你就是那位救援人员,你想对谭老师说 6、二三两段都描写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但描写方法不同,同学们发现了吗?将第三段删掉可以吗?小结:第二段直接描写谭老师的英雄行为我们说这叫正面描写。第三段是通过别人的话语来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我们说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在文中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习作也可以学着运用。1、默读课文,圈划批注。2、交流要求先读划出的句子,再谈理解。3、默读课文,圈划批注,感悟谭老师品质。4、交流关键语句有:A、“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B、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5、小声读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引用哪三位人物的话语?把他们的话多读几遍,读出了一怎样的谭老师?6、指名分角色朗读不同人物的语言。7、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巡视指导学生圈画批注,引导学生去扣、去斟酌、去深刻理解关键字词、关键语句,甚至是标点。从而了解谭老师的英雄举动,分析他的思想,从而了解是他高尚品质的必然选择。三、深情赞颂潭老师1、引读文章最后第二小节2、说话练习:同学们,这最后的姿势 ;这最后的姿势 ; 这最后的姿势是的姿势。3、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谭千秋老师呢?5、谭千秋,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1、齐读课文最后第二小节2、说话练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崇高的姿势、千秋的姿势)3、用四字词语赞美谭老师4、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5、齐读课题学习第四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情赞颂谭老师,再次理解谭老师的爱与责任。四、布置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2.写一写对谭老师的心里话。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住“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主旋律,通过带学生观看汶川大地震的视频短片,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情境,再回到课本,大家心情都十分沉重。对于谭老师当时当地的选择,大家感动了!这是我这堂课较为成功的一点。但是,有一个小小遗憾,就是对于理解谭老师的生命最后时刻的英雄行为是他高尚品质的必然选择,学生尚未能很好理解。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谭千秋)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崇高的姿势千秋的姿势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