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708175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和图表的方式来描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本班学生座位示意图,教材中示意图课件,方格图作业纸。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教师介绍排和列,再让学生用几排几列说自己的位置。师:我们每个同学在教室里都有自己的位置,谁能把你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我在的后面,的前面。我在第4组的第3个位置。我是第一排第组。如果学生说不出排和列,教师启发。2、教师介绍教室里座位顺序的一般方法,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说一说自己是第几排第几列。师:在用语言描述座位时,还可以用两个字表述:排和列。板书:排 列。师:谁能用第几排,第几列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指名发言,并提问。师:你说的第排是从哪边开始数的?数一数。生:从左边开始数的。第1排,第2排学生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描述教室,教师首先确定方向,然后介绍教室里排序的一般原则。师:从左往右数,这是人们排序的一般原则。在教室里,由于老师经常面对全班同学,所以,教室里说列的顺序时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如: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列,第二列在数第几排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前往后数,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谁能用这种表述方法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排?生1:我在第7列第4排。生2:我在第5列第3排。二、读示意图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示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教师的位置,再找到第一列、第一排同学的位置,最后找出自己的位置。师:同学们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了。现在,老师把同学们的座位画了一张图。出示平面图。师:观察这张图,谁能指出老师平时都站在什么地方吗?指名学生到前面指出来。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很好。那谁能在这个图上指出第一列,第一排的同学?指名学生去指。教师在图上标出第一列,第一排。师: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了老师的位置,又指出了第一列、第一排同学的位置,那你们能找出哪儿是自己的位置吗?找出来,并说一说是第几列第几排?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请前面说位置的学生回答。2、出示教材上学生座位示意图,找出红红和亮亮所在的位置,并用列和排表述出来。师:同学们现在都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了,下面我们再到红红和亮亮的教室去看看,找一找他们的具体位置。出示红红她们班座位示意图。师:观察这张示意图,找到我们的学习伙伴红红和亮亮,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分别在第几列第几排?生1:红红在第2列,第3排。生2:亮亮在第7列,第4排。教师板书:红红:第2列,第3排亮亮:第7列,第4排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师介绍:用竖线表示列,用横线表示排,并把座位示意图转化为方格图。同时标出第1列,第1排。弄明白方格中交点表示什么。师:请同学们观察示意图,如果我们用一条竖线表示列,用一条横线表示排。师:大家看,(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抽象出方格图),刚才的座位示意图,变成了一个方格图,方格图左边的第一条竖线表示第1列,从下往上数,第一条横线,就表示第一排。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标出第1列、第1排。(一)读示意图。1、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座位情况,介绍排和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第几排第几列。师:那,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方格图中的这些交点表示什么?生:表示同学们的位置。师:很正确。你们能在这个方格图中找到红红和亮亮的位置吗?在老师发的作业纸上用圆点标出来学生自己涂圆点。2、让学生在方格图中找出红红和亮亮的位置,并用圆点标出来。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找的。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标出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学生可能会说:红红是第2列,可以判断红红的位置在左边数第2条竖线上,又知道红红是第3排,就从第2条竖线从下往上数,第3条横线和第2条竖线的交点就是红红的位置。亮亮是第7列,第4排,从左数第7条竖线,与从下往上数第4条横线的交点就是亮亮的位置。3、结合红红的位置,介绍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亮亮的位置。师:真聪明。为了更清楚的在方格纸上表示出一个同学的位置,除标出点以外,还要把他们所在的列和排用两个数字表示出来。如,红红的位置是第2列,第3排,就用2和3两个数字表示,在圆点的旁边先写出2,再写出3,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将两个数括起来。边说边板书。师:这样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称为“数对”。谁知道亮亮的位置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生:亮亮的位置可以用7和4这个数对表示。师:很好。亮亮的位置是第7列,先写下7,写上逗号;是第4排,再写上4,然后用括号括起来。4、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你好朋友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来表示。师:红红和亮亮的位置大家都能用数对表示,那么,你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来表示?生1:我的座位可以用(6,3)表示。生2:我的座位可以用(4,2)表示。师:你好朋友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来表示?指名发言。5、游戏:我说数对,你起立。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名字叫“我说数对,你起立”说到哪个数对,所在位置的同学起立,(1,1)、(6,3)、(3,5)、(5,3)请后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师:这两个数对中都有3和5,怎么会有两个人站起来?怎么回事?生:这两个数字的排列顺序不一样,第一个数对中3在前,5在后,第二个数对中5在前,3在后。第一个3表示第3列,5表示第5排,第二个5表示第5列,3表示第3排。师:对了,在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排,这两个数是不能任意调换位置的。师:4第4组全站。师:为什么都站?生:你只说了第几列没说第几排。师:看来要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必须有两个数字,缺一不可。6、师生共同总结关于数对的知识。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知识?生1:先写列,再写排。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括起来。生2:第几列,第1个数字就写几,第几排,第2个数字就写几。生:对。四、课堂练习1、先让学生观察图,了解座位是怎样摆放的,再找出亮亮坐哪个座位。最后,说一说他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师:下面请看课本第15页第1题的图,说一说。座位是怎样摆放的?生1:我们能看到两个区域,都是一位单号。生2:从后往前看,是9排到15排。师:亮亮的票是12排5号,你们能帮他找到该坐的座位吗?学生指出座位。师:亮亮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呢?生:可以用5和12表示。2、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变式练习。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师:在刚才的试一试中我们已经能够在方格图中表示出各点的位置,下面给定几个点你能写出表示这几个点的数对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方法。六、知识拓展介绍地球仪上数对的应用。激发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的兴趣。师: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家仔细观察地球仪会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线条和数字,这些线条和数字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经纬网。人们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标经线和纬线,并注明经度和纬度呢?为了快速精确定位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形象比喻就像电影院按照电影票几排几号就能找到座位一样,也像在咱们教室要找到某某同学,大家会说他在第几排第几列一样,运用的是数对的知识。数对的知识在生活和科学中还有很广泛的运用,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附送: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反比例单元分析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46年级学段提出了四条具体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本套教材安排两次落实上述4条标准:第一次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和比例”,落实 标准第1条目标。第二次是本单元的 “正比例 反比例” ,落实 标准 第2、3、4条目标。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想和内容编排特点是:强调对正比例、反比例实际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正、反比例概念的建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认识正比例、反比例时,先不总结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并进行交流。第二课时,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第三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并进行交流;第四课时,正反比例的复习,总结字母表示式。第二,重视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两种量的变化规律,理解正、反比例的实际意义,经历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建构的过程。如,认识正比例,首先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随之扩大”,进而介绍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然后选择了买自动笔的事例,给出一枝笔的价钱和买不同枝数与所花钱数的数据。首先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的变化规律:“买的枝数越多,花的钱越多”,再讨论花的钱数与买笔的枝数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在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正比例关系的规范化表述。然后,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实例,进行交流。这样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有助于学生理解成正、反比例关系量的本质特征,能更好地判断生活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第三,通过同一事物中数量间变化规律的研究讨论,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实际意义。教材在分别认识正比例、反比例之后,安排了一节练习课,结合具体事例,讨论常见数量关系中的三种量“总价、数量、单价”、“时间、路程、速度”等,在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在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这样的问题讨论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后介绍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k表示一定的量,正比例的关系可以用yx=k;xy=k表示。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在判断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5、对现实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事物有好奇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本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其中,综合应用“汽车耗油量问题”用1课时。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行程问题,购物问题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首先,用汽车里程表呈现了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情境,设计了五个层次的问题:一是通过观察实物图学会看汽车里程表,计算出汽车的速度;二是在表格中填出汽车的速度不变,2小时、3小时行的路程;三是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得出比值都是90。四是介绍“90既是比值,又是速度”,并用式子表示路程、时间和速度几个量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比值一定)。五是讨论“议一议”: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路程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描述出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认识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暂不讲正比例关系)。在学生初步了解正比例意义的背景下,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买自动铅笔的素材,给学生每支的单价,让学生填写出买不同支数应付得钱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去发现铅笔的价钱和所买的支数的规律,得出:总价/支数=单价(一定)的关系式。接着安排了“议一议”:花的钱数和买自动笔的支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和用语言描述。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用正比例的实际意义判断的基础上,教材给出了正比例关系的一般化描述。认识了成正比的量后,在“试一试”中,安排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和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实例的交流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自主计算、发现数据变化规律并充分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内在变化规律;即:一个量扩大或缩小,另一个量按比例同时扩大或缩小。第2课时,画图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选择了购买彩带的事例,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内容。(1)根据彩带单价和购买数量填表,并判断购买彩带的长度和需要的钱数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这个内容既是对正比例知识的复习,也是新知识的背景。(2)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表示表中的数据。(3)看图估计买一定长度彩带要花多少钱。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图像表示数量关系,教学画图时,教师要通过示范画图,使学生了解方格纸上横向、纵向射线上数据是怎样确定的,也可以简单介绍横轴和纵轴,图中的红点是怎样确定的等。教学根据图估计时,也要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看图估计的方法。如,估计2.5米彩带花了多少钱,首先要在表示米数的横轴2、3的正中间找到2.5对应的点,然后从这个点做纵轴的平行线,交于方格纸上各点的连线,再从这个交点向左做出横轴的平行线交于纵轴,这个点表示的数据就是购买2.5米彩带花的钱数。另外,学生解决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后,可鼓励学生提出其它类似问题。如,购买3.5米花多少钱?22元买多少米彩带等。“练一练”中,设计了在方格纸上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并回答的练习,还安排了调查并用图表示相关数据的内容。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这节课内容的设计思路与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样,首先设计了书中四个同伴看安徒生童话选的事情,并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每天看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相关数据,提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问题。在学生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数量关系:每天看的页数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并结合看书问题介绍反比例的意义。在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意义的背景下,教材设计了把10元人民币换成零钱的素材,首先,让学生根据零钱的面值,填出换的张数,然后提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在学生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出数量间的关系:零钱的面值张数=10(元),并提出“议一议”:零钱的面值与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在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给出反比例关系的一般化表述,完成认识反比例量的过程。接着在“试一试”中,设计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以及“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的练习。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生对具体事物中数量关系变化的经验,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要给学生自主判断、充分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成反比例量的本质:一个量扩大或缩小,另一个量同时按比例缩小或扩大。“知识窗”中介绍了画图表示反比例的量,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不做统一要求。第4课时,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之后,安排了本节练习课,主要内容是讨论、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三个量的变化与正、反比例的关系,以及正、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正、反比例的关系虽然是研究探讨两个量的关系,实际上都涉及到三个量,如,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在学生已经认识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见数量关系中的三个量其中一个量不变,另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的问题研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发展学生思维。本节课首先安排了两个问题,第1题,根据两种方便面的数据回答问题。给出了两组数据:(1)买方便面的总价和数量,(2)买方便面的单价和数量。并分别讨论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他们成什么比例关系?接着“议一议”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讨论总价、数量、单价这几个量在某一个量一定的情况下,其它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第2题,用表格给出了自行车行驶时间和路程的数据,提出两个问题:(1)判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2)说明时间、路程和速度这三种量,在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在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然后说明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总结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总结充分交流的机会。结合本单元,安排综合应用汽车耗油量问题。汽车的耗油量和行驶路程是典型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教材选择了王叔叔开车旅游中途加油的事例,用出发时到加油时汽车油表、里程表呈现了有关数据信息,然后提出了四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使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