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02726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题课内阅读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2、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3、长征一诗中,表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后心情无比喜悦的诗句是:“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穷人这篇课文写了 、 、 、这几个穷人,主要人物是 。全文反映了 ,赞美了 。2、示儿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是他 时作的诗。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毕生的 和无限的 ,表达出诗人渴望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 (国家)作家 的著名童话。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 ,现实是 ;擦燃第二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了 ,现实是 。这两个幻想说明小女孩又 又 。4、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 中的情节改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 ,课文写由于周瑜 ,要诸葛亮 ,想以此 他。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 借箭, 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 。最后周瑜 诸葛亮的才干。三、阅读课文片断,完成下列各题。(一)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老爱看不起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箸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的知识非常有限,枯燥了。给颜黎民的信1想想加点词句中的意思,再在括号里填上跟它意思差不多的一个词。倘若( )枯燥( ) 缘故( )2这段话主要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找出来画是横线。3仔细体会第四句话的意思,再填空。4这句话用“蜜蜂采花酿蜜”作比方,来说明应该怎样读书,句中的“蜜蜂”比方读书的人,“花”比方 ,“蜜”比方 , “采得许多花,完备酿出蜜来”是比方读书时,阅读面要 ,才能 。(二)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i)!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根上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gng)。(卖火柴的小女孩)1、 试按照“实际处境”“幻觉”“实际处境”的思路,把这个片段分为三层。(在各层末尾画“l”线表示)2、 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1)画线句子包含的意思是( )A说明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连抽出一根小小的火柴都非常吃力。B说明难忍的严寒逼得卖火柴的小女孩顾不得害怕挨父亲的责打,鼓足了勇气抽出一根火柴取暖。C说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心想卖掉每一根火柴来维持生活,即使连一根火柴都舍不得轻易用掉。 (2)、这个片段中出现的真实的事物有( );以真实事物为根据而联想、想象出来的事物有( )。A、一根火柴 B、小小的蜡烛 C、成把的火柴 D、几乎冻僵的小手工艺 E、暖烘烘的大火炉 F、赤脚 G、烧过的火柴梗3、 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三)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 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 还轻。张思德同志是 而死的,他的死是比 还要重的。 (为人民服务)1、 按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2、 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字。固: 或 3、 写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文中引用的司马迁的话是什么意思?(四)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崖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文中“()”中的部分,是这首钢琴曲的内容。、请用“”画出“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海面静态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仿佛:陶醉:、找出中心句写在横线上。、写出下列词的近、反义词。() ( ) ( ) ( )恬静 陶醉 美妙 波涛汹涌 () () () ()(五)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月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从“我又哭了”、“又勉强看了一遍”说明“我”。、“咬紧牙”表达了“我”对敌人暴行的无比。、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表明妈妈记住了,也记住了。、“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月日”,这句话既是对母亲问话的,也是对课文开头的。(六)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mio)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坐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他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詹天佑)1联系课文简要回答问题。(在括号里直接写出答案)()“这条铁路”指哪条铁路?()(2)“这件事”指什么事情?()2这段话中的哪一句话指出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把它找出来,画上“”线。3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外宾们会怎样赞叹?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出几句赞叹的话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 这段话选字我们学过的课文 作者是 。2、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把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句话用横线画出来。(2分)3、 在这段话中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一个词,并说说好在哪里。(2分)(七)(8分)“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1、 这段话选自我们学过的课文 ,作者是丹麦作家 。这位作家被称为“ ”(2分)2、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这句话中她曾经看到的美好的幻象有 、 、 、 。(2分)3、 文中有两个幸福,这两个幸福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4、 你还读过这位作家的其他童话作品吗?请再写出两个他的童话作品的名称来。(2分)(八)(12分)1、竹石由 代诗人 写的,全诗是这样的: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 (4分)2、我们的船 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 ,从远处看, 。这段话是围绕“ ”这个中心句来写的。作者是在 处观察榕树的。这段话描写的是榕树的 态形状。(4.5分)3、凡卡这篇文章是由 、 、 三部分穿插写成的。其中,信中写了 、 这两件事,回忆写了 、 两件事。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_,就_;如果你是_,就_。四、理解运用古诗词(4分)。1、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_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2、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_的名言,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3、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_”。4、历代诗人写春天的古诗有许多,请你默写赞美早春景色的一句诗来:_五、口语交际。(10分)1、根据提供的情境写一段话。新课程提倡小学生多读课外书,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要去书店买书,他们邀请你前去参谋,你将怎样指导他们选择书籍,请有条理地写下来。(不少于60字)2、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写文章写信都可以用电脑代替,且电脑打印出来的字美观整齐,有些人认为现代化的书写工具,不必再费神地练字,对此,请写出你的看法。(不少于60字)六填空:1、出塞是一首。诗人从写景入手,“ ”这句诗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色;从“”这句诗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 。 2、本学期,课文中有许多人物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_ 的廉颇, _的诸葛亮,_ _的张思德,_ _ 的李大钊, _ _的詹天佑_的宋庆龄3、杜甫是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他的爱国诗篇 ,还在积累运用中学习了他的 。你课外还学过他_,_等诗篇。 4、你在课外还积累了_、_、_等像“日日夜夜”这类的词。 5、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刚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 _(名人名言)。 6、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_ 七、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我们几乎都写过错别字、病句,现在请你当妙手回春的医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好么? 企鹅、海豹、海狮都是南极的主人。考察前来的科学家或乘客在岛上或乘客在岛上走路都是悄悄的。记者无限感叹:只有南极,动物才有如此之高的。 胡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一天,他把批改完的作业发下来,我接过来,注视了一眼,顺手塞进书包。胡老师说:“你把错题改过来了么?我漫不经心地说:“没有。”胡老师严重地批评了我。我只好把作业本拿出来,把错题重新又做了一遍。从此,我逐渐养成了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八、阅读(一)默写下列诗词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8%) 1、卜算子咏梅: 2、长歌行: 3、示儿: 4、春夜喜雨: (二)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罢了,只有( )罢了;过去的日子如( ),被( )了,如( ),被(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 )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上,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2、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你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话?(4%)3、想一想,“过去的日子”还好比什么,仿照文中的写法,再写一句。(2%) (三)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的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有时甚至到了凡事都缩手缩脚的程度后来我强迫自己欢迎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朋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1、在里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4%)2、结合自身体会,用一段简短的话说出你对“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感悟。(3%(四)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通过书报杂志查阅资料,还可以上网查阅。查阅资料时要明确查找的方面,学会浏览,把需要的资料找出来,有的还可以摘抄、复印或剪贴下来。另外,调查采访、进行实验、观看音像资料等,也是收集资料的方法。我们要提高这些方法,养成收集资料的能力,逐步学会注意收集资料的习惯。1、这段话讲了那几层意思?(2%)2、文中列举了那些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你还用过什么方法?(4%)3、找出最后一句话中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用钢笔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方格里。(4%)(五) 走遍天下书为侣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难选择。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会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你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有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1、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2%)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给你什么启示?(2%) 3、把你从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列在下面:(3%)4、“故地”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理解。(5%) 5、照样子,写句子。(3%)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 )。你总能 ( ),不管(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课内短文分析试卷姓名: 得分:(一)夹竹桃节选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寻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画了。1、选择正确的读音夹竹桃(ji ji) 模(m m)糊 参(cn cn)差(c ch) 重(chng zhng)洋 荇(xng xng)藻 盛(shng chng)夏2、填空这个片段是节选自被誉为“ ”的 写的夹竹桃月光下夹竹桃的特点是 。月光下夹竹桃影子的特点是 。文中的“亚洲”指 “大海” 指 “海轮” 指 而“游鱼”就是 作者将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 展开你的想象 ,你也可以将它幻想成 3、用“ ”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4、“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中的“此”指 “妙处”在这里指 。5“香气从花枝上袭下来”中的“袭”字让你体会到 。6、用一句话说出这段文字的意思: 。并说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二)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节选) 孔子( )着泗水的( ),( )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象(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象( )由此看来,水真是君子啊!”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来写的,片段结构为 。3、文中省略号用法是 ,省略的内容是 。发挥想象,合理补充两句: , 。4、写近义词: 凝望( ) 德行( ) 荡涤( ) 料想( )5、“水奔流不息”( )由此我们想到了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 。”“水流必向下”又让我想到了古诗:“ ,疑是银河落九天。”6、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用“ ”画出打比方的句子。7、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 , , , ,请再写两点理由: , 。 8、先按课文填写,再回答问题: 孔子讲到水的德行,我会自然想到一句广告语: ,孔子讲到水流必向下,我又会想到一句谚语 。9、孔子借水喻人,实际上是为了 ,由此看来孔子的确是一位 (文中四字词语)的老师啊!(三)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碰见了,( )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 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组反义词。3、填空a、这是一篇 (文体)叙述的应 学者 倡 教导弟子的事将最能体现他用心的句子写下来 b“眼前的一穗”指 ,“最大的追求”指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就是要 4、这段文字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的理解是: 。5、写一句关于“机会”的名言警句: 。(四)明天,我们毕业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的以心目中,您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凝聚( ) 教诲(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创造( ) 热爱( )3、这段话从三个方面写出了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和帮助: 4、“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读着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这句诗:“ ”5、“在我们的以心目中,您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学生们对母校老师 的思想感情。 6、仿照第5题中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 ,您是 ,您是 。7、就要毕业了,留下临别赠言,互相勉励,并表达美好的祝愿。给尊敬的老师 给母校 给同学: (五)广玉兰广玉兰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在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绽放(zhn din)放 钻(zun zun)进去 惹人喜爱(r ri)圆茎(jng jng) 凋(dio zhu)谢 似的(s sh)大家族(z ch) 花蕊(ru xn) 数(sh sh)世同堂2、查字典“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生生不息 3、填空广玉兰花开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 特点是 可爱,有的 ,特点 有的 特点是 有的 特点是 “数世同堂”的意思 在文中指各 ,生生不息的意思: 在文中指 。“圆茎上面缀满了新生命的种子”先缩句再说这句话,将小颗粒比作 比作 。“这”指 。6、“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把 比作是 。C、盛开着的广玉兰,洁白柔嫩的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把 比作 。4、用“-”画出中心句,本段采用了 的段落结构。5、全文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句话是 。 表现广玉兰生命强的句子是 。 (六)然而,在 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在盛夏的暴雨里,在 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 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1、在横线上将片断内容补充完整。2、将“无日不迎风吐艳”改为肯定句 3、文中两个“看不出”强调了夹竹桃 的特点。4、夹竹桃花开三季,“无日不迎风吐艳”。它迎过的风可能 、 、 等5、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和菊花,无不奉陪。其间开的花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