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下《燕子》word版教案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02395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下《燕子》word版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下《燕子》word版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下《燕子》word版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下燕子word版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适当注意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4、能仿照课文第一节的写法,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二、 重点和难点1、 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2、 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三、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媒体出示: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图片。1、 齐唱少儿歌曲小燕子。2、 师: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它的名字叫燕子。媒体出示课题: 1、燕子3、指名读课题。4、出示媒体:燕子的图片。师:大家了解燕子吗?用二三句话来介绍燕子的外形。说明:看看图,唱唱歌,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导入了本课的教学。而且唱歌、看图都将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很好地调动起来了,这样他们就会更有兴趣介绍燕子。这一设计可谓一举多得。(二)整体感知1、媒体出示:预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用喜欢的方法学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3)思考问题:“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中的正待演奏的将是什么曲子?2、学生自学。3、检查预习情况。说明:要让学生理解“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句话,就必须认真阅读全文,在此基础上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学生的回答,对整篇课文的大概内容、感情基调进行定位,帮助学生懂得预习时可以从整体入手。(三)研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1节。(1)媒体出示课文第1节: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2)指名读课文第1节。(3)从这节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的呢?边交流,边板书:羽毛:乌黑、光滑 (抓住颜色光泽描写)翅膀:俊俏、轻快 (突出燕子的飞行特点)尾巴:剪刀似的 (抓住形状描写)(4)听老师读,删减比较。a、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有“*”标出。师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学生标出不同之处;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可爱的) b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c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删,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5)替换比较,巩固练习。学生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6)课文中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方面? (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7)师生配合读第1节。说明: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的练习来让学生不着痕迹地掌握。这一环节的学习,通过删减对比朗读,学生自主替换比较,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学习课文第24节(1)媒体出示课文第24节。(2)自由朗读课文24节,思考为什么说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3)请完成填空,再想想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并说说理由。媒体出示: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着它剪刀似的尾巴,( )着身子在天空里( )过,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有几对燕子( )倦了,( )在电线上。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4)交流:完成填空,说说这些词用得好在哪里。随机字词教学:重点指导“添”字的写法。媒体出示:“添”字的笔顺。指名读这三小节。想象一下,我们可以给这三小节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即用列小标题的形式归纳三节的内容。说说哪幅画面最吸引你,为什么?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圈出文中列举的具体景物? 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借助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喜欢的理由。3、媒体出示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出示媒体图片。理解“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句话的含义。(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说明:这个重点环节的教学教师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比如展示青草、绿叶、鲜花、柔柳怎样“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又是如何为春光增添生机的,最好能播放表现重点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个姿势就是横掠”,“这就是由几痕细线和停歇的燕子组成的五线谱”如不具备上述条件,教师可动手画一些简笔画,或者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四)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齐读全文。2、媒体出示作者的照片和简介。作者简介:郑振铎(1989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本文节选于郑振铎的著名散文海燕。散文是郑振铎在1927年5月间赴欧洲学习和考察途中于海轮上所作。初次发表于同年6月上海出版的文学周报。在整篇散文中,作者由深情地回忆故乡的春燕入手,谈到海上所见燕子的矫健和轻盈,进而怀疑起它们是否就是故乡的燕子。其后,自然地点出深深激荡着作家内心的巨大感情波澜,那就是游子远离故土所难以排遣的“轻烟似的乡愁”。 (五)拓展作业媒体出示:1、抄写词语俊俏 色彩鲜艳 光彩夺目 伶俐可爱 百花争艳 增添 波光粼粼 演奏2、仿照课文第一节的写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说明:由于在第一小节教学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课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初步了解要抓住外形特征进行描写。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就不难了。这样的作业设计,便于课内与课外交相呼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板书设计:1、 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羽毛:乌黑、光滑 (抓住颜色光泽描写)翅膀:俊俏、轻快 (突出燕子的飞行特点)尾巴:剪刀似的 (抓住形状描写)关于说课教材分析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学情简析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小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中高年级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学习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文中的彩色插图,使学生对文本中描绘的“光彩夺目的春天”有一个感性认识,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为春天增添了乐趣。看图时依照课文描绘的顺序,先看自然背景,再看燕子的活动,这样,抽象的文字材料与形象的视觉材料就能和谐统一起来,学生心目中有了美好的春天,潜移默化地培养了爱美欣赏美的情趣。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重点组织学生完成对课后预习问题的初步理解,帮助学生懂得预习时可以从整体入手。目标二:能正确朗读课文,并适当注意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目标三:仿照课文第一节的写法,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从而懂得要抓住事物的外形特征进行介绍,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的意境美课始小燕子歌曲的播放,带给学生美妙的听觉享受,孩子们便在不知觉中随着音乐轻哼、跟唱,他们身心愉悦、主动投入,这便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导入,既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歌词里的“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与课文结尾暗含的“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走入课文里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不必教师点拨,学生的体验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学目标。二、删减替换,感知燕子的外形美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丽的外形,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燕子,让燕子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对比老师读的内容和课文中的内容的不同,通过对修饰成分的删减,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行替换比较,再次感悟到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这一写作方法。通过这样几个层次的教学设计,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燕子优美的外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透过文字对美的感知力。三、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动态美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四、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课后反思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再通过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说像五线谱。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二、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教学的自主性。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在学生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灵活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三、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关于训练材料一、将上下两排的字,用“”连成词。悄 俏 消 峭 哨 稍 梢 捎俊 壁 取 静 带 子 息 眉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羽毛 一()翅膀一()鸣叫 一()尾巴一()春雨 一()细线一()歌曲 一()柳树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出燕子( )、赶春、( )、( )的情景,突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小燕子的喜爱之情。2、文中“五线谱”指的是(),“音符”指的是()。面对春天的美景,可爱的小燕子会唱“()”。四、积累:1、描写春天的成语很多,请写四个。 2、描写春天的诗句很多,请摘抄两句。 五、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飞倦了的燕子这么优雅、美好地停歇着,大家想想:燕子会谱什么歌,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 探究实践活动步入春天,去认识春天里大自然当中的许多朋友,并用自己的话来为春天歌颂。案例片断一、指名读课文第1节。1、从这节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的呢?边交流,边板书:羽毛:乌黑、光滑 (抓住颜色光泽描写)翅膀:俊俏、轻快 (突出燕子的飞行特点)尾巴:剪刀似的 (抓住形状描写)二、听老师读,删减比较。1、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有“*”标出。师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学生标出不同之处;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可爱的) 2、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3、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删,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三、替换比较、巩固练习。学生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四、课文中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方面? (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五、师生配合读第1节。分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材料中的比较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较,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加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在此片断训练中,教师运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逐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采用删减比较,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准确性。片断中“乌黑光滑、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分别准确地描绘燕子的颜色、动作和形态,是燕子“活泼可爱”的具体体现。加上这些形容词来练习朗读时,犹如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活灵活现地闪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初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加强了语感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采用替换比较,学生学会发现换上来的词都不能准确地反映燕子的外形特征,而原文中的词语却能把燕子描绘得惟妙惟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训练中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即把燕子的外形描写与翠鸟或其他动物的外形描写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抓外形特征描写),使学生深入地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附送:17、生命的壮歌教材分析:本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蚁国英雄”写的是一群蚂蚁面对大火的围攻,利用集体的力量奋力逃出火海的动人故事。“生命桥”记述了一群无辜的羚羊面对狩猎队的捕杀,在一只老羚羊的带领下,沉着冷静、团结协作,最后年轻羚羊通过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的一座座生命桥,奇迹般逃生的感人故事。两则故事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文章语言优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教学目标:1、体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喜欢的故事背下来。3、读懂故事,了解文中蚂蚁和羚羊不同的逃生方法,感悟它们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命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教 法:引导朗读,点拨疑难,先扶后放;学 法:朗读、想象,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下生命的壮歌word版教案2一、板书课题,提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题目中的“壮”什么意思?选择:(1)健壮有力 (2) 雄伟、有气魄(3)增加勇气或力量。二、初读课文:1、听录音,听准难读的字和词语,思考这两则故事分别赞扬了哪两种动物?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3)检查自学:出示生字:不慎 项链 丘陵 焚烧 可怜 惋惜 肆虐 焦臭 肝胆俱裂 眼花缭乱 束手待毙 目瞪口呆 弧线 桥墩多种形式选择读并选择积累指名读课文,评议,相机指导难读的句子。交流: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写字:1、学生找出难写的字,说说该注意什么? 2、教师示范。 3、学生描红、仿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赞颂哪两种动物(蚂蚁、羚羊)它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歌(齐读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板书题目)。二、学习“蚁国英雄”。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划出最感动的语句。为什么这些内容深深打动你的心?并试着把你的感受通过读书表达出来。2、学生自读、标画、品味。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重点交流的语句: (1)“可万万没想到.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a “区区弱者”指谁?(蚂蚁)处于强势对蚂蚁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描写火势强盛的句子,用成语概括此时的危急(火烧眉毛、十万火急.)读出紧急之势。b 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扭成一团”“突围”等词体会蚂蚁的勇敢、机智、团结.c 读出对蚂蚁的赞美。 (2)“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丝中.蚁团却不见缩小”a 读句子想象:我们仿佛看到 -,蚁团却不见缩小 我们仿佛听到 -,蚁团却不见缩小 我们仿佛闻到 -,蚁团却不见缩小 我们仿佛感到 -,蚁团却不见缩小b 通过“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蚁团不见缩小”,感知外层蚂蚁勇敢、坚定的献身精神。 (3) “显然.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抓住“俱死”“肝胆俱裂”“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体会外层蚂蚁的英勇,读三个句子,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5、朗读课文,整体品悟。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读这则感人的故事。6、深化总结。(1)读了这个故事,外层蚂蚁的献身精神震撼着我们第一个人的心灵,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 (2)总结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三、总结学法:回忆小结学法:(1)读,读懂了什么? (2)划,划感动的句子。(3)说,说为什么感动。 (4)再读,读出感情。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阅读表现生命主题的文章。第三课时学习“生命桥”一、师生交流,回顾学法。回顾学习“蚁国英雄”的学习方法。二、例用学法,自读自悟。 1、自读,标画感动自己的句子,写出感受,读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精读课文,汇报交流。交流重点句子: (1)几分钟后,.年轻羚羊为一群。(羚羊的果断、机智) (2)“年轻羚羊后退几步,.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感悟老羚心甘情愿牺牲自我) (3)“一对羚羊凌空腾起.快速飞跃” (抓住:“没有拥挤”“没有争奇”“秩序井然”“快速飞跃”感受一队队羚羊面对被猎人活捉的危险仍表现出可贵的冷静、团结的合作精神) (4)“顿时,.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a 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画简笔画理解为什么把老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弧线比作“生命桥”。b 透过这座生命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三、配乐朗读全文,升华情感。四、感情生命,珍爱生命。读完这则故事,你想到什么?五、引向课外,拓展阅读。阅读原文斑羚飞渡六、作业: 1、选一则故事背下来。 2、练笔生命的壮歌读后感。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生命桥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