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学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96973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认识“愈、振、铎、侍、篱、嵌、韵、昔”,掌握会写字“榴、郑、振、篱、嵌、赌、嘱、昔”。自主积累词句。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怀念。3.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抒情散文。通过对旧居石榴树、石榴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每 当秋季,“我”便会想起故园的石榴树,愈加思念父亲。第24自然段写父亲在石榴果上刻上孩子的名字,过石榴节。第5自然段写父亲去世。第6自然段呼应开 头,写“我”思念旧居石榴树,思念父亲。父亲童心未泯,在石榴果上刻孩子的名字;父亲充满情趣,和孩子们一起过石榴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 优美的散文笔调和浓郁真挚的感情相得益彰。而如今石榴又红,亲人却已不在,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惆怅与怀念。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教学时,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初读课文,“说说孩子们为什么盼望石榴节?”细读课文,以“在你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话题品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词句积累:“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表达了孩子们对石榴节的喜爱,对父亲的热爱。“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石榴节,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们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落,化成了泥土。”不忍:不忍心。石榴又红了,而父亲已不在,睹物思人,无限悲伤。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郑振铎的资料,了解郑振铎。)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课文斗笠借斗笠抒写浓浓的母子亲情;傲霜篇通过对菊花傲霜凌寒的描写赞美了不畏强暴的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郑尔康的石榴又红了,这篇课文在描写石榴的同时还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2.揭题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读效果。3.说说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郑振铎。4.指名读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2.认读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郑振铎。4.分自然段读课文。三、再读课文,对话感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默读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感受,画句子,作批注。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第2自然段,父亲爱好园艺,侍弄花草,怡然自得。故园的花草种类多桃、李、 杏、梅、兰、松、竹、葡萄、石榴、野菊花赏花时间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尤其是“父亲”“采菊东篱下”田园心境,让人体会出郑振铎真是一个热 爱花草、怡然自得的人。第3、4自然段,写父亲童心未泯,和孩子们过快乐的“石榴节”,他爱孩子,也深受孩子的爱戴。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默读思考,勾画、批注。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分节朗读全文。二、品读课文,领悟写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你认为课文哪里写得好?为什么?(教师引导: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首尾呼应等)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1.畅谈品评。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三、练习表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我们常说,睹物思人。一张贺卡、一支钢笔、一幅照片、一首歌曲只要是它带有朋友、亲人的一丝痕迹,就可能使你联想起一些往事,就可能有值得诉说的故事。把你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2.把你想到的写一写。3.交流评价。1.在小组中交流,打开思路。2.小练笔。3.交流修改。附送: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长春版教材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是陆游在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徽宗 )和(钦宗 )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 临安)建后都这段历史为背景而创作的。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这首诗写于1192年,此时爱国诗人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 ,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3、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我们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和肢解。我们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与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课前准备:1、 收集有关诗人陆游及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认识作者,理解诗题。1、师:在上课前,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值得我们去读一读,他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敬佩,他就是陆游(板书陆游)。 (打开课件,学生浏览陆游的生平简介) 师:读完后告诉我们哪些词,哪些句子跳入了你的眼帘,映入了你的心中? (生:著名爱国诗人、抗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陆游是个爱国的大诗人。) 师:哦!你的阅读能力真高,学语文就应该这样!师:(打开课件陆游像)这就是诗人陆游,从诗人的表情上我们能不能看出什么?(生:悲愤、不开心、忧伤、忧愁等)相机板书“忧”。 2、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那么诗人为什么而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从中可以找到答案,看老师写题目。(教师板书诗题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 ) 生:老师,你有一个字写错了! 师:嗯? 生:“离”还要加个“竹”字头。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你能说说为什么要加个“竹”字头吗? 生:篱笆门一般是由小竹条或小树枝编成的,所以要加个竹字头! 师:你讲得真好,老师加上去。(板书“篱”)这是个生字,跟老师读一遍。 3、这么长的题目我们应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4、谁来读一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的表述中理解诗题的意思,并能正确地停顿)老师给你们作个记号:(屏幕出示诗题:秋夜将晓 出篱门 迎凉有感) 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题,注意停顿。二、读通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1、过渡:师:在这秋风习习的清晨,诗人有心事,他辗转反侧睡不着,起床走出篱门,迎着凉风,写下了这首诗。(课件出示全诗)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如果能把诗的节奏和韵律也读出来,就更好了。2、指多名学生读(A:真好,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如果把节奏放慢些就更好了,还有谁来试试?B:你读得字正腔圆,节奏也把握得很好。) 3、来,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整首诗。三、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练美。1、给自己鼓鼓掌,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自己的肯定,你们不但读得有板有眼,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又在向我们传递一种怎样的情怀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结合注释,想好了再告诉老师。2、谁读懂了这首诗?(指名学生说说诗的大意)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在这漫漫长夜,诗人为什么睡不着了吧!他在想什么呢?(教师相机板书河、山、遗民) 1、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1) 师:是的,他想了很多,那么,诗人笔下的黄河、华山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生自由读前两句诗,边读边想。(2)指名学生说黄河、华山给自己的感觉,分别是从哪些词感受到了?(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3)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啊!那么老师请你们再想想黄河真的是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的是五千仞那么高吗?这样写诗人是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生回答夸张)师:这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是一种夸张的方法,也是一种虚指,所谓的虚指的方法就是在数字的运用上不确切,但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特点,这种虚指方法的运用,让黄河与华山的豪迈气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谁能不慨叹这河山的壮美呢!(板书:壮美河山)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读出心中的赞美,读出黄河和华山的气势。)(4)学生多次读,指导学生读出气势。(5)我们一起看一看这奔腾不息的黄河,巍峨高耸的华山,看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一组画面)(6)学生汇报,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的画面再说一说。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出示课件)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历史:公元1126年,当时陆游只有2岁,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山河沦陷,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权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社会极度黑暗。师:陆游2岁时,奔腾的黄河,巍峨的华山大片的中原领土沦陷敌手(板书:沦陷),陆游68岁时写下了这首诗。当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你觉得南宋的统治者会去收复这壮丽河山吗?(不会!)师:现在当你再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想? 生:很悲伤,祖国的山河被金兵侵占去了。(请再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师:老师听出了你们的悲壮。这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抒发了诗人想到国破山河在的忧国情怀(板书:忧国)。(2)、师:诗人想到了祖国的山河,还想到了谁? 生:遗民。 师:遗民是指遗留在北方沦陷区的人民,我们分别听到滚滚东去的黄河在向大海哭泣,那巍然耸立的华山在向苍天哭泣。那么被遗留的老百姓向谁哭诉?请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胡尘”是什么意思?(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那这里的“胡尘”写出的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生:不是。师:在尘土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深情地描述)杀戮四起,生灵涂炭,哀声遍野。北宋的遗民在流泪这一滴滴的泪是怎样的泪啊?(板书:泪)生:1是失去亲人,2失去家园,3失去祖国的泪,4不甘心任人宰割的泪。师:这一滴滴泪,怎不让诗人陆游为遗民的命运担忧!(板书:忧民)同学们此时不仅是遗民在流泪,诗人在流泪,我们的心也在流泪,请再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黄河向大海悲泣,华山向苍天哭诉,遗民在向南方哭诉:请再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四、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师:是呀,山河在望,诗人在望,老百姓在望,他们多么希望南宋的军队能来解救他们呀!可一年过去了 生读:南望王师又一年!(板书:望)师:这句诗哪个词用得好?(生:“又”)“又”说明了什么?(生:不止一年,一年又一年,一直在苦苦盼望着)(板书:有一年)师:对,可他们一直苦盼的王师到底在做什么呢?南宋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就是对南宋统治者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就是题临安邸。(课件出示诗,指生读。)同学们,你们看到他们在干什么?(生自由说)师:南宋小朝廷成立以后,权贵们并没有想过要去收复中原失地,去拯救那些陷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宋遗民,仍然日日饮酒,朝朝作乐,怎不让人心寒!。现在,你觉得“遗”还仅仅是遗忘、遗留吗?(更是遗弃。)(1)中原沦陷66年后,诗人68岁作了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这首诗,他整整盼了生:66年。(2)中原沦陷83年后,诗人85岁作了绝笔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山河在盼,老百姓在盼,陆游在盼,最后他盼到了吗? 生:没有盼到!我从示儿这首诗中看出陆游没有盼来,他死不瞑目。 师:是呀!诗人盼了66年,又盼了一十七年,整整一辈子的盼望, 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你看出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忧国忧民之心! 师:说得真好,秋夜漫漫,诗人站在篱门外,想起国家,想起人民,他心中感慨万分,他怎么睡得着昵? (出示课件,有感情诵读全诗)(四)、小结,课外延伸 师: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推荐陆游的诗集敛南诗稿,值得大家去读一读。下课! 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忧 忧国 忧民 壮丽河山 遗 民 沦陷 泪、望(又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