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96126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三 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PART3 体系构建宏观把握 时空定位 线索一过渡时期的建设 1949 1956年 过渡时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优先发展重工业 逐步解决了工业结构不完整的问题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同时也建立起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体系构建宏观把握 线索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1956 1976年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 中国在探索经济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取得了重大成就 也有曲折和失误 如 大跃进 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 文化大革命 对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体系构建宏观把握 线索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8年至今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时期 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使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体系构建宏观把握 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主干整合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续表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续表 1 一五 计划的特点 实质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 特点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 原材料 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从中国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 统筹兼顾 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兼顾其他 在发展速度上 主要考虑原有企业的增产能力与农业的发展水平而留有一定余地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 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深化理解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2 实质 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历史原因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 底子薄 现实需要 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苏联影响 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优先发展重工业 重要地位 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 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1下表是 一五 计划期间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 据此可知 A 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 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 一五 计划使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 一五 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通过表格可知 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 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 结合所学可知 这符合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 故A项正确 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 故B项错误 一五 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 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 故C项错误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 大跃进 运动等 左 倾错误 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2下表是新中国 一五 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 局部 此表说明 A 大跃进 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B 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C 农业 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D 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B 解析 大跃进 运动开始于1958年 故A项错误 根据表格信息 我国 一五 计划期间 重工业增长速度较快 轻工业发展较慢 与苏联注重发展重工业相似 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 我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也注意农业 轻工业与重工业间的关系 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生产产量表 不体现投资的规模 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2 全面解读计划经济体制 1 含义 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 是国家对生产 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调节 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 特点 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 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 以计划管理为主 同时重视市场管理 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 比较注重宏观调控 综合平衡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3 形成过程 4 作用 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 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在经济发展水平低 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国力有限的条件下 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 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五 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 弊端日益显露 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3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 占据全国工业总产量的20 在 一五 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 5 到1957年 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 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 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B 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C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C 解析 一五 计划期间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的地位没有改变 故A项错误 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 符合史实 但不合题意 故B项错误 据材料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 占据全国工业总产量的20 在 一五 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 5 到1957年 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 可知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符合题意 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41953年 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 重点配备 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 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 技校毕业生 再到干部 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 全行业公私合营时 中央对原私营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 铁饭碗 劳动体制 A 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 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C 解析 实行统一调配 重点配备 大胆提拔的原则 容易形成机制和人员的固定化 不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企业和地方的人员分配的原则和体制 与巩固新中国政权不符 故B项错误 结合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 一五 计划 三大改造并逐渐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可知 材料中企业和地方人员分配的原则和体制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故C项正确 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作用 与材料中对各行各业人员的分配不符 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3 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经济结构 1 过渡时期 经济类型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 集体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关系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其余四种经济仍占很大比重 并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其趋势是最终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经济类型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集体经济 关系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3 改革开放新时期 经济类型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中外合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 关系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主体 其他经济为辅助 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重要补充 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形成竞争格局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5有学者指出 就 一五 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 其必要性是指 A 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B 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 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D 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所问的必要性是指材料中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根据史实可知 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并不是指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故A项错误 材料中讲述的是 一五 期间 国民经济已经经过了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年 得以恢复和发展 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三大改造并不是为了发展农业 故C项错误 根据史实可知 三大改造的必要性是指我国需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建立起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故D项正确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法1借助图片 史实等形式设计新的情景材料 综合考查学生对 一五 计划的认识典例1 2018 全国卷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 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 手持 邀请函 叩响山洞大门的情境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突破高考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3年 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勘探工作 D项符合题意 1957年 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后 新中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A项说法错误 漫画主要反映的是资源勘探 而不是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B项与题干及漫画信息不符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 C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变式1 一五 计划期间 为了统一管理全国经济 我国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 国家建设委员会 国家技术委员会和国家物资供应总局等机构 这些机构均下设至县级政府 形成一个封闭式 垂直式的计划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的形成 A 成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保障B 解决了过渡时期的基本问题C 使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D 使新中国迅速消灭了私有制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显示 一五 计划期间 我国设立多个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管理机构 这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所以A项正确 虽然这一时期是过渡时期 但材料所述机构设立的重点在于进行经济建设 不包括其他社会问题 故B项错误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底 C项错误 D项是三大改造的成果 排除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法2依托历史现象 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典例2 2016 全国卷 一五 计划期间 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 一五 计划期间的投资变化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B项表述与题干矛盾 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减少 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 题干中提到的是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而并非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故C项错误 题干核心信息是 一五 计划时期我国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说明投资主要用于生产性建设领域 这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故D项错误 A项正确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变式21952年至1957年 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 3 上升到45 轻工业的比重由62 7 下降到55 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 3 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B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C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D 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 1952年至1957年 得出 此时是 一化三改 时期 根据题目中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比例的变化得出 这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故A项正确 B项表述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 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49 1952年 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 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是 大跃进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 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 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 农业产值的下降是国家政策 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结果 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法3借助数据统计图表 综合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解读推断能力典例3 2015 全国卷 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 美国 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 冷战 制约了美英工业的发展C 中国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 美国 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对数据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比较 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 一五 计划期间 中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 中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起点低 起步阶段发展速度快 故答案为A项 冷战 并没有制约美英工业的发展 二战后 美英工业发展较快 故排除B项 在 一五 计划期间 中国重工业发展并未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 排除C项 二战后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以改造和发展 并没有出现衰落 排除D项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变式3阅读下面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某领域投资情况示意图 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B 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完成了农业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D 彻底改变了我国农业的落后局面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图示内容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大中型水利灌溉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大幅度增长 这属于我国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表现 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故A项正确 B项属于 一五 计划的意义 排除 C项不能由题干中材料信息得出 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点二1978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主干整合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续表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续表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续表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续表 1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1 第一次变革 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 第二次变革 农业合作化国家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 深化理解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3 第三次变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但片面强调 一大二公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4 第四次变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之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 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 虽然一度促进了农业发展 但这并不代表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11979年 广大农村忙于分田分地 有农民说 辛辛苦苦三十年 一夜回到五零年 1950年 既要如此 何必当初 对这一材料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农民所说的 当初 是指1950年的土地改革B 农村30年的土地变局 最终回归到原点C 30年的土地变局是瞎折腾 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D 农民没有理解1950年与1979年分田分地的本质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 当初 指实行农业合作化时期 故A项错误 依据所学 1950年的土地改革 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而1953 1956年的农村生产合作社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 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 并非回归原点 故B项错误 依据所学 实行农业合作化 土地归公在当时是必要的 故C项错误 依据所学 1950年的分田分地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 而1979年的分田分地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为的是改善土地经营自主权 故D项正确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2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权归集体 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称为 两权分离 2016年 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 形成所有权 承包权 经营权 三权分置 的格局 这一变化 A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B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舞台C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C 解析 材料 2016年 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 并未涉及所有制的改变 由此得出所有权仍归集体 因此农村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 故A项错误 材料中2016年的改革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改革 没有取消该制度 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 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 形成所有权 承包权 经营权 三权分置 的格局 可知 2016年的改革进一步细化承包权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展现了农村经营制度的活力 故C项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 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是在1956年我国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前 1956年之后土地所有权归集体而不再归农民个人 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1 第一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 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向高度集中 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 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主观上追求 一大二公 急于完成工业化 核心内容 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2 第二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原因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尤其吸取了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 并借鉴了外国经验 核心内容 发展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企业管理方式 实行政企分开 等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3 第三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原因 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 借鉴外国经验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内容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把企业推向市场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31984年起 我国开始进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后 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的重要目标是 A 经营权 所有权适当分离B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 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D 建立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1992年后 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的重要目标 故D项正确 A B C项从1984年就已经开始实施了 不符合1992年后改革的情况 排除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试练41993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1380万亿元 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 比上年增长13 4 这主要得益于 A 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B 当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D 解析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中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得益于该体制的确立 故D项正确 A项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 故B项错误 1978年之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 故C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法1结合历史数据分析 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影响典例1 2016 全国卷 1980年与1975年相比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 约460万公顷 总产量却增加337亿千克 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 约3 5万公顷 总产量增加652万担 32 6万吨 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 约240万公顷 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 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突破高考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1980年与1975年相比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但产量增多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关键信息是1980年与1975年相比 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产量却增多 对比两个时间 联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80年时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 C项错在 完成 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变式1下表反映了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市场经济已取代了计划经济D 中国加入WTO使农产品出口激增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B 解析 土地改革出现在1950 1952年 不符合材料时间 故A项错误 1978年后 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的增加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效显著 故B项正确 C项出现在1992年后 不符合材料时间 故C项错误 2001年中国加入WTO 不符合材料时间 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法2创设新的历史情境 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典例2 2017 全国卷 1990年 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 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 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 从那时候起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 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性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 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据题干中 1990年 和 从那时候起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可知 这份报告的主旨不是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排除A项 题干中不能体现 融入经济全球化 的内容 排除B项 据题干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可知 该报告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 主张摆脱传统的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故C项正确 据 提交中央的报告 可知 该报告应是针对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所作 D项表述偏离了题干主旨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变式21984年被称为 中国企业元年 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 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 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公司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 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 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根据 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 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 可知 当时尚未完全突破公有制计划经济的束缚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故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律支持 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 与国有企业无关 故C项错误 1984年被称为 中国企业元年 许多民营企业的创办说明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进步 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考法3创设新的历史情境 考查改革开放以来 三农 的发展典例3 2018 全国卷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 单位 万个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这一时期我国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格为切入点 考查改革开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本题考查历史时空观 史料实证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材料展示的是1982年和1988年乡镇企业行业分布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从事农业的乡镇企业数量下降 从事非农产业的乡镇企业数量大幅度上升 这一变化反映出的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故答案为A项 B项错误 仅仅由两个时间点 无法判定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1992年中国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故C项错误 D项错误 材料指的并非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而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变式3从1979年夏收开始 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 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 生猪统购价格平均提高24 6 收购价格提高而市场销售价格不变 财政补贴达168亿元 到1984年 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30 政府的举措 A 平衡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B 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C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家提高粮食和生猪收购价格 这一措施是为了发展农业 不是为了平衡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所以A项错误 市场销售价格不变说明政府的举措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没有直接影响 所以B项错误 提高粮食 生猪的收购价格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所以C项正确 市场销售价格不变说明当时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 所以D项错误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 主题13关注民生 乡村振兴战略1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相关措施 1 生产力进步与耕作方式改进 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 土地私有制确立与小农经济产生 私田到自耕农经济 3 政府重视 促进与保护农业发展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 唐太宗 存百姓 与民休息 轻徭薄赋 慎刑 劝课农桑 兴修水利 等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主题串讲 4 古代思想家关注民生与和谐 孔子思想中的 仁 德 中庸 孟子主张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提出 君舟民水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2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与民生关注情况 1 太平天国 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试图建立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保暖 的理想社会 2 辛亥革命 孙中山阐发民生主义 通过核定地价达到国民共享革命成果 家给人足 后又提出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3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共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 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 减租减息 和农民 交租交息 的政策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革命 等 3 现代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 土地改革 1950 1952年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 农业合作社 1953 1956年 在自愿互利基础上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强调生产资料 一大二公 一平二调 扩大生产组织规模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至今 实行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业发展 4 世界各国对 三农 和民生的关注情况 1 英国圈地运动 使农民和土地分离 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 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民获得自由的同时获得一块份地 3 日本明治维新 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的禁令 确认土地私有 4 苏俄和苏联 从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到农业集体化 再到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5 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 调整农业政策 缓解农产品过剩问题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5 中国历史上农业领域的社会保障措施 1 中国古代历史上 统治者在防灾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措施 兴修水利 治理河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就兴修了芍陂 都江堰 郑国渠等一批著名水利工程 秦汉以来 治理河患就一直是一项国家急务 储粮备荒 建立仓储制度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常平仓和义仓 赈济是各级政府为帮助灾民渡过眼前难关而无偿发放救济粮款的救灾措施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2 中国近现代史 天朝田亩制度 凡天下田 丰荒相通 此处荒 则移彼丰处 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 则移此丰处 以赈彼荒处 资政新篇 兴办保险事业和建立慈善机构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 为了战胜困难 坚持抗战 1942年底 党中央提出了 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 的方针 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新中国抗灾减灾 1959 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中共中央提出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八字方针 最终渡过难关 改革开放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试练1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 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 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 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 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 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信革命 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 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 德 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 随着工业化的进行 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20世纪后期起 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 综合突破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资源和自然资源 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 农村城镇化 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 中国国势日衰 乡村更加衰败 进入20世纪30年代 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整个中国农村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 乡村现代化 的实验 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 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 北川铁路 兴建工厂 开办银行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开通邮电 创办学校 建立农场 先后开辟出北温泉 小三峡等游览区 使北碚的园林山水 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卢作孚的北碚 乡村现代化 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整体上说 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摘编自 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 等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1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 乡村改造 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 乡村建设 各自兴起的背景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答案 背景 欧洲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问题的显现 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 中国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国力衰微 农村经济凋敝 城乡发展不平衡 有识之士的推动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欧洲的 乡村改造 和中国的 乡村建设 的相同点 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答案 相同点 近代交通 通信等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注重对农村历史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利用 发展旅游业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近代化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原因 欧洲方面 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 发展快 国家重视 政策保障 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方面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忧外患 政局动荡 主要是个别有识之士在个别地区的试验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解析 第 1 问 欧洲的背景 根据材料一 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 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 可知城市生活不舒适 人们向往乡村生活 根据材料一 交通革命和通信革命 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工业化的进行 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知工业革命持续发展 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 中国国势日衰 乡村更加衰败 可知城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更加衰败 根据材料二 进入20世纪30年代 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整个中国农村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 结合所学可知 日本的侵略 民族危机加深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的冲击 使中国农村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 根据材料二 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 可知 一部分有识之士推动了 乡村建设 第 2 问的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一 交通革命和通信革命 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材料二 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 北川铁路 开通邮电 可知 交通 通信等科技在乡村的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材料一 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 材料二 卢作孚的北碚 乡村现代化 取得了一些成就 可知 二者都推动了乡村的发展 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 根据材料一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20世纪后期起 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材料二 先后开辟出北温泉 小三峡等游览区 使北碚的园林山水 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可知 二者都注重乡村资源的保护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小问 欧洲方面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 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 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 可知是因为欧洲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 根据材料一 德 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 可知是因为政府的政策推动 结合所学可知 欧洲当时社会经济运行平稳 政局稳定 中国方面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 进入20世纪30年代 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整个中国农村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 可知 当时中国内忧外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患 政局动荡 根据材料二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 乡村现代化 的实验 可知仅是个别有识之士在局部地区搞的实验 结合所学 究其根本原因 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 乡村建设 的走向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试练2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它记录着某一历史瞬间或反映着某一历史现象 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 回答问题 图 a 农民申请加入农图 b 农民签订生产业生产合作社承包合同书 探究突破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结合图 a 图 b 和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 自拟一个主题 并对这一主题进行阐释 命题要求 主题突出 简明扼要 不得照抄图片文字内容 阐释要求 围绕主题进行说明解释 史论结合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答案 示例 主题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 阐述 1952年年底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农民获得土地 1953年 国家实施 一五 计划 开始实行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分散 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农民自愿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从个体的生产组织形式变为集体生产形式 将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后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 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进行改革开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由集体生产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总结 农业合作化运动 实现了农村土地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这两次合与分 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主题关联突破大题 解析 归纳两幅图片的共性 可从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 农村生产关系改革 农业的集体生产与个体经营 农民的心情 两次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革的形同意异等方面拟定主题 然后结合三大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进行阐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