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五四制).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89514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六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六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五四制)你会选吗?(将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质D.细胞核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A.脂类B.蛋白质C.糖类D.维生素3. 用语言进行交流开始于()A.古人类B.古代人类C.近代人类D.现代人类4.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维生素5. 要用鼻呼吸是因为()A.鼻腔可以过滤、湿润和温暖吸入的气体B.鼻腔是气体进出肺的唯一门户C.可以通过鼻腔黏膜,感受气味的刺激D.鼻腔可以多吸入氧气6. 下列哪项计划生育措施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A.晚婚B.晚育C.少生D.优生7. 下列分别为四个同学的胸围差,呼吸功能最好的是()A.8 cmB.7 cmC.6 cmD.5 cm8. 泌尿系统的组成是()A.肾动脉、肾静脉、肾脏、肾单位B.肾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肾单位、肾脏、输尿管、收集管9. 血液的组成是()A.血浆、血小板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C.血浆、血细胞D.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水10.健康人的尿液中,检测不到的物质是()A.尿素B.蛋白质C.无机盐D.水11. 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12.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血糖浓度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促进生长发育D.升高血糖浓度13. 血液中,有运输氧功能的是()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14. 参与身体全部物质交换的是()A.体循环B.肺循环C.冠脉循环D.血液循环15. 人体内分泌系统中,能分泌生长激素的是()A.甲状腺B.性腺C.胰岛D.垂体16. 在紧急情况下,哪些血型的血可输少量给其他血型的人?()A.O型B.A型C.B型D.AB型17.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B.反射弧C.神经元D.脊髓18. 不论远近的物体,正常人都能看得清楚,这是由于()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B.晶状体凸度可以调节C.瞳孔大小可以改变D.眼球的前后径可以变化19. 在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加快,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A.性激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D.胸腺激素20.眼球内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A.角膜B.虹膜C.巩膜D.视网膜21. 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中枢是()A.视觉中枢B.语言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D.躯体运动中枢22. 吸入气或呼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其他气体23. 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能缩短发育时间,饲料中所含的激素是()A.性激素B.生长激素C.胸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24. 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A.胸、脊髓B.脑、脑神经、脊神经C.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D.神经中枢、周围神经系统25. 下列保护我国植被的法律是()A.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C.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D.森林法草原法 附送:2019年六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五四制)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的读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羸弱(yng) 粗犷(kung) 海市蜃楼(shn) 前赴后继B.氛围(fn) 湮没(yn) 忧心忡忡(chng) 得天独厚C.静谧(m) 庇荫(p yn) 锲而不舍(q) 不可思议D.妍丽(yn) 眼睑(lin) 面面相觑(x) 迫不集待2.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玉树的正经历苦难的同胞们感同身受。B、这区区的经费,想要办理偌大的运动,却只是无济于事。C、凶顽的敌人在第一次冲击被我军击溃后,他们养精蓄锐,准备做最后的攻击。D、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让晋察冀边区人民系统地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B持续咳嗽很令人烦恼,它不仅严重阻碍学习和休息,而且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C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普遍的中国士兵雷锋的名字,能够超越时间、国界和种族,被久久传颂着,成为两代人的楷模。D我总愿打开窗户听着柳林里柳枝的响声和随风吹来的花香。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大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D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5.下列语句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荒岛余生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作者是法国的笛福。C.马的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著有36册的自然史。D.狼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聊斋”是指作者的书房名。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盖以诱敌。盖:表示原因,翻译为“原来是”的意思。 B,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C,恐前后受其敌。敌:敌人。 D,弛担持刀。弛:放下。7填入下列语段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云门山的主角是松树,与松树相伴的还有柏树和翠竹。,。松柏连理,松竹相依,好一幅水墨风景画。翠竹则在屋檐下,在小径旁,柏树或矗立山脚,或伸出岩缝,森森然,与松呼应幽幽的,做些铺垫A. B. C. D.二、古诗文默写与阅读(20)1.诗词默写(8分)、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狼)、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有约不来过夜半,_。(赵师秀约客)、写出连续两句关于“马”的诗句_,_。2.赏析诗句(3分)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画鬼最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客曰:“犬、马最难。” 齐王曰:“孰易者?” 客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注释】,鬼魅:鬼怪。,旦暮:早晚。,罄于前:出现在眼前。(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2分)孰易者() ,不可类也:()(2)用“”给句子断句(两处)(2分)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3)翻译句子: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2分)(4)这篇文言文阐述了什么道理?(3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共17分)秋韵 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色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1.第段中,那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3分)2.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3.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 (1)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 (2)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共13分)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近几年的暖冬,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气候变暖就是温度上升、天气越来越暖和。对此,气候专家解释说,气候变暖是大趋势,但不意味着寒冷不再,气候变暖更会导致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天气异常的表现。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近日在日内瓦表示,气候变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暖冬,还会导致严寒、夏季高温,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等极端天气事件。由于全球变暖,过去20年里自然灾害增加了3倍多。科利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受灾人数增加了68。1985至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至xx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也频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频发:今年1月29日至31日,一场罕见暴风雪袭击了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界处积雪厚度超过1米。1月8日,伊朗遭到十多年来最大降雪影响。1月中旬,阿富汗持续降雪并引发雪灾,一些地区积雪深达2米。暴风雪也袭击了美国中西部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部分机场关闭、公路交通瘫痪。气候变暖并不代表气温不断攀升。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艾婉秀说,气候变暖并不代表气温不断攀升,冬天就越来越暖和。“暖冬”是整个冬季气温的平均概念,“暖冬”也可能出现大幅度降温等天气起伏的现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是突然的。今冬气候仍属正常偏暖。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张称意说,尽管今冬雨雪天气非常多,但是从大趋势来讲,今年仍然属于一个暖冬,总体来看,我认为暴雪与气候变化是有关系的。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了。水汽含量增加以后,肯定在某一个时刻要降下来。这一过程中必然与天气发生联系。气候变暖是长期的,即使是今年冬天,温度有所降下来,可能还是偏暖状况,目前的预测值,今年仍然是偏暖的年份。 5. 从文中看,气候变暖会导致哪些极端天气事件频发?(3分)6. 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7. 第段中“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8. 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课外知识,说一说全球变暖还会引发什么后果。(3分)四、综合性学习(6分) 端午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了解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校将开展“走近端午节,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中,你要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特点,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四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一,据考证,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五蛋节等等。 材料二,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我国自古就有“辟邪说”“ 祭龙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屈原说”“纪念曹娥说”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传达着中国人人格精神的取向:伍子胥的传说是对忠诚者牺牲的缅怀,屈原的传说是对舍身家国者牺牲的祭奠,曹娥的传说是对孝悌者牺牲的敬重。 材料三,端午节习俗就很多了。概括地说,其一是广泛采插艾蒿;其二是缠挂各种端午索;其三是用符图驱邪;其四是饮用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其五是吃粽子;其六是划龙舟或赛龙舟;其七是姻亲交往。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主要信息三: (2)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原因:_。 答题纸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4分)1 2 3 4 5 6 7 二、 古诗积累与阅读(20分)1、 _。 _ ,_。 _ 。 _。 。 _ _,_。2,赏析诗句 _。(3分)3,(1) (1分) (1分)(2)用“”给句子断句(两处)(2分)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3) (2分)(4) (3分)三、现代文阅读 (一)1、_(3分)2、 _。(4分)3、(1) _.(3分)(2)_(3分)4、 _(4分)现代文阅读(二)5、 (3分)6、 (4分)7、 (3分)8、 (3分)四、综合性学习。(6分)1.主要信息一:_。 主要信息二:_。 主要信息三:_。2.原因:_。(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