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1秋天教案4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87620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1秋天教案4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1秋天教案4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1秋天教案4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1秋天教案4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二、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三、教材分析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四、学情分析一年四季,各具风韵,秋天亦有她独具的风味,作者描绘了三幅秋天图画,写了一个别样的秋天。灵动的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学生自学,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静、明媚、快乐。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五、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六、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比较法。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二)、感知课文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三)、问题探究,品味赏析(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4)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谈理由。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四)、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美文。(五)、课堂小结 1概述课文内容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各幅小画面,以及画面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柔的特点无一不达到极致。诗不长,只有三节,每一节独立构成一幅画面,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多景致皆收于笔下。附送:2019年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1秋天教案5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二、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生:四个,分别是春夏秋冬。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而老师最喜欢的是秋天,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一同走进秋天,感受秋天。2、读题。秋天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读出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读出丰收的喜悦。 再来。师过渡:一声声的呼唤,瞧,谁来了?秋姑娘身穿金色纱裙正迈着轻盈的步伐朝着我们走来,想邀请小朋友们一同欣赏秋天的王国,你们愿意吗?3、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秋天用彩色的蜡笔为树林涂上红色、黄色,美丽极了。瞧,调皮的树叶高兴地手舞足蹈,纷纷从树枝上落下来。 秋天来到了田野,田野变成了金色的海洋。 秋天,人们忙着收获,笑容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秋天,空气里到处是花香、果香。果园里柿子红了,苹果成熟了,还有很多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4、参观完秋天的王国,你有什么感受呢?(二)巩固生字词,读破朗读难点。过渡:美丽的秋姑娘不仅向我们发出了邀请,还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这些生字你都会读吗?1、词语。2、去掉拼音后的词语。3、轻声音节的词语。(师泛读,生说发现,师带读,一起拍手掌读。带入短语读,生试读,师带读)4、“一”的不同读音。(课文里有一个字可喜欢变身了,它一会儿变成第一声、一会儿变成第二声,一会儿又变成第四声。你会读吗?自由读,男女搭配读,示范一会儿,男女搭配再读。)5、把词语带入文章后(现在我把生字词,轻声,奇怪的一全放进课文里,你能读好课文吗?齐读)(三)品读第1自然段。1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请自由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2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现在就是秋天了,相信你也像细心的作者一样观察到这些变化了。3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凉”要读重音。 4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你能结合这幅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而不说一片吗?(3)小结: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一朵朵云,一张张桌子,一只只粉笔)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5)想象情境,指导朗读。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4.齐读第1自然段。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二)品读第2自然段。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那么天空是怎样的呢?天空到底有多蓝、多高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一般,很,非常,特别,特别特别蓝、高,我感受到了你的惊讶。)齐读。(1)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观看大雁南飞的视频(4)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变化快)男女搭配读。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请小朋友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师读 啊!秋天来了!)让我们一起读出作者的感叹吧。你们只读出了作者的一个感叹号,作者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他对秋天的情感是非常强烈的。再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秋天,天空是那么蓝,那么高,大雁时时变换队形飞往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完整地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心情吧!五、拓展延伸。填一填,背一背,说一说。你会填吗?指名填,齐读。秋天这么美,谁是背书小明星,现在就能把它背下来呢?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六、家庭作业:学完了课文,你对秋天肯定有很多新的认识,把它画下来吧!为画起个名字,并写上两句话描述它。 七、总结全课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多多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变化,今天的课上到这,下课。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新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秋天,这篇课文主要通过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通过有感情地读激发孩子喜爱秋天之情。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的方式,“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的季节是?”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学习秋天做铺垫,之后我采用秋姑娘带我们欣赏秋天,让学生对秋天有整体的感官。在复习字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读通课文思考“秋天有什么变化?”最后深入学习。整堂课的设计较为紧凑,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想原因有很多:1、 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他们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2、 因为是新版的缘故,网络上参考的资料并不多,所以本堂课从教学设计到PPT的制作都纯属原创,受能力限制课件并不吸睛,教案也有许多的不完美。3、 个人比较内敛,不够放得开。4、 小孩子是第一次学习课文,教师应该给予范读的,而因为个人原因取消了导致孩子的朗读没有到位。5、 教学的花样应该再多一些,这样可以调动孩子的多个感官,这样孩子的学习也会轻松愉悦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