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7324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问焉以资切磋( ) 所谓交相问难( ) (2)其以义理相咨( )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 (3)轻之而不屑问焉( )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 2“说”是一种论说文体,又称杂说。以阐述义理为裕点,重在说明、申释。问说的作者是 ,字明东,号孟涂。14岁时,跟从“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姚鼎学习古文,深得赏识,后来成为有名的作家之一。 3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1)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2)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3)孔文子不耻不问,夫子贤之。 二、阅读理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分析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1)是故贵可以问贱,老可以问幼 贵、贱: 老、幼: (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贤: 2对“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文子”是指孔子,“夫子”是指孟老夫子孟柯 B“孔文子”是指卫国大夫孔围,“夫子”是指孔老夫子孔丘 C“不耻下问”是不以向自己地位低的、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的意思 D“耻”和“贤”在这里都不作形容词用 3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2)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4这一段是全文的 。它强调了为学不能 ,不应以问为耻,应当学习古人,以 为美德。 课外阅读上(指刘邦)常从容(随意)与信(指韩信)言(评论)诸将(各位将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越多越好)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 ”通“ ” (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 ”通“ ” 2对“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中三个“将”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和都是名词,是将军的意思;是动词,是统率的意思 B是动词,是统率的意思;和都是名词,是将军的意思 C和都是动词,是统率的意思;是名词,是将军的意思 D和都是动词,是统率的意思;是名词,是将军的意思 3对“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中的两个“为”字的读音和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介词,可译为“替”、“给”,读“wi”为动词,可译为“做”,读“wi” B和都读“wi”,都是动词,都可译为“做” C读“wi”,是“因为”的意思;读“wi”,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D表示被动,读“wi”;是介词,可译为“替”,读“wi” 4这段话中有两个被动句,请找出来: (1) (2) 5韩信辅佐刘邦所建立的王朝是( )。 A唐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附参考答案: 1(1)cu nn(2) z du (3) xi qing 2 刘开 3好问则裕 师心自用 不耻下问 阅读理解1(1)形容词用作名词贵者,贱者,老者,幼者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耻,以为贤 2A 3(1)圣明的人不知道的(知识),不一定不是愚笨的人知道的。 (2)愚笨的人能做到的,不一定不是圣明的人不能做到的。 4总结 少问好问 课外阅读1(1)“不”通“否”,表否定 (2)“禽”通“擒”,捉拿、擒获 2C 3C 4(l)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5 B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风筝同步练习1 鲁教版1根据拼音写汉字。风 zhn( ) 温 xn ( ) 丫 ch( ) 寂 m( ) 憔 cu( ) 点 zhu( ) 嫌 w( ) n( )杀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湛,然而最喜欢风筝。 ( )改(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旨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 )改(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怒,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 )改( )3选词填空。(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 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A嫌恶 B憎恶 C憎恨)(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 着。(A蜷缩 B瑟缩 C萧瑟)(3)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 的。(A可怜 B可恶 C可鄙)。(4)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 。(A哀痛 B悲伤 C悲哀)4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5分析下面两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拓展阅读】1文学常识填空。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 家、 家和 家。原名 ,字 ,浙江 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1918年到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 、论文集 、散文诗集 、散文集 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风筝与人生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那有什么不好呢?”“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1)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_(2)第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其作用是:_。(3)第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谜: 底:(4)根据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_(5)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火眼金睛】1找出下列对风筝一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A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B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反映。C风筝就是一篇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优美散文。D风筝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精析:应该选D项,因为风筝一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在散文中,记叙和描写是两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而抒情和议论则起到了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习预报】1自主探究。进入中学后,你的家庭生活中发生过什么冲突吗?一般你是怎么解决的?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 答案:【基础练习】1筝 馨 杈 寞 悴 缀 恶 虐()“湛”改成“堪”()“旨”改成“孤”()“怒”改成“恕”()A()B()C()C()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我”想求得弟弟的原谅,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转折,表达我因不能弥补过错的沉重心情。()转折,既有对自己无法补过的悔恨和自责,也有对被虐杀者麻木不仁的哀伤和同情。【拓展阅读】文学 思想 革命 周树人 豫才 绍兴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坟 野草 朝花夕拾 阿Q正传(1)侥幸(庆幸)。 (2)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3)迷:三月三奶奶砍枣树;底:储存养料,以利结果。 (4)酝酿(或酿造)。 (5)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的思想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