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71182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1 背景 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 妨碍皇权的 会导致社会动荡 2 过程 1 1380年 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 2 裁撤 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 负责 3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 高度集中 胡惟庸 中书省 皇帝 丞相 3 影响 1 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 内阁的出现1 背景 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 政务繁多 2 过程 1 奠基 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 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2 确立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 参与决策 内阁 出现 3 发展 明宣宗时 内阁地位提高 大学士拥有 4 全盛 张居正任首辅时 大权尽归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殿阁大学士 文渊阁 票拟权 内阁 3 评价 1 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2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内侍机构 三 军机处的设立1 过程 1 清初仿照明朝制度 设内阁 置六部 负责奏章票拟 2 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定夺 皇权受到限制 3 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 设 参与机要事务 2 设立 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 宫内设置军机处 其职责是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 跪受笔录 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3 影响 1 提高了行政效率 2 加强了 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特别提醒1 宦官专权明代皇帝厌政 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 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 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 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 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 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 君主专制 2 明内阁与清军机处都不是决策机构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没有决策权 二者只是参与机要政务 决策权在皇帝手中 因此 虽有宰相之责 却无宰相之权 3 密折制度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 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 外人无从得知 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 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 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 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 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二是起到了使官员 尤其是同僚 相互告密的作用 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可归纳为 两强 两弱 两矛盾 要语必背 1 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 裁撤中书省 废除丞相 亲掌六部 所设殿阁大学士 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不参与决策 2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设立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内侍机构即内阁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3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加强了皇权 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4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 三公九卿制 秦朝 三省六部制 隋唐 二府三司制 宋朝 中书一省制 元朝 废丞相 设内阁 明朝 增设军机处 清朝 5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新变化 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要点一明朝内阁制 史料探究 史料一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 明 朱元璋 皇明祖训 史料二 明朝 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 阁臣之弄权者 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 权臣 非 大臣 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 起衰振弊 为明代有数能臣 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 国史大纲 探究 1 史料一中朱元璋是怎样看待古代的宰相制度的 为此做了怎样的规定 2 有人认为张居正等专权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弱化 这种说法对吗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威胁皇权 导致社会动荡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说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 稳固皇权 史料二中 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 表明明代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提示 1 明太祖强调了自古以来丞相制度的诸多弊端 说明废除丞相有利于稳固统治 并严禁后世子孙复立丞相 2 不对 张居正等人的专权是依仗皇帝的宠信 没有皇帝的宠信 也就没有他们的专权 这说明权臣专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真题典例 2017 全国卷 T27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 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解析 题干叙述了明代从朱元璋时期的不许宦官读书识字到中后期宦官读书制度化的这种变化 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宦官参与中枢决策的历史事实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宦官逐渐读书识字 故A项正确 B项史实性错误 明代是皇权强化典型的时期 C项与史实不符 伴随着明代皇权的不断加强 内阁议政功能也是在逐渐加强的 这是皇权加强的产物 D项表述错误 决策权属于皇帝 答案 A 归纳拓展 1 明朝内阁制的性质 权限 作用 1 性质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 权限 阁臣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3 作用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不同 要点二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史料探究 史料一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儤直者多 虑漏泄事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皆亲臣 重臣 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 檐曝杂记 军机处 史料二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 不经过内阁 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 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 称为 廷寄 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 交片 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 摘编自白寿彝 中国通史 探究 1 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 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 2 根据史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权 其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 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儤直者多 虑漏泄事机 说明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最初主要出于军事目的以及保密的需要 史料二说明军机处无决策权 只是秉承皇帝旨意 传达皇帝命令 这反映出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提示 1 办理筹划西北紧急军务 防止机密泄漏 2 职权 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 将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 负责保管地方奏折 说明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归纳拓展 军机处的突出特点 1 勤 地近内廷 便于皇帝宣召 2 密 皇帝召见军机大臣 任何人不得在侧 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 3 速 办事效率高 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按皇帝旨意办理军务 要点三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 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 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 最怕别人瞧不起他 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 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 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 胡惟庸的权力增长 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 朱元璋杀胡惟庸 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虽说宰相制度被废除 但 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摘编自牟珊珊 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史料二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 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 疆域没有这么辽阔 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 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探究 1 根据史料一概括上述四个原因 并结合所学知识 理解 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2 结合明清史实 说明史料二中 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对此你如何评价 信息解读 史料一从四个不同层面论述了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以及评价 可根据标点符号划分为四个层次 史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充满凶暴 恐怖 评价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应一分为二 从积极与消极两个层次去分析 提示 1 原因 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 出身贫寒的自卑心理 权力欲望导致的猜忌 胡惟庸的专权跋扈 理解 专制集权下政务繁多 君主个人无法应对 百官众多 需要一个统领 2 明朝废除丞相 设置内阁 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清朝设置军机处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稳定社会 提高决策效率 但皇权的极度膨胀 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归纳拓展 1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1 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 2 程度空前强化 3 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并且走向反动 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 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 文化的交流 发展和提高 2 消极影响 政治上 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经济上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上 实行文化专制 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1 2017 天津高考 T1 早在明末清初 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 一家一姓 的君主专制 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 私天下 而造就一切 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 哑谜 事实上 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 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解析 材料的主旨意思是强调不能把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都归结于君主专制 支撑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的社会机制是极为复杂和有效的 这就说明君主制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是有特定条件的 故选D项 A项说法只是概括了材料的第一句话 没有全面概括材料的意思 B项说法只是说出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存在基础深厚 不容易动摇 没有说明其存在的条件和基础 是片面的 C项说法与题干不符 君主制能长期存在是和社会机制密切相关的 原因是可以解释的 答案 D 2 2015 海南高考 T7 儒家学说倡导 宽刑慎杀 强调执法有准 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 吾治乱世 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 A 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 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 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 执法无准 量刑无据 解析 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 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 吾治乱世 刑不得不重 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 乱世 故B项正确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 仁 为治国的根本 故C项错误 朱元璋实行重刑 但是 执法无准 量刑无据 在材料中未体现 故D项错误 答案 B 3 2014 全国大纲卷 T14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后来内阁首辅 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解析 唐朝的宰相为百官之首 是法定的国家权力机构 是皇帝的助手 被赋予决策大权 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国家机关 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无决策权 阁臣的升降取决于皇帝的喜好 职权大小依皇帝的旨意而定 题干材料中的 俨然 其意是指阁臣权力大 地位高的时候大致和宰相差不多 因此 A C D三项都是宰相的权力 阁臣没有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4 2014 广东高考 T14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 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 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 解析 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 与题干信息 皇帝私人顾问 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不符 故A项错误 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 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 与题干信息 皇帝私人顾问 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不符 故B项错误 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 与题干信息 皇帝私人顾问 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不符 故C项错误 皇帝私人顾问 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 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 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 故D项正确 答案 D 5 2014 天津高考 T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 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 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 因而受制于母后 外戚 宦官 权臣 地方割据势力等 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 本题以皇权受制这一现象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自秦汉以来 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的皇帝制度 使君权至高无上 君位独尊 不可僭越 君主为防止大臣擅权往往又重用身边的人 一旦君主昏庸或年幼 又造成大权旁落 出现外戚干政 宦官专权 权臣弄权等现象 故应选C 答案 C 6 2013 全国卷 T4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 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解析 图片反映了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 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从图片可看出 太和殿高大雄伟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 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 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相关史实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 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 如中国的皇权至上 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 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 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 历史归宿 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 答案 1 提取信息准确 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 太和殿高大雄伟 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 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 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 却是英国行政中枢 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 概括综合 示例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 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 历史归宿 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 可加2分 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 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 走上民主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